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簡要方》~ 卷之三 (7)

回本書目錄

卷之三 (7)

1. 蓽茇

主治:溫中,下氣,補腰腳,水瀉,虛痢。

蓽茇丸:蓽茇、川薑(炮)、丁香(不見火)、附子(炮去皮臍)、吳茱萸(炒)、高良薑、胡椒各一兩,山茱萸(去核)、草豆蔻(去皮)各五錢。研末,棗肉丸梧子大。每服五十丸,食前陳米湯下,日三次。治滑泄屬於虛寒者。(此方過香烈,體虛者忌之。)

白話文:

蓽茇具有溫暖脾胃、行氣降逆的功效,可以治療腰腳虛弱、水瀉、虛寒性痢疾等症狀。

蓽茇丸的配方包括:蓽茇、炮製過的川薑、未經炮製的丁香、炮製去皮和臍的附子、炒過的吳茱萸、高良薑、胡椒各一兩;山茱萸(去核)、草豆蔻(去皮)各五錢。將所有藥材研磨成粉末,用棗肉做成梧子大小的丸子。每次服用五十丸,飯前用陳米湯送服,一天三次。此方適用於因虛寒導致的滑泄(腹瀉)。(此方香氣濃烈,體質虛弱者不宜服用。)

2. 補骨脂

主治:斂精神,明耳目,暖丹田,壯元陽,療腎泄,及五勞七傷。

補骨脂丸:補骨脂(炒)四兩,菟絲子(酒蒸)四兩,胡桃肉(去皮)一兩,乳香、沒藥、沉香各二錢五分(均另研)。研末蜜丸梧子大。每服二三十丸,空腹鹽湯或溫酒下。自夏至起至冬至止,日一服。治下元虛脫,腳手沉重,夜多盜汗。

又方:補骨脂(微炒)、牛膝各三兩,骨碎補一兩,桂心一兩五錢,檳榔、安息香(入胡桃仁搗熟)各二兩。研末,煉蜜入安息香和搗丸梧子大。每服十丸至二十丸,空腹溫酒下。治腰腳疼痛不止。

青娥丸:補骨脂(酒浸炒)一斤,杜仲(去皮薑汁浸炒)一斤,胡桃肉(去皮)二十個為末。以蒜搗膏一兩和丸梧子大。空心溫酒服二十丸;婦人淡醋湯下。治腎氣虛弱,風冷乘之,或血氣相搏,腰痛如折,俯仰不利;或勞役傷腎,或損墜折傷,或氣滯不散以致腰痛者,皆可服之。常服壯筋骨,活血脈,烏髭鬚,益顏色。

白話文:

補骨脂主治:能收斂精神、使耳目明亮、溫暖丹田、增強元陽之氣、治療腎虛泄精、以及各種勞損。

補骨脂丸:將炒過的補骨脂四兩、酒蒸過的菟絲子四兩、去皮的胡桃肉一兩、乳香、沒藥、沉香各二錢五分(都需單獨研磨)研成細末,用蜂蜜做成梧子大小的丸藥。每次服用二三十丸,空腹時用鹽湯或溫酒送服。從夏至開始服用,到冬至結束,每天服用一次。主治下元虛脫、手腳沉重、夜間盜汗。

另一方:將微炒過的補骨脂、牛膝各三兩,骨碎補一兩,桂心一兩五錢,檳榔、安息香(與胡桃仁一起搗碎煮熟)各二兩研成細末,用煉蜜與安息香拌勻,做成梧子大小的丸藥。每次服用十到二十丸,空腹時用溫酒送服。主治腰腳疼痛不止。

青娥丸:將酒浸後炒過的補骨脂一斤、去皮用薑汁浸後炒過的杜仲一斤、去皮胡桃肉二十個研成粉末,再加入用大蒜搗成的膏一兩,和成梧子大小的丸藥。空腹時用溫酒服用二十丸,婦女可用淡醋湯送服。主治腎氣虛弱,受風寒侵襲,或血氣相搏導致的腰痛如折,俯仰不便;或因勞役、損傷、跌打損傷,或氣滯不通導致的腰痛,均可服用。長期服用能壯筋骨、活血脈、烏黑鬚髮、益顏美容。

3. 鬱金

主治:下氣破血,散肝,定痛。婦人血氣諸痛,經脈逆行,產後敗血攻心作痛。

鬱金丸:鬱金、硃砂、白礬研末,水泛丸梧子大。每服三四十丸,治風痰或至癲狂。

又方:鬱金、木香(勿見火)、明雄黃(為衣)各三錢,五靈脂(醋炒)一兩,玄胡索八錢,砂仁(炒)、生明礬各五錢。研末,神麯糊丸蘿蔔子大。每服三四十丸,唾津嚥下,少用熟湯。治痧證腹痛,並治九種心痛。

鬱金散:鬱金、滑石、川芎各等分研末。每服二三錢,空腹齏汁調下。若有宿痰者,瓜蒂散吐之,治頭痛暈眩。

鬱金黃連丸:鬱金、黃連各一兩,琥珀(研)、大黃(酒浸)、黃芩各二兩,白茯苓、滑石各四兩,黑牽牛(炒取頭末)三兩。研末,水泛丸梧子大。每服五十丸,空心下,治水火不濟、脬囊積熱、癃閉遺精,五淋白濁。

白話文:

鬱金主治理氣活血、疏肝解鬱、止痛。可用於治療婦女因血氣不調引起的各種疼痛、經脈運行不暢,以及產後惡露不下、血瘀攻心疼痛等症狀。

鬱金丸是用鬱金、硃砂、白礬研磨成粉末,製成梧子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三四十丸,可以治療因風痰引起的癲癇或狂躁症狀。

另一方劑則是用鬱金、木香(避免用火烘烤)、雄黃(研磨成細末)、醋炒五靈脂、玄胡索、炒砂仁、生明礬等藥材製成蘿蔔子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三四十丸,用唾液送服,少用溫水送服,可以治療痧症引起的腹痛以及各種心痛。

鬱金散是用鬱金、滑石、川芎等量混合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二三錢,空腹時用生薑汁送服。如果患者有痰滯,則需先服用瓜蒂散催吐。此方可治療頭痛、頭暈目眩。

鬱金黃連丸是用鬱金、黃連、研磨過的琥珀、酒浸大黃、黃芩、白茯苓、滑石、炒黑牽牛子(取其研磨後的粉末)等藥材製成梧子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五十丸,空腹服用。此方可治療陰陽失調、膀胱積熱、小便不通、遺精、各種尿道疾病及白濁等症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