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簡要方》~ 卷之二 (10)
卷之二 (10)
1. 黃芩
主治。瀉中焦火。除各種風熱。痰熱。黃疸。安胎。此藥亦為腸胃要藥。味輕色淡。得酒上行。得豬膽汁除肝膽火。得桑白皮瀉肺火。得柴胡退寒熱。得厚朴黃連止腹痛。得芍藥止痢。得五味子牡蒙牡蠣令人有子。得白朮安胎。得黃耆白薇赤小豆療瘻。惟血虛腎虛。及孕婦胎寒下墜。
白話文:
主治:瀉中焦火。治各種風熱、痰熱、黃疸,還能安胎。此藥也是腸胃要藥。藥味清淡,加酒往上行,加豬膽汁清肝膽火,加桑白皮瀉肺火,加柴胡退寒熱,加厚朴、黃連止腹痛,加芍藥止痢,加五味子、牡蠣令人生子,加白朮安胎,加黃耆、白薇、赤小豆治療瘻瘡。但血虛腎虛者,及孕婦胎寒下墜者慎用。
脈遲小弱者忌之。黃芩加半夏生薑湯。黃芩三兩。炙草芍藥各二兩。大棗(擘)十二枚。半夏五合。生薑三兩。水一斗煎三升。去滓溫服一升日二次。夜一次。此為和脾胃之主劑。凡不下利而嘔。或乾嘔而利。或膽火作咳。嘔苦水如膽汁。及伏氣發溫。內挾痰飲。痞痛咳逆者。
皆宜之。不嘔者去半夏生薑。
白話文:
如果脈象遲緩、細小軟弱的人,服用黃芩加半夏生薑湯為禁忌。黃芩三兩、炙草和芍藥各二兩、大棗(剖開)十二枚、半夏五合、生薑三兩、水一斗煎成三升,去除渣滓後溫服一升,每天兩次,晚上一次。這是和脾胃的主要劑量。凡是不瀉利,但嘔吐;或乾嘔但瀉利;或膽火引發咳嗽;嘔吐苦水,就像膽汁;以及伏氣發溫,內挾痰飲,出現痞痛咳逆症狀的人。
黃芩利膈丸。黃芩(半生半炒)二兩。白朮枳殼陳皮南星各三錢。半夏黃連澤瀉各五錢。白礬五分。(或加薄荷葉一兩玄明粉二錢)研末。水浸蒸餅為丸梧子大。每服三五十丸。食遠熟湯下。除胸中熱。利膈上痰。
白話文:
黃芩利膈丸。黃芩(一半生,一半炒)兩。白朮、枳殼、陳皮、南星各三錢。半夏、黃連、澤瀉各五錢。白礬五分。(或者加入薄荷葉一兩、玄明粉二錢)研磨成粉末。用水浸泡蒸餅,做成梧子大小的丸子。每次服用三五十丸。飯後用熱湯送服。去除胸中的熱氣。消除隔膜上的痰。
黃芩合四君子湯。黃芩白芍人參茯苓白朮甘草訶子等水煎服。清熱安胎。
白話文:
將黃芩與四君子湯一起使用。取黃芩、白芍、人參、茯苓、白朮、甘草和訶子等中藥材,一起煎水服用。具有清熱安胎的功效。
黃芩散。黃芩訶黎勒(煨用皮)樗根皮各五錢。栝蔞根黃連當歸(銼微炒)各三分。烏梅肉(微炒)一分。研末。每服一錢。水一盞煎至五分。去滓不拘時服。量兒大小加減。治小兒痢渴不止。黃芩四物湯。黃芩一兩。當歸(酒洗)生乾地黃赤芍川芎各五錢。何首烏草烏(炮去皮)玄參各二錢五分。
甘草六錢。薄荷二錢。水一盞煎至七分。不拘時溫服。治諸瘡丹毒赤瘤燥癢。
白話文:
黃芩散:
黃芩、訶黎勒(將皮烤過後使用)、樗根皮各五錢。栝蔞根、黃連、當歸(切碎並稍微炒過)各三分。烏梅肉(稍微炒過)一分。研磨成粉。每次服用一錢。用一杯水煎煮到剩五分之一。去除渣滓,不拘泥於服用時間。依照孩子的年齡大小增減藥量。用於治療小兒痢疾、口渴不止。
黃芩四物湯:
黃芩一兩。當歸(用酒清洗過)、生乾地黃、赤芍、川芎各五錢。何首烏、草烏(炮製後去掉皮)、玄參各二錢五分。
黃芩湯。黃芩雄黃當歸川芎大黃礬石各二分。黃連一分。水五升煎至四升。洗患處。日三度。治婦人陰中生瘡。
白話文:
黃芩湯:
- 黃芩二分
- 雄黃二分
- 當歸二分
- 川芎二分
- 大黃二分
- 礬石二分
- 黃連一分
將上述藥材加入五升水中煎煮,煎至四升。用來清洗患處,每天三次。用於治療婦女陰部生瘡的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