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簡要方》~ 卷之三 (14)
卷之三 (14)
1. 艾
主治。灸百病。暖子宮。止崩血。溫中。祛寒。殺疣蟲。止腹痛。霍亂轉筋。可用以熨。用以灸。用以服。
艾附暖宮丸。艾葉三兩。香附(醋一升煮一日夜打爛慢火焙乾)六兩。當歸三兩。續斷一兩五錢。吳茱萸、川芎、白芍、黃耆各二兩。生地一兩。官桂五錢。研末。醋煮米糊為丸,梧子大。每服五、七十丸。食遠淡醋湯下。治子宮虛寒不孕,及經水不調、行經腹痛、胸膈脹滿、食減倦怠、發熱盜汗、腰痠帶下。久服多子。
艾柏飲。艾葉、柏子仁(去油)、山萸肉、丹皮各一錢五分。大生地三錢。白蓮肉(去心)、山藥各二錢。澤瀉一錢。鮮荷葉一張。水煎服。治鼻衄不止。
艾煎丸。當歸、地黃、芍藥各二兩。川芎、人參、石菖蒲(炒)、吳茱萸(醋炒)各一兩。研末。蘄艾四兩。酒煎濃汁。入糯米和為丸,梧子大。每服一百丸。醇酒下。治婦人崩傷淋瀝、帶下赤白、小腹㽲痛。
又方。北艾葉(半酒炒半醋炒)各二兩。香附四兩。醋蒸半日焙乾研末。醋煮米糊為丸,梧子大。每服五十丸。艾醋湯下。治婦人諸虛,及經水不調、血氣刺痛、腹脅膨脹、頭暈噁心、崩漏帶下。氣阻加枳殼、陳皮各四錢。肌瘦加人參二兩、白朮四兩、茯苓三兩。身熱加柴胡四兩。
白話文:
艾草具有廣泛的療效,可以治療各種疾病,溫暖子宮,止血,溫暖腹部,祛除寒邪,殺死疣蟲,止痛,治療霍亂引起的抽搐。艾草可以用於熨敷、灸療和內服。
艾附暖宮丸是用艾葉、香附、當歸、續斷、吳茱萸、川芎、白芍、黃耆、生地、官桂等藥材製成的丸劑,用於治療子宮虛寒導致的不孕症,以及月經不調、經期腹痛、胸悶、食慾不振、疲倦、發熱盜汗、腰酸帶下等症狀。長期服用可以促進生育。
艾柏飲是由艾葉、柏子仁、山萸肉、丹皮、生地、白蓮肉、山藥、澤瀉和鮮荷葉組成的湯劑,用於治療鼻出血不止。
艾煎丸是由當歸、地黃、芍藥、川芎、人參、石菖蒲、吳茱萸和艾葉製成的丸劑,用於治療婦女產後出血、尿頻尿急、白帶異常、小腹疼痛等症狀。
另一種艾草丸劑,是用半酒炒、半醋炒的艾葉、香附製成,用於治療婦女體虛,以及月經不調、經期疼痛、腹部脹滿、頭暈噁心、出血和白帶異常等症狀。如果氣滯,可以加入枳殼和陳皮;如果體瘦,可以加入人參、白朮和茯苓;如果發熱,可以加入柴胡。
2. 茵陳蒿
主治。利濕。通小便。療黃疸。關節不通。
茵陳五苓散。茵陳一錢。五苓散五分和勻。食前服方寸匕。日三次。治黃疸。又方。茵陳五錢。五苓散一兩。車前子一錢。木通柴胡各一錢五分。分為二服。水一碗。加燈草五十莖。煎至八分。去滓食前服。滓再煎服。至小便清利為度。治傷寒濕熱發為黃疸。小便黑赤。煩渴發熱。傷酒成疸。加乾葛二錢。
茵陳附子乾薑湯。茵陳一錢二分。附子(泡去皮)三錢。乾薑(炮)二錢。草豆蔻(煨)一錢。白朮四分。枳實(麩炒)半夏澤瀉各五錢。白茯苓橘紅各三分。加生薑五片。水煎服。治陰黃。脈沉細。
茵陳散。茵陳連翹半夏荊芥穗麻黃升麻黃芩丹皮射干羌活獨活薄荷殭蠶各二錢五分。大黃(炮)二錢。細辛牽牛頭末一兩。研末。每服三錢。水一盞。煎開下藥略攪。急傾出。食後連滓服。治齒痛齦腫。及骨槽風熱。
白話文:
茵陳蒿主要功效是利濕、通利小便、治療黃疸和關節不通。
一種茵陳五苓散的藥方:茵陳一錢,五苓散五分,混合均勻,飯前服用一匙,每日三次,用於治療黃疸。另一種藥方:茵陳五錢,五苓散一兩,車前子一錢,木通、柴胡各一錢五分,分成兩劑服用,加水一碗,再加燈草五十莖,煎煮至八分,去渣飯前服用,藥渣再煎煮一次服用,直到小便清澈為止。此方用於治療傷寒濕熱引起的黃疸,症狀包括小便黑赤、煩渴發熱,以及因飲酒過度導致的黃疸。若為飲酒過度導致的黃疸,可再加乾葛二錢。
茵陳附子乾薑湯的藥方:茵陳一錢二分,附子(炮製去皮)三錢,乾薑(炮製)二錢,草豆蔻(煨製)一錢,白朮四分,枳實(麩炒)半夏、澤瀉各五錢,白茯苓、橘紅各三分,加生薑五片,水煎服。此方用於治療陰黃,症狀為脈象沉細。
茵陳散的藥方:茵陳、連翹、半夏、荊芥穗、麻黃、升麻、黃芩、丹皮、射干、羌活、獨活、薄荷、殭蠶各二錢五分,大黃(炮製)二錢,細辛、牽牛頭末一兩,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三錢,加水一盞,煎煮沸騰後略微攪拌,迅速倒出藥汁,飯後連渣服用。此方用於治療牙痛、牙齦腫痛,以及骨槽風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