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簡要方》~ 卷之三 (8)
卷之三 (8)
1. 蓬莪朮
主治。行氣。通血。消瘀。化食。開胃。止痛。解毒。霍亂。中惡。下血。內損惡血。婦人經閉。
蓬莪朮丸。蓬莪朮七錢五分。當歸(焙)桂心赤芍檳榔昆布琥珀枳殼木香各五錢。桃仁鱉甲大黃各一兩。研末蜜丸梧子大。每服二十丸。食前米飲下。治婦人症痞。腹脅痛。體瘦不思食。
蓬莪朮散。蓬莪朮青橘皮益智仁各五錢。木香二錢五分。糯米一兩。研末。每服一錢。陳米湯下。日四次。治小兒痃氣一切氣疾。
白話文:
蓬莪朮具有行氣、活血、消瘀、助消化、開胃、止痛、解毒等功效,可用於治療霍亂、中惡、出血、內傷瘀血、婦女經閉等症。
蓬莪朮丸的配方包含蓬莪朮、當歸(炒)、桂枝、赤芍藥、檳榔、昆布、琥珀、枳殼、木香、桃仁、鱉甲、大黃等藥材,製成梧桐子大小的蜜丸。每次服用二十丸,飯前用米湯送服,主治婦女症瘕、腹脅疼痛、體瘦不思飲食等症狀。
蓬莪朮散的配方包含蓬莪朮、青橘皮、益智仁、木香、糯米等藥材。每次服用一錢,用陳米湯送服,每日四次,主治小兒痃氣及各種氣虛疾病。
2. 京三稜
以產荊州者良,故名。
主治:破血、行氣、消積、化食、止痛、散腫、墮胎、通乳、療老癖癥瘕結塊、撲損瘀血、婦人血脈不調、心腹痛、經水閉、產後腹痛、血暈、惡血、血結。
三稜散:三稜(泡銼)、香附各一兩五錢,青皮、人參七錢五分,益智仁、陳皮、枳殼(麩炒)、神麯(炒)、生穀芽(洗焙)、半夏、蓬莪朮(醋煮透濾乾銼焙)、大黃(半生半泡)、紫蘇葉各五錢,甘草(半生半炙)一兩二錢。銼碎,每服二錢,水一盞加生薑三片,倉米一百粒,煎至七分,溫服。
治諸般停滯疳積、發熱瀉痢、酸醙、水穀不化,常服和脾胃,進飲食,長肌肉,益神氣,氣虛者加白茯苓一兩。
又方:三稜八錢,川芎四錢,大黃(醋煨)一錢,研末水煎服,治瘕痛。
三稜煎:三稜、蓬莪朮各四兩,芫花一兩,米醋五盞,瓷器內浸,封口火煅令乾,取出稜末,將芫花以餘醋炒令微焦,共焙乾為末,醋糊和丸梧子大,每服十五丸,生薑湯下,治氣塊、血積、食瘕、痃癖。
白話文:
京三稜最佳產地是荊州,因此得名。
功效:活血化瘀、行氣止痛、消食導滯、消腫散結、墮胎、通乳,治療婦科疾病如經期不順、產後腹痛、血瘀等,以及跌打損傷引起的瘀血腫痛、腹部疼痛、消化不良等症狀。
三稜散方劑:京三稜、香附(各12.5克),青皮、人參(各7.5克),益智仁、陳皮、枳殼(麩炒)、神麴(炒)、生穀芽(洗焙)、半夏、蓬莪朮(醋煮透濾乾銼焙)、大黃(半生半泡)、紫蘇葉(各5克),炙甘草(12克)。將藥材粉碎,每次服用2克,用一杯水(約200毫升)加生薑三片、米一百粒煎煮至七分,溫服。此方可治療消化不良、積食、發熱腹瀉等症狀,長期服用可健脾胃,增進食慾,強身健體,氣虛者可加白茯苓10克。
另一方劑:京三稜(8克),川芎(4克),醋煨大黃(1克),研磨成粉末,用水煎服,治療腹部腫塊疼痛。
三稜煎方劑:京三稜、蓬莪朮(各40克),芫花(10克),米醋5杯。將藥材放入瓷器中浸泡,封口煅燒至乾燥,研磨成粉末。再用剩下的米醋炒芫花至微焦,與京三稜、蓬莪朮粉末一起烘乾,混合製成梧子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15丸,用生薑湯送服,治療氣滯血瘀、食積、腫塊等症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