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簡要方》~ 卷之二 (14)
卷之二 (14)
1. 柴胡
加生薑、大棗,水煎服。治虛勞日久,微有寒熱,脈沉而數;婦人經行感冒,熱入血室。
柴胡石膏湯。柴胡、石膏各五錢;桑白皮、黃芩各三錢五分;升麻二錢五分;前胡、赤芍、乾葛各五錢;荊芥穗三錢。研末,每服一二錢,加生薑二片、淡豆豉十粒,水煎服。治時行瘟疫,壯熱惡風,頭痛身疼,心胸煩懣,鼻塞咳嗽。
柴胡知母湯。柴胡一錢五分;知母、臺黨、黃芩、歸身、白朮各一錢;甘草五分。加生薑、大棗,水煎服。治妊娠瘧。
柴胡桂乾薑湯。柴胡八兩;桂枝、黃芩各三兩;乾薑、牡蠣(熬)、炙草各二兩;栝蔞根四兩。水一斗二升,煎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溫服一升,日三服。初服微煩,復服汗出便愈。治傷寒發汗而復下之,胸脅滿微結,小便不利,渴而不嘔,頭汗出,往來寒熱,心下煩;及瘧,寒多微有熱,或但寒不熱者。
柴胡退翳丸。柴胡、丹皮、羌活、川芎各五錢;生地、丹參、熟地、茺蔚子、知母、黃柏、全當歸、寒水石、制香附、白芍各一兩;防己三錢。研末蜜丸,每服四錢,熟湯調下。治內障眥青白翳,大眥微顯白翳,瞳子散大,腦痛、惡寒、惡熱,大便艱澀。
柴胡參朮湯。柴胡二分;人參、白朮(土炒)、熟地、白芍各一錢五分;甘草八分;川芎七分;歸身二錢;青皮四分。水二杯,煎至八分,食遠服。治暴盲。
柴胡清肝散。柴胡、黃芩、當歸、生地、丹皮各一錢;黃連(炒)、山梔(炒)各七分;川芎六分;升麻八分;甘草三分。水煎服。治風熱怒火,憎寒發熱,寒熱往來,耳衄,頭瘡鬢疽,髮脅陰縱,婦人陰癢等症。胃弱者,去黃連、黃芩,加白朮、茯苓。
柴胡連翹湯。柴胡、連翹、知母(酒炒)、黃芩(炒)各五錢;黃柏(酒炒)、生地、炙草各三錢;當歸尾一錢五分;肉桂三分;牛蒡子(炒研)三錢;瞿麥穗銼如豆大。每服三五錢,水二大鐘,煎至一鍾,去滓溫服。治熱毒馬刀瘰癧;婦人氣寒血滯經閉。
按:此藥向為傷寒表解要品,亦治瘧疾。至是否能殺瘧菌如常山之有特效,尚待證明。惟頭部各種熱毒,非用此藥不能速效。即骨槽風初起未化膿,重用柴胡,佐以蓯蓉、生地、玄參、黃芩,二三劑即可消去,實具神力。
白話文:
柴胡:
加生薑、大棗,水煎服。治療虛勞日久,略帶寒熱,脈象沉而數;婦女經期感冒,熱邪入侵血室。
柴胡石膏湯:柴胡、石膏各五錢,桑白皮、黃芩各三錢五分,升麻二錢五分,前胡、赤芍、乾葛各五錢,荊芥穗三錢。研磨成粉,每次服用一至二錢,加生薑二片、淡豆豉十粒,水煎服。治療流行性瘟疫引起的壯熱、惡風、頭痛、身痛、胸悶煩躁、鼻塞咳嗽。
柴胡知母湯:柴胡一錢五分,知母、生地黃、黃芩、白朮各一錢,甘草五分,加生薑、大棗,水煎服。治療孕婦瘧疾。
柴胡桂乾薑湯:柴胡八兩,桂枝、黃芩各三兩,乾薑、牡蠣(煅)、炙甘草各二兩,栝蔞根四兩,加水一斗二升,煎至六升,去渣,再煎至三升,溫服一升,一日三次。初服時可能略感煩躁,再次服用後,汗出即愈。治療傷寒服用發汗藥後又服用瀉下藥,導致胸脅部脹滿、略微結塊,小便不利,口渴但不嘔吐,頭部出汗,寒熱往來,心下煩悶,以及瘧疾以寒邪為主,略帶熱症,或僅寒不熱者。
柴胡退翳丸:柴胡、丹皮、羌活、川芎各五錢,生地黃、丹參、熟地黃、茺蔚子、知母、黃柏、當歸、寒水石、制香附、白芍各一兩,防己三錢。研磨成蜜丸,每次服用四錢,溫水送服。治療內障,眼白有青白色翳膜,眼白略顯白色翳膜,瞳孔放大,頭痛、惡寒惡熱,大便困難。
柴胡參朮湯:柴胡二分,人參、白朮(土炒)、熟地黃、白芍各一錢五分,甘草八分,川芎七分,生地黃二錢,青皮四分,加水二杯,煎至八分,飯後服用。治療暴盲。
柴胡清肝散:柴胡、黃芩、當歸、生地黃、丹皮各一錢,黃連(炒)、山梔(炒)各七分,川芎六分,升麻八分,甘草三分,水煎服。治療風熱引起的怒火攻心,憎寒發熱,寒熱往來,耳鼻出血,頭痛,鬢角瘡瘍,脅肋疼痛,婦女陰部瘙癢等症。胃弱者去除黃連、黃芩,加白朮、茯苓。
柴胡連翹湯:柴胡、連翹、知母(酒炒)、黃芩(炒)各五錢,黃柏(酒炒)、生地黃、炙甘草各三錢,當歸尾一錢五分,肉桂三分,牛蒡子(炒研)三錢,瞿麥穗切成豆粒大小。每次服用三至五錢,加水二大鐘,煎至一大鐘,去渣溫服。治療熱毒引起的瘰癧,婦女氣虛血瘀導致的經閉。
說明:此藥方向來被視為治療傷寒表證的重要藥方,也用於治療瘧疾。至於其是否像常山一樣能有效殺滅瘧原蟲,仍待證明。但對於各種頭部熱毒,非此藥不能速效;即使是骨槽風初期未化膿,重用柴胡,輔以肉蓯蓉、生地黃、玄參、黃芩,二三劑即可消除,確有奇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