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簡要方》~ 卷之二 (18)
卷之二 (18)
1. 升麻
主治輕宣升陽,發浮汗,行瘀血,目赤,齒痛。
升麻湯:升麻三錢,茯苓、人參、防風、犀角(鎊)、羚羊角(鎊)、羌活各一錢,官桂三分。水二鍾煎至八分,加竹瀝半酒盞,不拘時服。治熱痹。又方:升麻、桔梗、薏仁、地榆、條芩(炒)、丹皮、芍藥(炒)、甘草各等分。每服二三錢,水煎服。治肺癰膿血臭穢,胸乳皆痛。
升麻葛根湯:升麻、葛根、山梔、白芍、柴胡、黃芩各一錢,黃連、木通、甘草各五分。水二鍾煎至八分,不拘時服。治酒毒,療心癰。
升麻膏:升麻、白蘞、漏蘆、芒硝各一分,連翹、梔子仁各五錢。細銼,豬脂八兩,慢火同煮諸藥令赤色,去滓放冷,塗患處。治赤丹。升麻鱉甲湯:升麻二兩,鱉甲手指大一片(炙或作一兩五錢),當歸、生草、蜀椒各一兩,雄黃(研)五錢。水四升,煎取一升頓服。老少再服取汗。治陽毒面赤如錦紋,咽喉痛,吐膿血。倘為陰毒面青身痛如被杖咽喉痛者,照前方去蜀椒、雄黃。
白話文:
升麻主要用於提升陽氣、治療浮腫和汗出、消除瘀血、以及治療眼睛紅腫和牙痛。
升麻湯:用於治療熱痹,配方為升麻、茯苓、人參、防風、犀角、羚羊角、羌活和官桂,以水煎煮服用。
另一種升麻方劑:用於治療肺癰,膿血伴臭穢,胸部及乳房疼痛,配方包含升麻、桔梗、薏仁、地榆、黃芩、丹皮、芍藥和甘草,水煎服。
升麻葛根湯:用於治療酒毒和心癰,配方包含升麻、葛根、山梔、白芍、柴胡、黃芩、黃連、木通和甘草,水煎服。
升麻膏:用於治療赤丹,配方包含升麻、白蘞、漏蘆、芒硝、連翹和梔子仁,以豬脂慢火熬製成膏,塗抹患處。
升麻鱉甲湯:用於治療陽毒引起的臉色紅腫、咽喉痛、吐膿血等症狀,配方包含升麻、鱉甲、當歸、生地、蜀椒和雄黃,水煎服,需服用多次以達到出汗的效果。若為陰毒引起的症狀,則需去除蜀椒和雄黃。
2. 延胡索
本名玄胡索。避宋真宗諱改。
主治。破血。散氣血痛。調經癥瘕。去跌撲瘀血。暖腰膝。利小便。性走而不守。經事先期體虛崩漏。產後血虛者忌之。延胡索散。延胡索當歸(酒製)赤芍蒲黃(炒)官桂(忌火)各五錢。黃連(薑汁炒)木香(忌火)乳香沒藥各三錢。炙草二錢五分。為粗末。每服四錢。
加生薑五片。水煎食前服。治婦女七情六郁心腹作痛。或連腰脅背膂。上下攻刺。甚作搐搦。經候不調。及一切血氣疼痛。吐逆者加半夏陳皮各五錢。
延胡索湯。延胡索當歸白芍厚朴川楝子蓬朮京三稜木香檳榔各一錢。桔梗一錢二分。黃芩八分。甘草七分。水煎服。治婦人產後瘀血攻心。
白話文:
延胡索
延胡索原本叫做玄胡索,因為避諱宋真宗的名字而改名。
它主要治療破血、散瘀血引起的疼痛、調理月經不調和腹部腫塊、消除跌打損傷瘀血、溫暖腰膝、促進小便。但它的藥性較為活潑,不易停留在特定部位。月經來潮前身體虛弱而出現崩漏,以及產後血虛的人都不適合服用。
延胡索散的配方:延胡索、當歸(酒製)、赤芍藥、蒲黃(炒)、肉桂(忌用火炒)各五錢;黃連(薑汁炒)、木香(忌用火炒)、乳香、沒藥各三錢;炙甘草二錢五分。將藥材研磨成粗粉。每次服用四錢,加生薑五片,水煎服,飯前服用。此方可治療婦女因七情六慾鬱結而引起的心腹疼痛,疼痛可能蔓延到腰、脅、背部,甚至出現抽搐,月經不調,以及各種血氣疼痛。嘔吐者可加半夏、陳皮各五錢。
延胡索湯的配方:延胡索、當歸、白芍藥、厚朴、川楝子、蓬朮、川三稜、木香、檳榔各一錢;桔梗一錢二分;黃芩八分;甘草七分。水煎服。此方可治療婦女產後瘀血攻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