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宗祥

《本草簡要方》~ 卷之三 (13)

回本書目錄

卷之三 (13)

1.

白者入藥,

主治去風。明目。滌腸胃。祛頭目風熱。益顏色。

菊花丸。甘菊花(炒)四兩。肉蓯蓉(酒洗)二兩。巴戟(去心)枸杞子(搗焙)各三兩。研末蜜丸梧子大。每服三錢。食前空腹酒或鹽湯下。治冷淚常流。

菊花決明散。甘菊花草決明石決明(水煮一伏時。另研細末)木賊防風羌活蔓荊子炙草川芎石膏(另研細末)黃芩各五錢。研末。每服二錢。水一盞半煎至八分。食後服。治目病日久。白睛微青黑睛微白。黑白之間。赤環如帶。視物不明。睛白高低。其色不澤。口乾舌苦。眵多羞澀。

菊花通聖散。白菊花一兩五錢。滑石三兩。石膏黃芩桔梗生草牙硝黃連羌活各一兩。防風川芎當歸芍藥(炒)大黃(酒蒸)薄荷連翹麻黃白蒺藜芒硝各五錢。荊芥穗白朮(炒)梔子(炒黑)各二錢五分㕮咀。每服三錢。水一杯半。加生薑三片。煎至七分。去滓食後溫服。治風熱暴腫。兩瞼潰爛黏睛。或生風粟。

菊花散。甘菊花旋覆花防風枳殼(麩炒)羌活蔓荊子生石膏炙草各一錢五分。㕮咀。每服五錢。水三鍾。加生薑五片。煎至一鍾。不拘時服。治風熱頭痛。目眩面腫。

菊花飲。白菊花葉連根。不拘多少。搗取自然汁一茶鍾。沖酒溫服。蓋被取汗。滓敷患處。留頭不敷。無葉用根。無根用乾白菊花四兩。甘草四錢。酒煮亦可。治疔毒對口發背。一切無名紅腫熱毒。

菊睛丸甘菊四兩。枸杞子三兩。蓯蓉(酒浸炒)巴戟(去心)各一兩。研末蜜丸梧子大。每服五十丸。食遠溫酒或鹽湯下。治肝腎不足。眼昏常見黑花。多淚。

白話文:

[菊]

白色菊花可入藥,主要功效是祛風、明目、清潔腸胃、去除頭目風熱、改善膚色。

菊花丸:將炒過的甘菊花四兩、酒洗過的肉蓯蓉二兩、去心的巴戟、搗碎焙乾的枸杞子各三兩,研磨成粉末,用蜂蜜製成梧子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三錢,飯前空腹用酒或鹽湯送服,治療冷淚常流。

菊花決明散:甘菊花、草決明、石決明(用水煮一小時,另研磨成細粉)、木賊、防風、羌活、蔓荊子、炙草、川芎、石膏(另研磨成細粉)、黃芩各五錢,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二錢,用一盞半水煎至八分,飯後服用,治療久治不愈的目疾,症狀包括白眼球略帶青色、黑眼球略帶白色、黑白眼球交界處有紅色的環狀物如同腰帶、視力模糊、眼白高低不平、眼白缺乏光澤、口乾舌苦、眼屎多、眼睛澀癢。

菊花通聖散:白菊花一兩五錢、滑石三兩、石膏、黃芩、桔梗、生草、硝石、黃連、羌活各一兩、防風、川芎、當歸、炒過的芍藥、酒蒸過的大黃、薄荷、連翹、麻黃、白蒺藜、芒硝各五錢、荊芥穗、炒過的白朮、炒黑過的梔子各二錢五分,一起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三錢,用一杯半水,加三片生薑,煎至七分,去渣,飯後溫服,治療風熱引起的腫脹、雙眼瞼潰爛粘連、或長出風粟。

菊花散:甘菊花、旋覆花、防風、麩炒過的枳殼、羌活、蔓荊子、生石膏、炙草各一錢五分,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五錢,用三鍾水,加五片生薑,煎至一鍾,不拘時服用,治療風熱頭痛、頭暈目眩、面部腫脹。

菊花飲:取白菊花葉及根,份量不限,搗碎取其汁液一茶杯,用溫酒沖服,蓋被取汗,藥渣敷於患處,但頭部不敷。若無葉子可用根,若無根可用四兩乾白菊花和四錢甘草,用酒煎煮也可。治療疔瘡、發背、一切不明原因的紅腫熱毒。

菊睛丸:甘菊四兩、枸杞子三兩、酒浸炒過的蓯蓉、去心的巴戟各一兩,研磨成粉末,用蜂蜜製成梧子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五十丸,飯後用溫酒或鹽湯送服,治療肝腎不足、視力模糊、經常看到黑點、流淚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