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簡要方》~ 卷之七 (2)
卷之七 (2)
1. 五倍子
百藥煎,五倍子主治。斂肺降火。化痰。止咳。消渴。盜汗。嘔血。失血。嘔吐。黃病。久痢。解酒毒。熱毒。蠱毒。藥毒。烏鬚髮斂潰瘡。收脫肛。治皮膚風疥喉痹。心腹痛。疝氣。腸風。女子房傷下血。(為末摻之)孕婦胎漏。(為末酒服)產後腸脫。(為末摻)一切腫毒。
(炒黑蜜調塗)魚口便毒。(陳醋熬膏布攤貼)百藥煎取五倍子研末。每斤用茶葉一兩煎濃汁。入酵糟四兩。搗爛拌和。器盛置糠中窖之。待發酵如面狀。即捏作餅。曬乾用。主治清肺。化痰。定喘。解熱。久痢。脫肛。大腸氣痔。五倍子丸。五倍子乾研為末。蜜丸小豆大。
三歲兒每服三十丸。治小兒大便下血。五倍子散。五倍子地榆各等分。研末。每服五分至一錢。空腹米飲調下。治小兒脫肛。又方。五倍子(煅煙盡)一兩。黃蘗當歸(炒)膩粉漏蘆白礬(煅)各一分。研末先用鹽水洗拭淨敷藥。治癬久不瘥。
白話文:
五倍子
五倍子主要用於治療肺熱咳嗽、痰多、消渴症(糖尿病)、盜汗、嘔血、出血、嘔吐、黃疸、久痢、酒毒、熱毒、蠱毒、藥物中毒等症狀。還能烏髮、治療潰瘍、脫肛、皮膚病、喉嚨腫痛、心腹疼痛、疝氣、腸風、婦女因房事導致的下血(研成粉末外敷)。孕婦胎漏(研成粉末,用酒送服),產後腸脫(研成粉末外敷),以及各種腫毒(炒黑後用蜂蜜調和塗抹),魚口便毒(用陳醋熬成膏狀敷貼)。
一種名為「百藥煎」的藥方以五倍子為主藥,製作方法是將五倍子研磨成粉,每斤五倍子用一兩茶葉煎成濃汁,加入四兩酵母糟,搗爛混合,盛放在容器中埋在糠中發酵,待發酵成麵糊狀後,捏成餅,曬乾備用。主治肺熱、痰多、哮喘、發熱、久痢、脫肛、痔瘡等。
另一種名為「五倍子丸」的藥方,將五倍子研磨成粉,用蜂蜜製成小豆大小的藥丸,用於治療三歲以下兒童的大便出血,每次服用三十丸。
「五倍子散」藥方將五倍子與地榆等量混合研磨成粉,每次服用0.5-1克,空腹用米湯送服,用於治療小兒脫肛。
還有一方用於治療久治不癒的癬,方法是將煅燒至煙盡的五倍子一兩,與炒過的黃柏、當歸、膩粉、漏蘆、煅燒過的白礬各一錢,研磨成粉,先用鹽水清洗患處,再敷藥。
2. 桑螵蛸
(螳螂之子。生於桑上者。)
主治。益氣補精。利小便。通五淋。男子虛損。五臟氣微。傷中。陰痿。夢遺。女子血閉腰痛。桑螵蛸散。桑螵蛸三十個。(炒)鹿茸(酥炙)黃耆各三兩。牡蠣(煨)人參赤石脂厚朴各二兩。研末。每服二錢。空腹米飲調下。治產後元氣虛弱。小便頻數。又方。桑螵蛸(鹽炙)遠志龍骨石菖蒲(鹽炙)人參茯苓龜板(醋炙)當歸各一兩。
研末。每服二錢。臨臥人參湯調下。治健忘及勞傷心腎。致小便頻數。如稠米泔色。又方。桑螵蛸地龍貝母黃柏各五錢。虢丹(煅)一兩。乳香二錢五分。粳米粉二錢。麝香五分。雄黃輕粉各一錢。研末。井水和砂糖調敷。治諸惡瘡。桑螵蛸湯。桑螵蛸(炙)十枚。當歸白朮(米泔浸炒)白茯苓官桂附子(炮)牡荊子磁石(火煅醋淬)菖蒲(米泔浸焙)乾地黃(焙)各一兩。大黃(銼炒)細辛川芎丹皮各五錢。
㕮咀。每服三錢匕。先以水煮豬腎一雙。取汁一盞煎服。治虛損耳聾。
白話文:
桑螵蛸(螳螂卵鞘,生於桑樹上)
功效:補益元氣、補腎益精、利尿通淋。
主治:男性陽痿、遺精、五臟虛弱、體虛、腹部疼痛;女性月經閉止、腰痛;產後元氣虛弱、頻尿;健忘、心腎虧損導致頻尿(尿液像米湯);各種惡瘡。
方劑一:桑螵蛸散(治產後元氣虛弱,頻尿)
- 桑螵蛸(炒)三十個
- 鹿茸(酥炙)、黃耆各三兩
- 牡蠣(煨)、人參、赤石脂、厚朴各二兩
研磨成粉,每次服用二錢,空腹用米湯送服。
方劑二:(治健忘及勞傷心腎,導致頻尿,尿液像米湯)
- 桑螵蛸(鹽炙)、遠志、龍骨、石菖蒲(鹽炙)、人參、茯苓、龜板(醋炙)、當歸各一兩
研磨成粉,每次服用二錢,睡前用人參湯送服。
方劑三:(治各種惡瘡)
- 桑螵蛸、地龍、貝母、黃柏各五錢
- 虢丹(煅)一兩
- 乳香二錢五分
- 粳米粉二錢
- 麝香五分
- 雄黃、輕粉各一錢
研磨成粉,用井水和砂糖調和後外敷。
方劑四:桑螵蛸湯(治虛損耳聾)
- 桑螵蛸(炙)十枚
- 當歸、白朮(米泔浸炒)、白茯苓、官桂、附子(炮)、牡荊子、磁石(火煅醋淬)、菖蒲(米泔浸焙)、乾地黃(焙)各一兩
- 大黃(銼炒)、細辛、川芎、丹皮各五錢
煎煮服用,每次服用三錢。先用水煮豬腎一對,取汁一碗,與藥湯一起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