張宗祥

《本草簡要方》~ 卷之三 (26)

回本書目錄

卷之三 (26)

1. 車前子

主治強陰,益精,利水道,清肺肝風熱,滲膀胱濕熱,明目去翳。五淋。腦痛,催生下胎。

車前子散。車前子(炒),白茯苓,豬苓,香薷,人參,各等分。研末,燈芯湯調下。治霍亂,吐瀉,煩悶,口渴,小便不利。

又方。車前子,淡竹葉,赤茯苓,荊芥穗,各二錢五分。燈芯二十莖。水二鍾,煎至一鍾,食前服。

治諸淋。又方。車前子,炙草,朴硝,各一分。牡蠣(燒為粉)五錢。搗為散。每服一錢。水一小盞,煎至五分,去滓。不拘時服。治熱積小腸,甚至尿血。量兒大小加減。

車前子丸。車前子,乾地黃,麥冬,等分。研末,蜜丸梧子大。每服五十丸,加至七十丸。食後服。治久患內障。

駐景丸。車前子,熟地(酒蒸焙),各三兩。菟絲子(酒浸),五兩。研末,蜜丸梧子大。每服三十丸。溫酒下。日二次。治肝腎俱虛,眼昏暗花,或生障翳,迎風流淚。

按此藥葉與根功效略同。

白話文:

車前子主要能滋補腎陽、增強精氣、促進排尿、清熱解毒(肺肝風熱、膀胱濕熱)、明目去翳。可治療各種尿路感染(五淋)、頭痛、催生。

一種車前子散的藥方:車前子(炒)、白茯苓、豬苓、香薷、人參等量,磨成粉末,用燈芯草的湯水送服,治療霍亂引起的嘔吐、腹瀉、煩躁、口渴、小便不利等症狀。

另一種藥方:車前子、淡竹葉、赤茯苓、荊芥穗各2.5克,燈芯草20根,加水200毫升煎至100毫升,飯前服用,治療各種尿路感染。

治療尿路感染的另一個藥方:車前子、炙甘草、芒硝各1克,牡蠣(燒成粉末)5克,磨成粉末,每次服用1克,用少量水煎至五分之一杯,去渣服用,不限時服用,治療小腸熱積,甚至尿血,兒童需根據年齡調整用量。

車前子丸的藥方:車前子、熟地黃、麥冬等量,研磨成粉末,用蜂蜜做成梧桐子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50-70丸,飯後服用,治療久患的內障。

駐景丸的藥方:車前子、熟地黃(酒蒸焙)、菟絲子(酒浸)比例為3:3:5,研磨成粉末,用蜂蜜做成梧桐子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30丸,溫酒送服,每天兩次,治療肝腎虧虛引起的視力模糊、眼花、眼生翳膜、迎風流淚等症狀。

車前子的葉子和根的功效大致相同。

2. 連翹

根莖殼功效略同。而用殼為多。主治瀉火清熱消腫排膿。止痛。利水。婦人月經不通。瘰癧癰腫瘡癤。凡熱證不屬虛火者。均可用之。 連槐散。連翹、槐角、黃連、阿膠、山楂、神麯、桃仁、犀角各等分。研末。每用少許置掌中。時時舐之。津液潤下。治血結。 連翹丸。連翹、桑白皮、白頭翁、丹皮、防風、黃柏、桂心、香豉、獨活、秦艽各一兩。海藻五錢。研末蜜丸小豆大。燈心湯下。治小兒無故寒熱。強健如故。而身體頸項結核瘰癧。及心腹脅背裡有堅核不痛。三歲兒每服五丸。加至十丸。五歲以上酌加。 連翹赤小豆湯。連翹、赤小豆、麻黃、甘草、生薑、生梓白皮各二兩。杏仁四十一粒。大棗十二枚。銼散。每服二錢。水煎服。

治小兒傷寒發熱身黃。 連翹敗毒散。連翹、羌活、獨活、荊芥、防風、柴胡、升麻、桔梗、甘草、川芎、牛蒡子(新瓦上炒研碎)、當歸尾(酒洗)、藏紅花(酒洗)、蘇木、天花粉等。水與好酒各一杯。同煎至半。去滓徐徐溫服。治發頤初腫。及一切癰疽初發。憎寒壯熱。甚者頭痛拘急狀似傷寒。如未消。

加穿山甲(蛤粉炒)一錢。腫至面者加香白芷一錢。漏蘆五分。大便燥實者加大黃(酒浸)一錢五分。壯者倍之。內熱或寒熱交作者。倍柴胡。加黃芩(酒洗)、黃連(酒炒)各一錢。 連翹散。連翹一兩。沉香、黃耆各五錢。白蘞、朴硝、大黃(炮)、甘草各一分搗碎。每服一錢。水一盞。

入麝香一釐。煎至五分去滓食後溫服。治癰癤。 又方。連翹、葛根、赤芍、黃芩、梔子、桔梗、升麻、麥冬、甘草、木通、牛蒡子水煎服。治痰飲。 連翹湯。連翹、當歸、栝蔞根、生乾地、荊芥、黃芩、赤芍、麥冬、瞿麥、木通、牛蒡子(炒)。山梔子、防風、川芎、甘草各等分。㕮咀。每服四錢。水一盞半。加燈心十二莖。

煎至八分。去滓服。治諸惡瘡紅赤腫脹。心煩口乾。及婦人血風成瘡。癢痛潰爛。流黃水。

白話文:

連翹:根莖、果殼功效差不多,但多用果殼。主要功效是瀉火清熱、消腫排膿、止痛、利水。適用於婦女月經不通、瘰癧、癰腫、瘡癤等症。凡是熱證,不屬虛火者,都可以使用。

連槐散:連翹、槐角、黃連、阿膠、山楂、神麴、桃仁、犀角等量,研磨成粉末。每次取少許放在掌心,經常含服,以津液潤下,治療血瘀。

連翹丸:連翹、桑白皮、白頭翁、丹皮、防風、黃柏、桂心、香豉、獨活、秦艽各一兩,海藻五錢。研磨成蜜丸,如小豆大小。用燈心湯送服。治療小兒無故寒熱,身體強健但頸項有結核瘰癧,以及心腹脅背內有堅硬腫塊但不疼痛的症狀。三歲兒童每次服用五丸,最多可加至十丸;五歲以上兒童酌情增加劑量。

連翹赤小豆湯:連翹、赤小豆、麻黃、甘草、生薑、生梓白皮各二兩,杏仁四十一粒,大棗十二枚,切碎。每次服用二錢,水煎服。治療小兒傷寒發熱、黃疸。

連翹敗毒散:連翹、羌活、獨活、荊芥、防風、柴胡、升麻、桔梗、甘草、川芎、牛蒡子(炒)、當歸尾(酒洗)、藏紅花(酒洗)、蘇木、天花粉等。水和好酒各一杯,一起煎煮至一半,去渣後溫服。治療發頤(腮腺)初起腫痛,以及一切癰疽初發,憎寒壯熱,嚴重者頭痛、肌肉拘緊,症狀類似傷寒的疾病。如果腫痛未消退,可以加穿山甲(蛤粉炒)一錢;腫至面部的,加香白芷一錢、漏蘆五分;大便乾燥者加大黃(酒浸)一錢五分;體質強壯者加倍;內熱或寒熱交替者,加倍柴胡,並加黃芩(酒洗)、黃連(酒炒)各一錢。

連翹散:連翹一兩,沉香、黃耆各五錢,白蘞、朴硝、大黃(炮製)、甘草各一分,搗碎。每次服用一錢,用水一盞,加入麝香一釐,煎煮至五分,去渣,飯後溫服。治療癰癤。

另一個方劑:連翹、葛根、赤芍、黃芩、梔子、桔梗、升麻、麥冬、甘草、木通、牛蒡子水煎服。治療痰飲。

連翹湯:連翹、當歸、栝蔞根、生乾地黃、荊芥、黃芩、赤芍、麥冬、瞿麥、木通、牛蒡子(炒)、山梔子、防風、川芎、甘草等量,切碎。每次服用四錢,用水一盞半,加入燈心十二莖,煎煮至八分,去渣服用。治療各種惡瘡紅腫熱痛、心煩口乾,以及婦女因血風引起的瘡瘍,瘙癢疼痛、潰爛流黃水的症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