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宗祥

《本草簡要方》~ 卷之二 (5)

回本書目錄

卷之二 (5)

1. 知母

引經上行,則用酒浸焙乾。下行,則用鹽水潤焙。

主治:去熱,清肺,安神,滋腎,消痰,止渴熱勞骨蒸。

知母散:知母、黃芩各七錢半,柴胡(去苗)、生乾地黃各一兩,赤芍、麥冬(去心)、射干、川升麻各七錢半,炙草五錢。研粗末,每服四錢,水一中盞,加生薑五釐,淡竹葉廿七片,煎至六分,去滓,不拘時溫服。治婦人熱勞,四肢頭疼,咽喉不利,少思飲食。

又方:知母、貝母、柴胡、黃耆(炙)、紫菀(洗)、馬兜鈴、杏仁、半夏、桑白皮(炙)、白礬、款冬花各等分。研細末,每服一錢,水七分盞煎至三分,去滓,不拘時服。或生薑自然汁煮糊為丸,梧子大,每服五七丸,生薑湯下。治久咳不止,痰喘氣溢。

知母飲:知母、麥冬(去心)、赤茯苓各一錢半,黃芩、黃耆各二錢,甘草一錢。水二杯,加桑白皮五分,煎至一杯,入竹瀝少許,煎二三沸,不拘時服。治妊娠心脾壅熱,目赤,口渴,煩悶多驚。又方:知母(炒)、車前子、茺蔚子各二錢,五味子五分,大黃、黃芩、桔梗各一錢。研末,水二盞煎至一盞,去滓,食後溫服。治逆順眼翳。

白話文:

知母

若要藥性向上走,就用酒浸泡後烘乾;若要藥性向下走,就用鹽水潤濕後烘乾。

主要功效:清熱、清肺、安神、滋陰補腎、化痰、止渴,治療因勞累引起的骨蒸潮熱。

知母散:知母、黃芩各7.5克,柴胡(去苗)、生地黃各10克,赤芍、麥冬(去心)、射干、川升麻各7.5克,炙甘草5克。研成粗粉,每次服用4克,用150毫升水,加生薑5克,淡竹葉27片,煎至100毫升,過濾藥渣,溫服,不拘時辰。主治婦女因勞累引起的潮熱,四肢頭痛,咽喉腫痛,食慾不振。

另一方劑:知母、貝母、柴胡、炙黃耆、紫菀(洗淨)、馬兜鈴、杏仁、半夏、炙桑白皮、白礬、款冬花等量。研成細粉,每次服用1克,用100毫升水煎至30毫升,過濾藥渣,不拘時辰服用。或用生薑汁調成糊狀製成梧桐子大小的丸藥,每次服用5-7丸,用生薑湯送服。主治久咳不止,痰多喘息,氣短。

知母飲:知母、麥冬(去心)、赤茯苓各1.5克,黃芩、黃耆各2克,甘草1克。用300毫升水,加桑白皮2.5克,煎至150毫升,加入少量竹瀝,再煎煮沸2-3次,不拘時辰服用。主治孕婦心脾積熱,眼睛紅腫,口渴,煩躁不安,易驚。

另一方劑:炒知母、車前子、茺蔚子各2克,五味子0.5克,大黃、黃芩、桔梗各1克。研成粉末,用300毫升水煎至150毫升,過濾藥渣,飯後溫服。主治眼部疾病,如倒睫、眼瞼內翻等。

2. 肉蓯蓉

產河套者良。沿河野生。土人採之。煮粥同食。

主治補腎。潤腸滋陰益精陽痿。遺泄。婦人絕陰不產。

蓯蓉丸。蓯蓉(酒浸一宿刮去皺皮炙乾)菟絲子(酒浸三日曝乾別研為末。)各二兩。熟地鍾乳粉天雄(泡去皮)五味子桂心人參乾薑(炮)白朮遠志(去心)杜仲(去心皮炙黃)巴戟(去心)牛膝(去苗)山茱萸(去核)覆盆子川椒(去目及合口者炒出汗。)各一兩。炙草五錢。

天門冬(去心焙)一兩五錢。研末。蜜丸梧子大。每服三十丸。空腹溫酒下。益精神。壯氣血。駐容顏。烏鬚髮。

又方。蓯蓉八兩。熟地六兩。五味子四兩。菟絲子(搗碎)二兩。研末。酒煮山藥和丸梧子大。每服七十粒。鹽湯或酒空腹下。治稟賦虛弱。小便頻數。

蓯蓉五子丸。蓯蓉(酒浸)四兩。生熟地各三兩。菟絲子蛇床子覆盆子枸杞子車前子各二兩。白茯苓三兩。續斷生黃耆破故紙各一兩五錢。研末。蜜丸梧子大。每空腹服五七十丸。廣嗣衍家。精滑者加龍骨五味子各一兩。陽衰者加淫羊藿一兩。

按此藥補而不峻。故名從容。列當鎖陽。功用相同而列當較弱。(亦有潤腸消炎之功。)

白話文:

肉蓯蓉最佳產地是河套地區,當地野生,由當地人採集。可以煮粥食用。

主要功效是補腎、潤腸、滋陰益精,治療陽痿、遺精、女性陰虛不孕。

蓯蓉丸方劑: 肉蓯蓉(用酒浸泡一夜,刮去皺皮後烘乾)、菟絲子(用酒浸泡三天後曬乾,再研磨成粉)各二兩,熟地、鍾乳粉、天雄(泡水去皮)、五味子、桂心、人參、乾薑(炮製)、白朮、遠志(去心)、杜仲(去心皮,烘烤至黃色)、巴戟(去心)、牛膝(去苗)、山茱萸(去核)、覆盆子、川椒(去椒眼和開口處,炒至出汗)各一兩,炙甘草五錢,天門冬(去心,烘焙)一兩五錢。研磨成粉,用蜂蜜做成梧桐子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三十丸,空腹溫酒送服。能益精補氣血,美容駐顏,烏黑頭髮。

另一方劑: 肉蓯蓉八兩,熟地六兩,五味子四兩,菟絲子(搗碎)二兩。研磨成粉,用酒煮熟的山藥做成梧桐子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七十粒,空腹用鹽湯或酒送服。治療先天體質虛弱,頻尿。

蓯蓉五子丸方劑: 肉蓯蓉(酒浸)四兩,生地、熟地各三兩,菟絲子、蛇床子、覆盆子、枸杞子、車前子各二兩,白茯苓三兩,續斷、生黃耆、破故紙各一兩五錢。研磨成粉,用蜂蜜做成梧桐子大小的藥丸。空腹每次服用五、七十丸。能廣益子嗣,延續家族香火。精液滑泄者,可加龍骨、五味子各一兩;陽氣衰弱者,可加淫羊藿一兩。

說明: 此藥補益作用平和而不峻猛,故名為「從容」。列當和鎖陽與其功效相似,但列當效力較弱。(肉蓯蓉也具有潤腸消炎的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