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簡要方》~ 卷之六 (8)

回本書目錄

卷之六 (8)

1.

皮主治。利竅,除熱,消腫,通經脈,行精液,下有形滯物。治久咳,滑胎易產,胎死腹中。療瘰癧癰腫,癬瘡,湯火傷。花祛熱,利小便。仁安睡殺蟲。

榆仁丸:榆仁、黃連各一分,研末。豬膽七枚取汁和入碗內,甑上蒸九日,日一次,加麝香(研細)五分,湯浸蒸餅和丸綠豆大。每服五七丸至一二十丸,治疳熱瘦悴有蟲。

榆白皮散:榆白皮、葵根、瞿麥各二錢,大麻仁、木通各一錢,牛膝(酒浸焙)一錢五分,水煎服。治漏胎。

又方:榆白皮、甘草各二兩,葵子一兩,為粗末,每服二錢,水煎服。滑胎易產,須臨月服。

榆白皮湯:榆白皮、赤茯苓、甘遂(煅)、瞿麥、犀角屑、梔子、木通子、芩、滑石各五錢,芒硝一兩,為散,每服三錢,水煎食前服。治熱淋。

又方:榆白皮研末,雞子清調塗。治五色丹毒。

白話文:

榆樹的樹皮具有利尿、清熱、消腫、疏通經絡、促進精液排出、排出體內積滯的功能,可用於治療久咳、滑胎、難產、胎死腹中、淋巴結腫大、癰腫、癬瘡、燙傷等。榆樹的花能清熱利尿,果實能安神殺蟲。

榆仁丸:取等量的榆樹果實和黃連研磨成粉末,與七個豬膽汁混合,蒸九天(每天蒸一次),再加入研磨好的麝香,用蒸餅和成綠豆大小的丸藥。每次服用五到二十丸,治療疳積引起的消瘦、發熱和蟲症。

榆白皮散:取等量的榆白皮、葵根、瞿麥,以及少量的麻仁、木通、酒浸焙乾的牛膝,煎水服用,治療漏胎。

另一個方子:取榆白皮、甘草、葵花籽,研磨成粗末,每次服用少量,煎水服用,治療滑胎和難產,需在臨產前服用。

榆白皮湯:取榆白皮、赤茯苓、煅過的甘遂、瞿麥、犀角屑、梔子、木通、黃芩、滑石,以及較多量的芒硝,混合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少量,煎水在飯前服用,治療熱淋。

另一個方子:將榆白皮研磨成粉末,用雞蛋清調和後塗抹,治療丹毒。

2. 蕪荑

(即楩實)

主治:殺三蟲,化食,止痛,風濕,冷氣,喘息,骨節中風,淫淫如蟲行,心腹積冷,鱉瘕,腸風,五痔,婦人子宮風虛,小兒疳瀉,冷痢;療疥癬、惡瘡、濕瘡(蜜調塗);熱瘡(豬膽汁調塗);痔漏,一切瘡毒,惡蟲毒。

蕪荑丸:蕪荑(炒)、黃連各二兩,蚺蛇膽五錢,研末。

蜜丸梧子大,每服三十丸,食前杏仁湯下,日二次,治久痢不瘥、有蟲及脫肛。

蕪荑散:蕪荑、雷丸各五錢,乾漆(碎炒煙盡)五錢,研末。

每服二三錢,水調下,治蛔蟲咬心痛;小兒每服一字,或五分。

又方:蕪荑(炒)水煎代茶,治鱉瘕。

白話文:

蕪荑(即楩實)

主要治療:殺死腸道寄生蟲,幫助消化,止痛,治療風濕、寒氣、喘息、骨節中風(關節疼痛,感覺像蟲子爬行)、腹部冷痛積聚、腹部腫塊、腸風(腸道炎症)、痔瘡、婦女子宮虛寒、小兒疳積腹瀉、寒痢(寒症引起的痢疾)、治療疥癬、惡瘡、濕疹(用蜂蜜調和塗抹)、熱瘡(用豬膽汁調和塗抹)、痔漏(痔瘡流膿)、各種瘡毒、蟲咬傷。

蕪荑丸:蕪荑(炒過)、黃連各兩錢,蚺蛇膽五錢,研磨成粉末,製成梧子大小的蜜丸。每次服用三十丸,飯前用杏仁湯送服,一天服用兩次。主治久痢不癒,伴有蟲症及脫肛。

蕪荑散:蕪荑、雷丸各五錢,乾漆(炒至焦黑)五錢,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二到三錢,用水調服。主治蛔蟲引起的心痛,小兒每次服用一錢或五分。

另有一方:炒過的蕪荑用水煎煮,代替茶飲用,治療腹部腫塊。

3. 蘇枋木

主治:行血,破血,排膿,止痛,消癰腫,撲損瘀血,虛勞,血癖,氣壅,中風,口噤。(同乳香研服。)破傷風。(研末酒服。)偏墜腫痛。(酒煮湯服。)霍亂嘔逆。(水煎服。)婦人心痛失音,血噤,月經不調,蓐勞,產後血暈。(煎服。)惡露不盡,腹痛脹滿。(煎濃汁服。)刀斧傷,斷指。(研末敷。)

白話文:

蘇枋木能治療:活血、破血、排膿、止痛、消腫、消除跌打損傷瘀血、虛勞、血瘀、氣滯、中風、口噤(與乳香研磨後服用)。治療破傷風(研磨成粉末,用酒送服)。治療偏墜腫痛(用酒煮成湯服用)。治療霍亂嘔吐(水煎服)。治療婦女心痛失聲、血噤、月經不調、產後勞損、產後血暈(煎服)。治療惡露不盡、腹痛脹滿(煎成濃汁服用)。治療刀傷、斧傷、斷指(研磨成粉末外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