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簡要方》~ 卷之二 (8)
卷之二 (8)
1. 貫眾
主治。解諸熱毒。闢時疫。頭風。鼻血婦人癥瘕血崩產後亡血。血氣脹痛。療金瘡漆瘡。化骨鯁。
貫眾散。貫眾黃連甘草駱駝蓬各三錢。研末。每服三錢。冷水調下。治一切熱毒。及食毒。酒毒。藥毒。
女人血崩。貫眾半兩。煎酒服。立止。
雞魚骨鯁。貫眾縮砂仁甘草等分。為粗末。綿包少許含之。咽汁。久則隨痰自出。
白話文:
貫眾主要治療各種熱毒、預防傳染病、頭痛、鼻出血、婦女腹部腫塊、子宮出血、產後出血、血氣脹痛,以及治療刀傷、漆瘡和魚骨卡喉。
貫眾散的配方是:貫眾、黃連、甘草、駱駝蓬各三錢,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三錢,用冷水送服,治療各種熱毒以及食物中毒、酒中毒、藥物中毒。
婦女子宮出血,可以用半兩貫眾煎酒服用,可以立即止血。
魚骨或雞骨卡喉,可以用貫眾、縮砂仁、甘草等量,研成粗粉,用棉布包一小撮含在口中,嚥下汁液,久之則會隨著痰液吐出。
2. 巴戟天
主治。補虛勞。益精氣。去風。補血。為腎臟病腳腫之主藥。
巴戟丸。巴戟(去心)白朮五味子茴香(炒)熟地蓯蓉(酒浸)人參覆盆子菟絲子(酒浸)牡蠣益智仁骨碎補(洗去毛)白龍骨各等分。研末蜜丸梧子大。每服三十丸。食前米飲下。日二三次。能戢陽止汗。斂精氣。補真元。
白話文:
巴戟天
主治虛弱勞損、增強精氣、祛除風濕、補血,是治療腎臟病導致腳腫的主要藥物。
巴戟丸配方:巴戟天(去心)、白朮、五味子、茴香(炒)、熟地黃、肉蓯蓉(酒浸)、人參、覆盆子、菟絲子(酒浸)、牡蠣、益智仁、骨碎補(洗去毛)、白龍骨,各等分。研磨成粉末,製成蜜丸,梧桐子大小。每次服用三十丸,飯前用米湯送服,一天服用二到三次。能抑制陽氣亢盛引起的盜汗,收斂精氣,補充元氣。
3. 遠志
主治。健忘。安神。利九竅。療一切癰疽。
遠志丸。遠志(甘草湯泡去骨)石菖蒲各五錢。茯神(去皮木)白茯苓(或用棗仁)人參龍齒(醋煅飛)各一兩。硃砂五錢。(水飛一半為衣)研末蜜丸梧子大。硃砂衣。每服五十至七十丸。空腹沸湯臨臥溫酒送下。精不固者加五味子五錢。陽事不舉者加山藥山茱萸肉各一兩。肉桂五錢。自汗不時者倍棗仁加黃耆一兩。治神不守舍心腎不足夢遺精滑。
遠志湯。遠志(黑豆甘草同煮去骨)黃耆當歸(酒洗)麥冬(去心)酸棗仁(炒研)石斛各一錢五分。人參茯神各七分。甘草五分。水二鍾。煎至八分。食遠服。治心虛煩熱。夜臥不寧。及病後虛煩。煩甚者加竹葉知母。
遠志酒。遠志不拘多少。米泔浸洗。捶去心。為末。每服三錢。溫酒一盞調澄少頃。飲其清。以滓敷患處。治一切癰疽發背癤毒惡喉侵大。有死血陰毒在中則不痛。敷之即痛。有熱毒則痛。敷之即不痛。或熱甚人手不可近。敷之即清涼。或氣虛冷潰而不飲。敷之即斂。
白話文:
遠志主治健忘、安神,並能通利九竅,治療各種癰疽。
遠志丸的組成:遠志(用甘草水煮去骨)、石菖蒲各五錢;茯神(去皮)、白茯苓(或用棗仁)、人參、龍齒(醋炙煅後研磨成粉)各一兩;硃砂五錢(研磨成粉,取一半做成硃砂衣)。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粉,用蜂蜜製成梧子大小的丸劑。服用時,每次五十到七十丸,空腹用沸水送服,睡前則用溫酒送服。若精液不固,可加五味子五錢;若陽痿,可加山藥、山茱萸肉各一兩,肉桂五錢;若自汗不止,則加倍棗仁用量,並加黃耆一兩。此方主治精神恍惚、心腎不足、遺精滑精等症。
遠志湯的組成:遠志(與黑豆、甘草同煮去骨)、黃耆、當歸(用酒洗淨)、麥冬(去心)、酸棗仁(炒後研磨)、石斛各一錢五分;人參、茯神各七分;甘草五分。用兩碗水煎成八分,飯後服用。主治心虛煩熱、夜臥不安,以及病後虛煩。若煩熱症狀嚴重,可加竹葉、知母。
遠志酒的製作:取適量遠志,用米泔水浸泡清洗,去除其心,研磨成粉。每次服用三錢,用溫酒一盞調和,稍等片刻,飲用藥液,藥渣則敷於患處。主治各種癰疽、發背、癤腫、喉痹等症。若病灶內有瘀血,則不疼痛,敷藥後會感到疼痛;若為熱毒,則疼痛,敷藥後會止痛。即使熱毒嚴重,以致手不可觸及,敷藥後也會感到清涼;若因氣虛導致潰瘍不癒合,敷藥後則能收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