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宗祥

《本草簡要方》~ 卷之三 (19)

回本書目錄

卷之三 (19)

1. 苧麻

主治涼血。潤燥時行熱疾。大渴大狂服金石人。熱毒肛門腫痛。(煎湯熏洗)安胎。療癰疽發背雞魚骨鯁。(煎汁灌)蛇蟲咬毒箭傷。(窨敷)苧根湯。苧根、生乾地黃各二兩。當歸、芍藥、阿膠、甘草各一兩。水六升煎取二升。去滓納膠煎烊。分三服。治胎動腰腹痛下血。(此方忌海藻、蕪荑)

牛蒡(其實多刺故名惡實。鼠黏子。)主治子瀉熱。涼血。除風。潤肺。通十二經。清咽喉利腰膝風痰。咳嗽風腫。皮膚風癢。水蠱腹脹。便癰。小便閉塞。根之功用略同。惟須蒸熟曝乾用。未制者服之令人吐利。牛蒡子散。牛蒡子、新豆豉(炒)、羌活各三兩。生地、黃耆各一兩五錢。

研末。每服二錢。空腹湯調下。日三次。治四肢拘急。又方。生牛蒡子一兩五錢。連翹、防風、荊芥、枳殼、桔梗、蔓荊子、白蒺藜(炒去刺)、當歸、蟬蛻、厚朴各一兩。研末。每服四錢。加生薑一片。蔥白一莖。水煎。先熏後服。治面上風癢。牛蒡子湯。牛蒡子(炒)四兩。荊芥穗、甘草各一兩。

防風五錢。研末。每服三錢。利咽喉。化痰止咳。又方。牛蒡子(酒炒研)、天花粉、射干、連翹各二錢。生地、浙貝(研)各三錢。玄參、生草各二錢五分。白殭蠶(炒研)一錢。加苦竹葉二十片。水二鍾煎至八分。飢時溫服。

治喉癬。咽喉干癢。生胎欲裂者。

白話文:

苧麻

苧麻具有涼血、潤燥的功效,可用於治療時行熱疾、大渴、狂躁(服用金石藥物者)、熱毒引起的肛門腫痛(煎湯熏洗)。此外,它還有安胎的功效,並能治療癰疽、發背、魚骨卡喉等症(煎汁服用),以及蛇蟲咬傷、毒箭傷(研末敷貼)。

苧根湯:苧根、生地黃(乾的)各二兩,當歸、芍藥、阿膠、甘草各一兩,加水六升煎至二升,去渣後加入阿膠烊化,分三次服用。主治胎動不安、腰腹疼痛、下血。(此方忌用海藻、蕪荑)

牛蒡

牛蒡(因其多刺而得名「惡實」,也叫鼠黏子)具有清熱、涼血、除風、潤肺、通十二經的功效,可用於治療小兒腹瀉、咽喉腫痛、腰膝疼痛、風痰、咳嗽、風腫、皮膚瘙癢、水腫腹脹、便癰、小便不利等症。牛蒡根的功效與此類似,但需蒸熟曬乾後使用,未經處理者服用會引起嘔吐腹瀉。

牛蒡子散:牛蒡子、炒新豆豉、羌活各三兩,生地黃、黃耆各一兩五錢,研末,每次服用二錢,空腹溫開水送服,每日三次。主治四肢拘急。

另一方:生牛蒡子一兩五錢,連翹、防風、荊芥、枳殼、桔梗、蔓荊子、炒白蒺藜(去刺)、當歸、蟬蛻、厚朴各一兩,研末,每次服用四錢,加生薑一片、蔥白一莖,水煎服,先熏後服。主治面部風癢。

牛蒡子湯:炒牛蒡子四兩,荊芥穗、甘草各一兩,防風五錢,研末,每次服用三錢。主治咽喉腫痛,化痰止咳。

另一方:酒炒研牛蒡子、天花粉、射干、連翹各二錢,生地黃、研浙貝母各三錢,玄參、生草各二錢五分,炒研白殭蠶一錢,加苦竹葉二十片,水二鍾煎至八分,飢時溫服。主治喉癬、咽喉乾燥瘙癢,以及妊娠期胎動不安。

2. 蒼耳

主治散風。發汗。除濕。暖腰腳。風濕周痹。四肢攣痛。萬應膏。五七九等月。採蒼耳根葉數擔。洗淨曬萎細銼。大鍋五口。入水煮爛。濾去粗滓。用布絹再濾淨。復入淨鍋。武火煎滾。文火煎稠。攪成膏。新罐貯封。治一切癰疽發背。無頭惡瘡疔毒風癢。杖瘡。牙痛喉痹。

內服一匙。酒調下。外用敷貼。蒼耳丸。蒼耳葉不拘多少。陰乾研末。每用五兩。取粟米二合煮粥研如膏。復以莨菪子(淘淨炒微黃)搗末。用一兩和丸綠豆大。每服二十丸。空腹溫酒下。晚食前再服。治癧瘍風。

白話文:

蒼耳具有散風、發汗、除濕、暖腰腳的功效,可用於治療風濕痹痛、四肢攣縮疼痛等症狀。

製作萬應膏的方法:五到九月份採集數擔蒼耳根葉,洗淨曬乾後切細,用五口大鍋加水煮爛,過濾去除雜質,再用布或絹布過濾乾淨,然後倒入乾淨鍋中,用大火煮沸,再用小火熬稠,攪拌成膏狀,裝入新的罐子密封保存。此膏可治療各種癰疽、發背、無名腫毒、疔瘡、風癢、杖瘡、牙痛、喉痹等症。內服時,取一匙膏藥,用酒送服;外用時則直接敷貼患處。

製作蒼耳丸的方法:取適量陰乾的蒼耳葉研磨成粉末,每次取五兩,與兩合小米煮成粥,研磨成膏狀,再加入一兩淘淨炒至微黃的莨菪子末,和成綠豆大小的丸藥。每次服用二十丸,空腹溫酒送服,晚飯前再服用一次。此丸藥可治療癧瘍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