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宗祥

《本草簡要方》~ 卷之三 (9)

回本書目錄

卷之三 (9)

1. 香附子

主治。利三焦,解六郁。平怒氣,消飲食。通一切氣。霍亂吐瀉,婦人崩漏,帶下。月經不調,胎前產後百病。

一品丸。大香附子去皮,水煮一時,搗曬焙研末。蜜丸彈子大。每服一丸,水一盞煎八分服。婦人醋湯煎。治氣熱上攻,頭目昏眩,及偏正頭風。

香附丸。香附(童便浸炒)一斤,針砂(醋煅)炙草各一兩。厚朴(薑汁炒),白芍(炒),蒼朮(制),山楂肉(炒黑)各五錢。陳皮(炒),茯苓(人乳汁蒸曬焙),白朮(土炒)各三兩。苦參二兩(炒,秋冬減半)。青皮(炒)六兩。研末,醋煮米糊丸。每服一錢,米湯下。弱者七八分。

白朮湯下。忌生冷油膩腥發硬物。服至七日,手心皆涼,內有紅暈起。調理半月可愈。虛弱者宜佐以四君子湯。治脫力勞傷,及黃病黃胖病。香附芎歸湯。香附、川芎、當歸、白芍、蘄艾、熟地、麥冬、杜仲、橘紅、甘草、青蒿,水煎服。治經水後期。若病甚並半邊頭痛,加甘菊、藁本、荊芥、童便。去蘄艾、杜仲、香附、橘紅。

煮附濟陰丸。香附子一斤,分作四分。童便、鹽水、酒、醋各浸三日。艾葉一斤,漿水浸過。醋糊和作餅曬乾。晚蠶砂(炒)半斤。蓬莪朮(酒浸)四兩。當歸(酒浸)四兩。焙末,醋糊丸梧子大。每服七十丸,米飲下。日二次。治婦人月經不調,久成症積。

白話文:

香附子

香附子主要功效是疏通三焦經絡,解除六種鬱滯(氣鬱、血鬱、痰鬱、食鬱、濕鬱、寒鬱),平息怒氣,消食化積,以及通暢全身氣機。可用於治療霍亂引起的嘔吐腹瀉、婦女崩漏、帶下病、月經不調,以及孕期、產後各種疾病。

一品丸:將去皮的香附子水煮一小時,搗碎曬乾研磨成粉,用蜂蜜製成彈子大小的丸子。每次服用一丸,用一杯水煎至八分滿服用。婦女可用醋湯煎服。此方主治氣熱上攻導致的头晕目眩,以及偏頭痛。

香附丸:用童便浸泡炒制的香附子一斤,醋煅過的磁石、炙甘草各一兩,薑汁炒制的厚朴、炒白芍、制蒼朮、炒黑的山楂肉各五錢,炒陳皮、人乳汁蒸曬焙過的茯苓、土炒白朮各三兩,炒苦參二兩(秋冬減半),炒青皮六兩。將所有藥材研磨成粉,用醋煮的米糊製成丸子。每次服用一錢,用米湯送服,體質虛弱者服用七八分即可。

白朮湯送服。忌食生冷、油膩、腥臭、堅硬的食物。服用七天后,手心會感覺涼爽,並出現紅暈。調理半個月左右即可痊癒。體質虛弱者宜配合四君子湯服用。此方可治療體力透支、勞損以及黃疸、黃胖病。

香附芎歸湯:將香附子、川芎、當歸、白芍、艾葉、熟地黃、麥冬、杜仲、橘紅、甘草、青蒿水煎服。主治月經後期。如果病情嚴重並伴有偏頭痛,可加入甘菊、藁本、荊芥、童便,並去除艾葉、杜仲、香附子、橘紅。

煮附濟陰丸:將一斤香附子分成四份,分別用童便、鹽水、酒、醋浸泡三天。將一斤艾葉用漿水浸泡。用醋糊將藥材混合製成餅狀曬乾。再加入炒過的晚蠶砂半斤,酒浸過的蓬莪朮四兩,酒浸過的當歸四兩。將所有藥材焙乾研磨成粉,用醋糊製成梧子大小的丸子。每次服用七十丸,用米湯送服,每日二次。主治婦女月經不調,以及久病成疾的積症。

2. 藿香

主治。去惡。闢瘴。通氣開胃。霍亂。時疫。

藿香正氣丸。藿香大腹皮白芷茯苓紫蘇各二兩。陳皮白朮(土炒)厚朴(薑製)苦桔梗半夏各二兩。炙草一分。研末。生薑大腹皮煎湯浸為丸。(蜜丸亦可)每丸四五錢重。調服。熱多加黃連。寒多加乾薑。寒甚再少加附子。煎酒調下。治外感風寒。內傷飲食。憎寒壯熱。頭痛嘔逆。胸悶腹脹。傷暑霍亂。吐瀉山巒瘴癘。不服水土等症。

白話文:

藿香具有去除惡氣、預防瘴氣、疏通氣機、增進食慾的功效,主治霍亂、時疫等疾病。

藿香正氣丸的組成包括:藿香、大腹皮、白芷、茯苓、紫蘇各兩錢,陳皮、白朮(土炒)、厚朴(薑製)、苦桔梗、半夏各兩錢,炙甘草一錢。將這些藥材研磨成粉末,用生薑和大腹皮煎煮的湯汁浸潤成丸藥(也可製成蜜丸),每丸重四到五錢,服用時根據病情調整用量。若患者熱症較重,可加入黃連;若寒症較重,可加入乾薑;若寒症非常嚴重,可少量加入附子,並用酒煎服。此丸藥可用於治療外感風寒、飲食內傷、畏寒發熱、頭痛嘔吐、胸悶腹脹、傷暑霍亂、吐瀉、山嵐瘴氣、水土不服等症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