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簡要方》~ 卷之二 (20)
卷之二 (20)
1. 貝母
有川貝浙貝之分。浙貝中又有土貝母一種。因產地不同。功用亦異。今分載之。
川貝。主治化痰散結。潤心肺。治虛勞。咳嗽吐血。感冒。黃疸。喉痹。肺痿。為肺經要藥。
貝母散。貝母杏仁(去皮尖)桑白皮各二錢。五味子知母甘草各一錢。款冬花一錢五分。水煎服。加生薑三片。治暴咳久不愈。浙貝味大苦。為開鬱散結化痰解毒之良品。疏散之力。勝於川貝。凡時行感冒之咳。浙貝為良。咳血內傷。多痰氣逆。當用川貝。吹喉散。大黑棗十四個。
去核裝入五倍子一個。(去蟲)象貝一個。去心研。用泥裹煨存性。加薄荷葉冰片各少許。研細末吹入。治咽喉十八症。任其嘔涎數次。即愈。
又方。象貝研末敷封口。神效。
白話文:
貝母分川貝、浙貝兩種,浙貝中還有一種土貝母。因為產地不同,功效也有差異,現分述如下:
川貝:主要治療化痰散結、滋潤心肺,治療虛勞、咳嗽吐血、感冒、黃疸、喉嚨腫痛、肺痿,是肺經的重要藥物。
貝母散:川貝、杏仁(去皮尖)、桑白皮各兩錢,五味子、知母、甘草各一錢,款冬花一錢五分,加生薑三片,水煎服。用於治療久咳不癒。
浙貝:味道很苦,是化痰散結、解毒的良藥,疏散的功效強於川貝。凡是流行性感冒引起的咳嗽,浙貝是上選。咳血屬於內傷、痰多氣逆的,則應使用川貝。
吹喉散:大黑棗十四個去核,放入一個五倍子(去蟲),一個象貝(去心研磨),用泥土包裹煨烤使其藥性保存,再加入少量薄荷葉和冰片,研磨成細粉吹入咽喉,治療咽喉各種疾病。讓患者嘔吐出涎液數次,即可痊癒。
另一方:將象貝研磨成粉末敷在患處,效果奇佳。
2. 土貝母
一名大貝母。亦產四明。
主治消腫逐瘀,化膿,祛風濕,除痰,療乳岩乳癰疔腫瘰癧惡瘡蛇咬。土貝母飲:天花粉、乳香(去油)、沒藥、白芷、歸尾、土貝母、赤芍、獨活、川芎各一錢,甘草節、陳皮各八分,穿山甲三片,皂角刺一錢五分,銀花二錢五分,防風一錢二分。好酒煎服。治乳癰初起。外以白芷梢、土貝母、天花粉各三錢,乳香(去油)一錢五分。研末酒調塗。
又方:大貝母、核桃隔、銀花、連翹各三錢。酒水煎服。治乳岩已破。
又方:土貝母八兩,牛皮膠四兩。(敲碎,牡蠣粉炒成珠)研末水泛丸綠豆大。每早晚用紫背天葵根三錢,或海藻、昆布各一錢。煎湯下三錢。治瘰癧,不論已破未破。如未破,外用土貝母研末,陳米醋調搽,數日即消。
又方:甘草(生炙各半)一兩,皂刺(土炒)二錢五分,土貝五錢五分,半夏一錢五分,甲片(炒黑)、知母各二錢五分。加蔥、姜。水酒煎服。治手發背。
又方:甲片(炙搗)六錢,全當歸、白芷、防風、川斷各五錢,花粉八錢,廣皮、皂刺三錢,土貝母(研)、蘇木各二錢,銀花一兩,赤芍、甘草節各六錢,乳香(炙另研)、沒藥(炙另研)、牛膝各一錢。酒水各半煎汁去滓,入乳香、沒藥末調服。取汗。治一切腫毒初起。
又方:毒蛇咬者,急飲麻油一碗,免毒攻心。即研土貝母末四五錢熱酒沖服。再飲酒盡醉安臥。少時藥力到處,酒化為水,從瘡口噴出。水盡即以藥渣敷傷口,垂死者皆活。
白話文:
土貝母
土貝母,也叫大貝母,產於四明地區。
主要功效是消腫、活血化瘀、化膿、祛除風濕、消除痰液,治療乳腺癌、乳腺炎、疔瘡腫毒、瘰癧、惡瘡以及蛇咬傷。
土貝母飲(治療乳腺炎初期): 天花粉、乳香(去油)、沒藥、白芷、當歸尾、土貝母、赤芍、獨活、川芎各一錢,甘草節、陳皮各八分,穿山甲三片,皂角刺一錢五分,金銀花二錢五分,防風一錢二分,用好酒煎服。 外用白芷梢、土貝母、天花粉各三錢,乳香(去油)一錢五分,研磨成粉末,用酒調和後塗抹患處。
治療乳腺癌已破潰的方劑: 大貝母、核桃隔、金銀花、連翹各三錢,用酒水煎服。
治療瘰癧的方劑(無論是否破潰): 土貝母八兩,牛皮膠四兩(敲碎,用牡蠣粉炒成藥丸),研磨成粉末,用水和成綠豆大小的藥丸。早晚服用,每次三錢,並用紫背天葵根三錢,或海藻、昆布各一錢煎湯送服。如果瘰癧未破潰,可將土貝母研磨成粉末,用陳米醋調和後塗抹患處,數日即可消腫。
治療手發背的方劑: 甘草(生炙各半)一兩,皂角刺(土炒)二錢五分,土貝母五錢五分,半夏一錢五分,穿山甲(炒黑)、知母各二錢五分,加入蔥、薑,用酒水煎服。
治療一切腫毒初起的方劑: 穿山甲(炙後搗碎)六錢,當歸、白芷、防風、川斷各五錢,天花粉八錢,廣皮、皂角刺三錢,土貝母(研磨成粉末)、蘇木各二錢,金銀花一兩,赤芍、甘草節各六錢,乳香(炙後另研)、沒藥(炙後另研)、牛膝各一錢,用等量酒水煎煮取汁,去除藥渣,加入乳香、沒藥粉末調和服用,以發汗治療。
治療毒蛇咬傷的方劑: 被毒蛇咬傷後,立即服用麻油一碗,避免毒性攻心。然後將土貝母研磨成粉末四五錢,用熱酒沖服,再飲酒直到醉倒睡著。過一會兒,藥力發揮,酒會化成水從傷口噴出。等水噴盡後,再用藥渣敷於傷口,即使是垂危之人也能救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