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簡要方》~ 卷之三 (5)
卷之三 (5)
1. 丹皮
以單葉紅花生山中者,採根入藥為良。
主治:涼血、和血、破瘀、止痛、通關腠血脈、排膿。衄血、吐血。牡丹散:丹皮、赤芍、地榆、苦桔梗、薏仁、川升麻、黃芩、生草各一錢五分。水二鍾,煎至一鍾,食遠溫服。治肺癰。
又方:丹皮一兩,乾漆(炒)二兩,蘇木、蓬莪朮、鬼箭各一分,甘草、當歸、桂心、芍藥、延胡索(炒)、陳皮、紅花、沒藥(另研)、烏藥各一兩。㕮咀,每服三錢,水一盞,煎至七分,不拘時溫服。治虛損經閉、潮熱體羸,漸成骨蒸者。
又方:丹皮、人參、天麻、白茯苓、黃耆(炒)、木香、當歸、川芎、官桂、桃仁(去皮炒)各七錢五分,白芷(炒)、薏仁、炙草各五錢。研末,每服三五錢,水一鍾,煎至七分,食前溫服。治腸癰冷證,腹濡而痛,時時痢膿或下血。
牡丹湯:丹皮、栝蔞仁各一錢,桃仁(去皮尖)、芒硝各二錢,大黃五錢。水二鍾,煎至一鍾,去滓,入硝再煎數沸,不拘時服。治腸癰、小腹腫痞,按之即痛,小便如淋,發熱自汗,惡寒,脈遲緊。
按:此藥凡因血熱而起諸症,若喉痛、肺熱、腸炎,均可用之。
白話文:
丹皮
使用單葉、紅色花朵,生長在山中的牡丹根入藥最佳。
主要治療:清熱涼血、調和血液、活血化瘀、止痛、疏通經絡和血脈、排出膿液。例如:鼻出血、吐血。
牡丹散:丹皮、赤芍、地榆、苦桔梗、薏仁、川升麻、黃芩、生草各1.5克。加水200毫升,煎煮至100毫升,飯後溫服,治療肺癰(肺部感染)。
另一方劑:丹皮10克,乾漆(炒)20克,蘇木、蓬莪朮、鬼箭各1克,甘草、當歸、桂心、芍藥、延胡索(炒)、陳皮、紅花、沒藥(研磨) 、烏藥各10克。共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3克,加水150毫升,煎煮至105毫升,不拘時溫服,治療因身體虛弱導致的經閉、潮熱、消瘦,逐漸發展成骨蒸勞熱的症狀。
另一方劑:丹皮、人參、天麻、白茯苓、黃耆(炒)、木香、當歸、川芎、官桂、桃仁(去皮炒)各7.5克,白芷(炒)、薏仁、炙甘草各5克。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3-5克,加水100毫升,煎煮至70毫升,飯前溫服,治療腸癰(腸道感染)的寒證,症狀為腹部脹痛潮濕,時常腹瀉帶膿或出血。
牡丹湯:丹皮、栝蔞仁各1克,桃仁(去皮尖) 、芒硝各2克,大黃5克。加水200毫升,煎煮至100毫升,過濾掉藥渣,加入芒硝再煎煮幾沸,不拘時服用,治療腸癰、小腹腫脹疼痛,按壓即痛,小便不暢,發熱盜汗,惡寒,脈象遲緩緊緊的症狀。
說明:此藥凡因血熱引起的各種疾病,例如喉嚨痛、肺熱、腸炎,都可以使用。
2. 木香
產嶺南者良。
主治:通氣。止各種痛。助胃開鬱。功在宣散。血枯陰虛者忌之。
木香丸:木香、蟬殼(微炒去腳)、麝香(細研)、黃連、黃丹(微炒)、熊膽(研入)、夜明砂(微炒)、乾蟾(塗酥炙微焦)各一分。赤石脂五錢。肉豆蔻一顆(去殼)。田父五錢(炙令微黃)。研末。水浸蒸餅和丸麻子大。每服二丸。量兒大小加減。治內疳。
木香化滯湯:木香、紅花各三錢。橘皮、歸尾、枳實(炒)各二錢。柴胡四錢。草豆蔻(研)、炙草各五錢。半夏一兩。每服三五錢。加生薑五片。水煎食遠服。調氣益氣。治脾胃虛弱、食滯腹痛、心下痞滿不思食。胸滿加枳殼、桔梗、砂仁。腹脹滿加厚朴,倍枳實。小腹痛甚加青皮、尖檳榔。氣痛加烏藥。熱加黑山梔。易怒加黑山梔,倍柴胡。
木香半夏丹:木香、半夏、肉豆蔻各一兩。藿香葉、丁香、白朮各五錢。研末。生薑汁和丸黍米大。每服十丸。人參湯下。量兒大小加減。治胃寒咳嗽。
木香流氣飲:木香(研)五分。當歸、白芍(酒炒)、川芎、紫蘇、桔梗、枳實(麩炒)、烏藥、陳皮、半夏、白茯苓、黃耆、防風、青皮各一錢。大腹皮、檳榔、枳殼(麩炒)、澤瀉、甘草節各五分。加生薑三片,紅棗二枚。水煎服。宣氣滯。治疔毒。毒在下部加牛膝。
木香通氣散:木香、戎鹽(炒)、京三稜(炮)各五錢。厚朴一兩。枳實(麩炒)、炙草各三錢。乾薑(炮)、蓬莪朮(煨)各二錢。研末。每服三錢。食前薑湯下。治寒氣結症,腹大堅滿,痛不可忍。
白話文:
[木香]
產於嶺南的木香品質最好。
主治:行氣,止痛,幫助胃部舒暢,功效在於宣散。但血虛陰虛者忌用。
木香丸:木香、蟬蛻(微炒去腳)、麝香(研磨細緻)、黃連、黃丹(微炒)、熊膽(研磨加入)、夜明砂(微炒)、乾蟾蜍(塗酥炙烤至微焦),以上各一錢。赤石脂五錢。肉豆蔻一顆(去殼)。田七五錢(炙烤至微黃)。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粉末,用水浸泡蒸熟的餅子揉成麻子大小的丸藥。每次服用兩丸,劑量可根據兒童大小增減。主治小兒疳積。
木香化滯湯:木香、紅花各三錢。橘皮、當歸尾、枳實(炒)各二錢。柴胡四錢。草豆蔻(研磨)、炙甘草各五錢。半夏一兩。每次服用三到五錢,加入生薑五片,水煎服,飯後服用。具有調和氣血、益氣的功效。主治脾胃虛弱、食積腹痛、心下痞滿、不想吃東西。胸部滿悶加枳殼、桔梗、砂仁;腹部脹滿加厚朴,並加倍枳實;小腹部疼痛加重加青皮、檳榔;氣痛加烏藥;發熱加梔子;易怒加梔子,並加倍柴胡。
木香半夏丹:木香、半夏、肉豆蔻各一兩。藿香葉、丁香、白朮各五錢。研磨成粉末,用生薑汁和成黍米大小的丸藥。每次服用十丸,用人參湯送服。劑量可根據兒童大小增減。主治胃寒咳嗽。
木香流氣飲:木香(研磨)五分。當歸、白芍(酒炒)、川芎、紫蘇、桔梗、枳實(麩炒)、烏藥、陳皮、半夏、白茯苓、黃耆、防風、青皮各一錢。大腹皮、檳榔、枳殼(麩炒)、澤瀉、甘草節各五分。加入生薑三片,紅棗兩枚,水煎服。具有宣通氣滯的功效。主治疔瘡腫毒。毒在下部的,加牛膝。
木香通氣散:木香、戎鹽(炒)、川三稜(炮製)各五錢。厚朴一兩。枳實(麩炒)、炙甘草各三錢。乾薑(炮製)、蓬莪朮(煨)各二錢。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三錢,飯前用薑湯送服。主治寒邪凝滯導致的症狀,例如腹部腫大堅硬,疼痛難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