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宗祥

《本草簡要方》~ 卷之三 (21)

回本書目錄

卷之三 (21)

1. 木賊

主治發汗解肌。退目翳消積塊。婦人月經不斷。此為眼疾要藥。急喉痹塞。可用牛糞火燒存性。冷水服一錢。血出即安。木賊散。木賊香附各一兩。朴硝半兩。研末。每服三錢。色黑者酒一盞煎。赤者水一盞煎。和滓日二服。治婦人血崩氣痛不可忍。遠年近日不瘥者。臍下痛者。加乳香沒藥當歸各一錢同煮。忌生冷硬物葷腥。

地黃(分鮮生地。小生地。大生地。乾地黃。熟地黃數種)鮮生地主治涼血。解熱鼻衄。吐血。咽喉紅腫。大便乾結。小生地乃因鮮者不能致遠久貯略加修制。功用亦同鮮者。涼血解熱之力較微。大生地取鮮地黃大者拌酒曬乾。故亦名乾地黃。主治養陰退陽涼血生血。五勞七傷吐血。

溺血利大小腸。熟地采地黃根肥大沉水者。用好酒入砂仁末調勻。入柳木甑置瓦鍋上蒸透晾乾。如此九遍。收貯備用。主治養血滋陰五勞七傷。瓊玉膏。生地黃十六斤取汁。人參末一斤半。白茯苓末三斤。白沙蜜十斤。濾淨拌勻。入瓶內箬封安砂鍋中。桑柴火煮三日夜。換蠟紙重封。

浸井底一夜取起。再煎一伏時。以白湯或酒點服一匙。或加天門冬麥門冬枸杞末各一斤。治癰疽勞瘵咳嗽吐血等症。久服齒落更生。生乾地黃丸。生地當歸(焙)防風酸棗仁(微炒)赤茯苓黃耆川芎羚羊角羌活甘草(炙微赤)桂心各等分。搗爛蜜丸綠豆大。每服十丸。食前溫酒下。

治小兒十歲不行。量兒大小加減。又方。生地黃郁李仁(去皮尖微炒)各五錢。牛膝防風桂心海桐肉羌活白茯苓薏仁各二錢五分。研末蜜丸綠豆大。每服七丸。乳前溫酒下。治疳勞。量兒大小加減。

熟地黃丸。熟地一兩。柴胡八錢。當歸(酒洗)黃芩(酒炒)各五錢。生地(酒浸焙)七錢五分。五味子天門冬(去心焙)地骨皮黃連(酒炒)各三錢。人參枳殼(炒)炙草各二錢。研末蜜丸梧子大。每服百丸。食後茶湯下。日二三次。治血弱陰虛不能養心。心火旺盛。肝木自實。

瞳子散大。咳嗽眩暈。亡血過多而有熱者。亦甚相宜。又方。熟地金石斛菟絲子防風茺蔚子車前子黃耆覆盆子肉蓯蓉地膚子磁石(煅)各一兩。兔肝一具。(炙乾)研末蜜丸梧子大。每服四錢。空腹鹽湯下。補肝腎。養陰清肺湯。大生地一兩。麥冬六錢。白芍(炒)貝母丹皮各四錢。

薄荷一錢五分。玄參八錢。生草一錢。胸脹加神麯山楂各二錢。便結加玄明粉清寧丸各二錢。熱加銀花四錢。連翹二錢。腫甚加石膏(煅)四錢。水煎服。治白喉神效。又方。大熟地一兩。白芍三錢。當歸五錢。川芎二錢。白朮五錢。黑芥穗三錢。山茱萸三錢。甘草一錢。續斷一錢。

水煎服十劑。治婦女經水不止。服後再加人參三錢。服十劑全愈。按地黃向有生涼熟溫之論。其實此物天然含有鐵質。大補血分。熟者或蒸曬不善。鐵化為鏽。面呈黃色。反礙脾胃。向以砂仁末拌制。即恐其損胃故也。凡用此藥。非胃界無病。或病極危險而陰寒者。否則可專用乾地生地。

白話文:

木賊:主要治療發汗退熱,消除眼翳和積塊,以及婦女月經不止。它是治療眼疾的重要藥物。急性的喉嚨阻塞,可以用牛糞火燒成灰,加冷水服用一錢(約3克),出血後症狀就會緩解。木賊散的配方是:木賊、香附各一兩(約15克),朴硝半兩(約7.5克),研磨成粉。每次服用三錢(約9克),藥粉顏色發黑的就用一杯酒煎服,顏色發紅的就用一杯水煎服,連渣服用,一天服用兩次。此方用於治療婦女產後出血、氣痛難忍,以及久治不癒的症狀,臍下疼痛者,可加乳香、沒藥、當歸各一錢(約3克)同煮。忌食生冷、堅硬的食物以及葷腥。

地黃(分鮮生地、小生地、大生地、乾地黃、熟地黃等幾種):鮮生地主要治療涼血、解熱、鼻出血、吐血、咽喉紅腫、大便秘結。小生地是因為鮮地黃不易保存遠運,略加加工製作而成,功效與鮮地黃相似,但涼血解熱之力較弱。大生地是用較大的鮮地黃拌酒曬乾而成,也稱乾地黃,主要治療養陰、降火、涼血、生血,以及因勞累過度引起的吐血。

它還有利尿、通大小腸的功效。熟地黃是用地黃根中肥大、沉水的部分,用好酒和砂仁末拌勻,放在柳木甑上蒸透晾乾,如此反覆九遍,然後儲存備用。主要治療養血滋陰,以及因勞累過度引起的各種症狀。瓊玉膏的配方是:生地黃十六斤取汁,人參末一斤半,白茯苓末三斤,白沙蜜十斤,過濾乾淨後拌勻,放入瓶中,用箬葉封好,放入砂鍋中,用桑柴火煮三日夜,換上蠟紙重新封好,浸在井底一夜後取出,再煎煮一伏時(約半天),用白開水或酒送服一匙。也可以加入天門冬、麥門冬、枸杞子末各一斤。此方治療癰疽、勞傷、咳嗽、吐血等症,長期服用還能使脫落的牙齒再生。生乾地黃丸的配方是:生地、當歸(烘乾)、防風、酸棗仁(微炒)、赤茯苓、黃耆、川芎、羚羊角、羌活、甘草(炙微黃)各等份,搗爛後做成蜜丸,綠豆大小,每次服用十丸,飯前溫酒送服,治療十歲以下兒童不能行走,需根據兒童年齡大小調整用量。另一個方子:生地黃、郁李仁(去皮尖微炒)各五錢(約7.5克),牛膝、防風、桂心、海桐皮、羌活、白茯苓、薏仁各二錢五分(約3.75克),研磨成粉做成蜜丸,綠豆大小,每次服用七丸,哺乳前溫酒送服,治療疳勞,需根據兒童年齡大小調整用量。

熟地黃丸的配方是:熟地一兩(約15克),柴胡八錢(約12克),當歸(酒洗)黃芩(酒炒)各五錢(約7.5克),生地(酒浸烘乾)七錢五分(約11.25克),五味子、天門冬(去心烘乾)、地骨皮、黃連(酒炒)各三錢(約4.5克),人參、枳殼(炒)、炙甘草各二錢(約3克),研磨成粉做成蜜丸,梧子大小,每次服用百丸,飯後用茶湯送服,一天服用兩三次,治療血虛陰虧不能滋養心臟,心火旺盛,肝氣鬱結,瞳孔放大,咳嗽、頭暈目眩,以及失血過多伴有發熱的症狀。另一個方子:熟地、石斛、菟絲子、防風、益母草子、車前子、黃耆、覆盆子、肉蓯蓉、地膚子、磁石(煅燒)各一兩(約15克),兔肝一個(烘乾),研磨成粉做成蜜丸,梧子大小,每次服用四錢(約12克),空腹用鹽湯送服,具有補肝腎的功效。養陰清肺湯的配方是:大生地一兩(約15克),麥冬六錢(約9克),白芍(炒)貝母、丹皮各四錢(約6克),薄荷一錢五分(約2.25克),玄參八錢(約12克),生草一錢(約1.5克),胸悶加神麴、山楂各二錢(約3克),大便秘結加玄明粉、清寧丸各二錢(約3克),發熱加銀花四錢(約6克),連翹二錢(約3克),腫脹厲害加石膏(煅燒)四錢(約6克),水煎服,治療白喉效果顯著。另一個方子:大熟地一兩(約15克),白芍三錢(約4.5克),當歸五錢(約7.5克),川芎二錢(約3克),白朮五錢(約7.5克),黑芥穗三錢(約4.5克),山茱萸三錢(約4.5克),甘草一錢(約1.5克),續斷一錢(約1.5克),水煎服十劑,治療婦女經血不止,服藥後再加人參三錢(約4.5克),服用十劑即可痊癒。關於地黃,有生涼熟溫之說,實際上地黃天然含有鐵質,能大補血分,但熟地黃如果蒸曬不好,鐵質會氧化生鏽,顏色發黃,反而會影響脾胃。以前用砂仁末拌制,就是擔心它會傷胃。凡是用地黃,如果胃部沒有疾病,或者病情嚴重危急且陰寒者,可以用熟地黃;否則,可以用乾地黃或鮮地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