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宗祥

《本草簡要方》~ 卷之六 (13)

回本書目錄

卷之六 (13)

1. 枸杞子

地骨皮,子主治。清肺肝。潤肺補腎。益精治五勞七傷。消渴。消中。經絡虛痛。周痹風濕。皮主治。涼血。補血。瀉腎火。降肺中伏火。去胞中火。堅筋骨。治風邪在表。風濕。脾痛虛勞自汗骨蒸。咳嗽。吐血。骨槽風。金瘡。四神丸。甘枸杞一斤。好酒浸作四分。四兩用蜀椒一兩炒。

四兩用茴香一兩炒。四兩用脂麻一兩炒。四兩用川楝肉一兩炒。揀出枸杞。加熟地白朮白茯苓各一兩。研末。蜜丸梧子大。空腹溫酒下三十丸。治腎虛目昏。或云翳遮睛。枸杞丸。枸杞子黃精各等分。研末。蜜丸梧子大。每服五十丸。空腹溫酒下。補精氣。枸杞酒。枸杞子生地浸酒服。

除冷風。壯陽道。治虛弱目淚。地骨皮丸。地骨皮黃耆桑白皮。山梔子馬兜鈴各等分。研末。甘草膏和丸芡實大。每服一丸。噙化。治肺臟壅熱口臭黏膩。又方。地骨皮紫參黃耆大黃(微炒)郁李仁(微炒)各五錢。龍膽黃芩枳殼(麩炒)木香豬苓海蛤(細研)各一分。

研末。蜜丸綠豆大。每服五丸。治脊疳。地骨皮散。地骨皮知母炙草半夏柴胡人參赤茯苓各等分。研末。每服二錢。水煎加生薑服。治虛熱作渴。傷寒壯熱餘熱。又方。地骨皮柴胡各一兩。桑白皮(炒)枳殼(麩炒)前胡黃耆(炒)各七錢五分。白茯苓五加皮人參甘草桂心白芍各五錢。

㕮咀。每服三五錢。加生薑水煎服。治婦人血風。氣體虛弱。寒熱發渴。或晡熱內熱。地骨皮湯。地骨皮生地麥冬黃耆山藥五味子淡竹葉。水煎服。治心虛熱。又方。四物湯加地骨皮丹皮各三錢。治陰虛火旺。骨蒸發熱。日靜夜劇。婦人熱入血室。胎前發熱。

白話文:

枸杞子

枸杞子與地骨皮的功效與主治:枸杞子能清肺肝、潤肺補腎、益精,主治五勞七傷、消渴、消中、經絡虛痛、周痹風濕等症。地骨皮能涼血、補血、瀉腎火、降肺中伏火、去胞中火、堅筋骨,主治風邪在表、風濕、脾痛、虛勞自汗、骨蒸、咳嗽、吐血、骨槽風、金瘡等症。

四神丸:取一斤枸杞子用好酒浸泡四分之一,再取四兩枸杞子分別與一兩炒過的蜀椒、茴香、脂麻、川楝肉各混合。挑出枸杞子,再加入熟地、白朮、白茯苓各一兩,研磨成粉末,製成梧子大小的蜜丸。空腹溫酒服用,每次三十丸,主治腎虛目昏、或有雲翳遮睛。

枸杞丸:枸杞子與黃精等量,研磨成粉末,製成梧子大小的蜜丸。每服五十丸,空腹溫酒服用,可補精氣。

枸杞酒:枸杞子與生地黃浸泡在酒中服用,能除冷風、壯陽道,主治虛弱、目淚。

地骨皮丸:地骨皮、黃耆、桑白皮、山梔子、馬兜鈴等量,研磨成粉末,用甘草膏和成芡實大小的丸子。每服一丸,含服至溶化,主治肺臟壅熱、口臭黏膩。

另一地骨皮丸方:地骨皮、紫參、黃耆、微炒大黃、微炒郁李仁各五錢,龍膽、黃芩、麩炒枳殼、木香、豬苓、細研海蛤各一分,研磨成粉末,製成綠豆大小的蜜丸。每服五丸,主治脊疳。

地骨皮散:地骨皮、知母、炙甘草、半夏、柴胡、人參、赤茯苓等量,研磨成粉末。每服二錢,加生薑水煎服,主治虛熱口渴、傷寒壯熱餘熱。

另一地骨皮方:地骨皮、柴胡各一兩,炒桑白皮、麩炒枳殼、前胡、炒黃耆各七錢五分,白茯苓、五加皮、人參、甘草、桂心、白芍各五錢,研磨成粉末。每服三到五錢,加生薑水煎服,主治婦女血風、氣體虛弱、寒熱發渴、或午後潮熱、內熱。

地骨皮湯:地骨皮、生地黃、麥冬、黃耆、山藥、五味子、淡竹葉水煎服,主治心虛熱。

另一方:四物湯加入地骨皮、丹皮各三錢,主治陰虛火旺、骨蒸發熱(白天靜止,晚上加劇)、婦人熱入血室、胎前發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