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簡要方》~ 卷之三 (4)
卷之三 (4)
1. 蛇床子
主治。溫中。益陽腰胯痠疼婦人陰寒。此為壯陽暖陰之藥。與菟絲枸杞。可以參用。
白話文:
蛇床子:具有溫暖中焦、益腎壯陽的功效,可以治療腰胯酸痛、婦女陰寒等症狀。它是一種壯陽暖陰的藥物,可以與菟絲子、枸杞子等藥物一起使用。
2. 白芷
主治。祛風、燥濕、發表、破瘀、止痛、排膿、大腸風秘、小便失血、婦人血風眩暈、血崩腰痛。
神白散。白芷一兩、生草半兩、姜三片、蔥白三寸、棗一枚、豉五十粒。水二碗、煎服取汗。不汗再服。治傷寒不汗至十餘日者。
白芷暖宮丸。白芷七錢五分、禹餘糧(制)一兩、乾薑(炮)、芍藥、川椒(制)、阿膠(蛤粉炒)、艾葉(制)、川芎各七錢五分。研末蜜丸梧子大。每服四十丸、溫酒或醋湯下。暖血海。
白芷散。白芷、吳茱萸各四分、麻黃、草豆蔻各一錢五分、黃耆、桂枝各二錢五分、藁本三分、羌活八分、當歸、熟地各五分、升麻一錢。研末。嗽口淨、以末擦之。治大寒犯腦齒痛。
又方。白芷、防風、連翹、石膏(煅)、荊芥、赤芍、升麻(焙)、薄荷。研末。薄荷湯下。又用末擦牙齦。治下床牙痛。
偏正頭風百藥不效者。白芷(炒)二兩五錢、川芎(炒)、甘草(炒)、川烏(半生半熟)各一兩。為末。每服一錢。薄荷湯下。神效。
毒蛇傷螫者。以麥冬湯調白芷末一斤、灌之。咬處水洗淨挹干、以白芷末入膽礬、麝香少許摻之。當有惡水湧出、至毒盡止。
白話文:
白芷
白芷具有祛風、燥濕、發表、破瘀、止痛、排膿等功效,主治大腸風秘、小便失血、婦女血風眩暈、血崩腰痛等症狀。
神白散:用白芷、生薑、蔥白、大棗、豉等煎煮服用,可以發汗治療傷寒不汗症。
白芷暖宮丸:以白芷、禹餘糧、乾薑、芍藥、川椒、阿膠、艾葉、川芎等藥材製成蜜丸,溫服,可溫暖血海。
白芷散:用白芷、吳茱萸、麻黃、草豆蔻、黃耆、桂枝、藁本、羌活、當歸、熟地、升麻等藥材研末,擦拭患處,治療大寒犯腦齒痛。
另一種治療下床牙痛的方劑:用白芷、防風、連翹、煅石膏、荊芥、赤芍、焙升麻、薄荷等藥材研末,用薄荷湯送服,也可將藥末擦拭牙齦。
針對百藥不效的偏正頭痛:用炒白芷、炒川芎、炒甘草、半生半熟川烏等藥材研末服用,薄荷湯送服,療效顯著。
治療毒蛇咬傷:用麥冬湯調和白芷末灌服,並將白芷末、膽礬、麝香混合敷於傷口,可引出毒液。
3. 芍藥
白花者,根為白芍。紅者,為赤芍。
主治瀉肝、斂陰、養血、散瘀、定痛。婦人經閉,胎前產後諸症。止下痢腹痛後重。向有白補赤瀉,白收赤散之論。李瀕湖則主白能益脾,兼於土中瀉木;赤能散邪,可行血中之滯。近世用者,多從李說。
芍藥甘草附子湯:芍藥、炙草各三兩,附子一枚。(泡去皮)水五升,煎至一升五合,分三次溫服。治太陽證發汗不解,反惡寒;及瘡家發汗成瘰。若營血受傷,肢攣厥逆熱不止者,去附子,煎湯再服。
芍藥梔豉湯:芍藥、當歸、梔子各五錢,香豉五勺。水煎服。治產後虛煩不眠。
芍藥湯:白芍(炒)二兩,當歸尾、黃連(炒)、黃芩(炒)各五錢,檳榔、木香、炙草各三錢。(或加肉桂二錢五分,或加桃仁五粒,去皮尖)㕮咀。每服五錢,水二杯煎至一杯,去滓溫服。治痢下膿血,及後重窘痛。如痢不減,加大黃三錢;便後臟毒,加黃柏二錢。
芍藥補氣湯:白芍一兩五錢,黃耆、陳皮、炙草各一兩,澤瀉五錢。每服一兩,水二大盞煎至一盞,去滓溫服。補氣。
白芍散:白芍、牡蠣、乾薑、熟地、桂心、黃耆、烏賊魚骨、鹿角膠、龍骨各一兩。研末。每服二錢,食前溫酒調下。治產後崩中下血,淋瀝不絕,黃瘦虛損。
赤芍湯:赤芍、石膏、犀角(鎊)、麥冬、薺苨、木通各二兩,朴硝、升麻、玄參、生草各一兩。㕮咀。每服五錢,水一盞半煎至八分,去滓。不拘時溫服。治胃脘積熱為癰。
芍藥蒺藜煎:赤芍二錢,白蒺藜(連刺捶碎)五錢(甚者一兩),黃芩、龍膽草、木通、山梔、澤瀉各一錢五分,生地二錢。水煎服。治濕熱瘡疹,及下部諸熱瘡。如火不甚者,去龍膽、山梔。
白話文:
芍藥
白色芍藥的根稱為白芍,紅色芍藥的根稱為赤芍。
主要功效是瀉肝、斂陰、養血、散瘀、止痛。適用於婦女月經閉止、孕期及產後各種疾病,以及治療下痢腹痛、裡急後重等症狀。古人認為白芍偏補,赤芍偏瀉;白芍能收斂,赤芍能散瘀。李時珍則認為白芍能益脾,又能瀉肝火;赤芍能散邪,能行血中瘀滯。現代多數醫家沿用李時珍的觀點。
芍藥甘草附子湯:芍藥、炙甘草各三兩,附子一枚(去皮)。用水五升,煎至一升五合,分三次溫服。治療太陽病發汗後仍惡寒,以及瘡瘍發汗後形成瘰癧。如果營血受傷,肢體攣縮、厥逆、發熱不止,則去掉附子,煎好藥湯再服用。
芍藥梔豉湯:芍藥、當歸、梔子各五錢,香豉五勺。水煎服。治療產後虛煩失眠。
芍藥湯:炒白芍二兩,當歸尾、炒黃連、炒黃芩各五錢,檳榔、木香、炙甘草各三錢。(可加肉桂二錢五分,或加去皮尖的桃仁五粒)研碎。每次服用五錢,用兩杯水煎成一杯,去渣溫服。治療痢疾下膿血,以及裡急後重、腹痛窘迫。如果痢疾症狀沒有減輕,可以加大黃三錢;如果大便後仍有毒素,可以加黃柏二錢。
芍藥補氣湯:白芍一兩五錢,黃耆、陳皮、炙甘草各一兩,澤瀉五錢。每次服用一兩,用兩大盞水煎成一盞,去渣溫服。具有補氣功效。
白芍散:白芍、牡蠣、乾薑、熟地黃、桂枝、黃耆、烏賊骨、鹿角膠、龍骨各一兩。研成粉末。每次服用二錢,飯前用溫酒送服。治療產後崩漏下血不止,以及小便淋漓不斷,面色萎黃消瘦等症狀。
赤芍湯:赤芍、石膏、犀角(刮去角尖)、麥冬、薺菜、木通各二兩,朴硝、升麻、玄參、生地黃各一兩。研碎。每次服用五錢,用一盞半水煎成八分,去渣。不拘時間溫服。治療胃脘積熱化膿成癰。
芍藥蒺藜煎:赤芍二錢,白蒺藜(連刺捶碎)五錢(病情嚴重者可用一兩),黃芩、龍膽草、木通、梔子、澤瀉各一錢五分,生地黃二錢。水煎服。治療濕熱瘡疹,以及下焦各種熱瘡。如果病情不嚴重,可以去掉龍膽草和梔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