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宗祥

《本草簡要方》~ 卷之三 (23)

回本書目錄

卷之三 (23)

1. 麥門冬

主治潤肺,除煩,瀉肺中伏火。補心氣不足,化痰,止嗽。虛勞,客熱,五勞,七傷吐血,衄血。益精氣,令人肥健有子。

麥冬參朮散。麥冬二錢,人參一錢,白朮二錢,陳皮一錢五分,甘草一錢,厚朴七分。銼散,分二服,水煎。不拘時服,能調胃加餐。

麥冬清肺飲。麥冬、人參、甘草、赤芍、桔梗、陳皮、檳榔、赤茯苓各等分。水煎服,治肺癰初起及疹咳。

麥冬湯。麥冬、石膏、知母、白芍、茯苓、梔子、竹茹、扁豆、人參、白朮、陳皮、烏梅、蓮肉、甘草。水煎服,治燥渴。

又方。麥冬七升,半夏一升,人參、炙草各二兩,粳米三合,大棗十二枚。水一斗二升,煎取六升。溫服一升,日三,夜一次。治火逆上氣,咽喉不利。

又方。麥冬二錢,桔梗(炒)、桑白皮(蜜炙)、半夏、生地、紫菀茸、淡竹茹各一錢,麻黃七分,炙草五分,五味子十粒,生薑一片。水煎空腹服,治大病後火熱乘肺,咳嗽有血,胸膈脹滿,上氣羸瘦,噁心煩熱,渴而便秘。

麥冬膏。麥冬三斤取汁,生地三斤取汁,各熬成膏,濾過。等分合一處,入蜜四之一,再熬成膏收貯。日白湯點服,忌鐵器。治男女血虛。

白話文:

麥門冬

麥門冬能滋潤肺部,消除煩躁,瀉去肺部鬱積的熱邪。能補益心氣不足,化解痰液,止咳。適用於虛勞、外感熱邪、過度勞累導致的損傷、七情內傷引起的吐血、鼻出血。還能益精氣,使人身體強健,生育子女。

以下是一些包含麥門冬的方劑:

麥冬參朮散:麥冬、人參、白朮、陳皮、甘草、厚朴組成,水煎服,能調理脾胃,增進食慾。

麥冬清肺飲:麥冬、人參、甘草、赤芍藥、桔梗、陳皮、檳榔、赤茯苓等分組成,水煎服,治療肺癰初期和疹咳。

麥冬湯:麥冬、石膏、知母、白芍藥、茯苓、梔子、竹茹、扁豆、人參、白朮、陳皮、烏梅、蓮子、甘草組成,水煎服,治療燥熱口渴。

此外,還有其他兩種麥門冬方劑:一個方劑用於治療火逆上氣、咽喉腫痛;另一個方劑則用於治療大病之後因熱邪侵犯肺部引起的咳嗽帶血、胸悶、消瘦、噁心煩熱、口渴便秘等症狀。

麥冬膏:用麥冬和生地黃熬製成膏,再加入蜂蜜,製成麥冬膏,用溫水沖服,治療男女血虛。忌用鐵器盛放。

2. 淡竹葉

葉主除熱清心頭痛中風失音喉痹煩渴。茹主清腸胃之熱涼血除熱上焦煩悶至吐血嘔噦則二者同功。

淡竹茹湯。淡竹葉一把。麥冬一兩。甘草三錢。小麥一撮。生薑三片。大棗三枚。水煎分三服。治產後虛煩頭痛短氣欲絕。心中煩亂不解虛悸不已。加人參。少食加粳米。氣逆加半夏。

又用淡竹截尺余長。架空。中間以火炙出其瀝。以器承之。名竹瀝功能瀉火除痰。養血清胃。凡煩悶消渴中風。口噤失音痰迷顛狂。肺痿。胸中大熱。反胃諸症。均可用之。

白話文:

淡竹葉具有清熱解暑、清心、治療頭痛、中風、失音、喉嚨腫痛、煩渴等功效。淡竹葉和淡竹茹都能清熱解毒,其中淡竹茹更能清腸胃熱、涼血、治療上焦煩悶、吐血、嘔吐等症狀,兩者功效相似。

淡竹茹湯的製作方法是:取一把淡竹葉、一兩麥冬、三錢甘草、少許小麥、三片生薑、三枚大棗,加水煎煮,分三次服用。此方可治療產後虛煩、頭痛、呼吸短促、瀕臨死亡、心煩意亂、心悸等症狀。若體虛可加入人參;若少食可加粳米;若氣逆可加半夏。

此外,還可用約一尺長的淡竹,架空用火烤炙,收集滴下的汁液,稱為竹瀝。竹瀝能瀉火、除痰、養血、清胃。凡煩悶、口渴、中風、口噤、失音、痰迷心竅、精神錯亂、肺痿、胸部發熱、反胃等症狀,均可使用竹瀝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