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宗祥

《本草簡要方》~ 卷之六 (2)

回本書目錄

卷之六 (2)

1. 厚朴

主治。溫中。健脾益氣消痰。暖胃。化食。調關節補腸胃。祛積水。破宿血。傷寒。中風驚悸。冷痛霍亂轉筋。氣血麻痹反胃嘔逆。痰壅氣滯。胸悶氣脹。口吐酸水。腹鳴洞瀉。尿白五臟。一切氣病。婦人經閉。產前後臟腑不安。

厚朴丸。厚朴蜀椒(去目微炒)川烏(炮去皮)各一兩五錢。紫菀菖蒲吳萸柴胡桔梗茯苓官桂皂角(去皮弦炙)乾薑(炮)人參各二兩。黃連二兩五錢。巴豆霜五錢。研末蜜丸梧子大。每服三丸。漸加四七丸。以利為度。食後生薑湯下。治反胃吐逆。氣上衝心。及秋冬間下痢。此方春夏加黃連二兩。秋冬再加厚朴二兩。

厚朴三物湯。厚朴八兩。大黃四兩。枳實五個。水一斗二升。先煎樸枳至五升。下大黃煮取三升。溫服一升。以利為度。治腹滿痛。大便秘。

厚朴七物湯。厚朴八兩。炙草大黃(薑製)各三兩。大棗十枚。枳實五枚。桂枝二兩。生薑五兩。水一斗煮取四升溫服八合。日三次。治腹滿發熱十日。脈浮而數。飲食如故。嘔加半夏。利去大黃。寒多加生薑至八兩。

厚朴麻黃湯。厚朴五兩。麻黃(去節)四兩。石膏(如雞子大一塊。槌碎)杏仁半夏五味子各五合。乾薑細辛各二兩。小麥一升。水一斗二升。先煮小麥熟去滓。納諸藥煮取三升。溫服一升。日三次。治咳逆脈浮。喉中不利。如水雞聲。

厚朴散。厚朴(薑汁炙)人參訶黎勒(煨去皮)白朮黃連(微炒)地榆(微炙)各一分。炙草乾姜(炮)各五釐。肉豆蔻一枚。為散。每服五分。粥飲調下。日三四次。治小兒脾胃不和。洞泄下利。羸瘦少食。

厚朴湯。厚朴乾薑阿膠各四錢。黃連六錢。石榴皮艾葉各五錢。水煎。日服二次。治久痢二三年不止。

又方。厚朴(薑汁炙)枳殼高良薑檳榔朴硝各七錢五分。大黃(炒)二兩。研末。每服三錢。水煎溫服。治乾霍亂。

又方。厚朴陳皮各二兩。炙草乾姜各五錢。茯苓一兩。㕮咀。每服一兩。水煎服。治脾胃虛寒作脹。時痛時止。

厚朴煎丸。厚朴銼片。生薑二斤切片。水五升。煮樸汁干焙樸。乾薑四兩。甘草二兩。水五升。再煮樸干。去草。焙姜樸為末。又用棗肉生薑同煮熟。去蘆。搗棗肉和丸梧子大。每服五十丸。溫中降氣。化痰進食。去冷飲泄瀉嘔吐等症。

白話文:

厚朴

厚朴主要治療:溫暖中焦,健脾益氣,消除痰濕,溫暖胃部,幫助消化,調理關節和腸胃,去除積水,破除陳舊血塊,治療傷寒、中風、驚悸、冷痛、霍亂、抽搐、氣血麻痺、反胃嘔吐、痰壅氣滯、胸悶氣脹、口吐酸水、腹鳴泄瀉、小便混濁以及一切氣虛疾病;婦女經閉、產前後臟腑不適等。

厚朴丸:厚朴、蜀椒(去蒂微炒)、川烏(炮製去皮)各一兩五錢;紫菀、菖蒲、吳萸、柴胡、桔梗、茯苓、官桂、皂角(去皮弦炙)、乾薑(炮製)、人參各二兩;黃連二兩五錢;巴豆霜五錢。研磨成粉末,用蜂蜜做成梧子大小的丸藥。每次服用三丸,逐漸增加至四到七丸,以通便為度。飯後用生薑湯送服。主治反胃嘔吐、氣逆衝心以及秋冬季節的腹瀉。此方春夏季節增加黃連二兩,秋冬季節增加厚朴二兩。

厚朴三物湯:厚朴八兩,大黃四兩,枳實五個。加水一斗二升,先煎厚朴和枳實至五升,再加入大黃煮至三升,溫服一升,以通便為度。主治腹部脹滿疼痛、大便秘結。

厚朴七物湯:厚朴八兩,炙甘草、大黃(薑汁製)各三兩,大棗十枚,枳實五枚,桂枝二兩,生薑五兩。加水一斗,煮至四升,溫服八合,一日三次。主治腹部脹滿發熱十天,脈浮數,飲食如常,嘔吐者加半夏,通便後去除大黃,寒症明顯者可將生薑增加至八兩。

厚朴麻黃湯:厚朴五兩,麻黃(去節)四兩,石膏(如雞蛋大小一塊,敲碎),杏仁、半夏、五味子各五合,乾薑、細辛各二兩,小麥一升。加水一斗二升,先煮小麥至熟,去渣,再加入其他藥物,煮至三升,溫服一升,一日三次。主治咳嗽氣逆,脈浮,喉嚨不利,聲音嘶啞如雞鳴。

厚朴散:厚朴(薑汁炙)、人參、訶黎勒(煨去皮)、白朮、黃連(微炒)、地榆(微炙)各一分;炙甘草、乾薑(炮製)各五釐;肉豆蔻一枚。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五分,用粥湯送服,一日三次或四次。主治小兒脾胃不和,泄瀉,消瘦,少食。

厚朴湯:厚朴、乾薑、阿膠各四錢,黃連六錢,石榴皮、艾葉各五錢。水煎服,一日二次。主治久痢二年或三年以上不愈。

厚朴另一方:厚朴(薑汁炙)、枳殼、高良薑、檳榔、朴硝各七錢五分,大黃(炒)二兩。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三錢,水煎溫服。主治乾霍亂。

厚朴另一方:厚朴、陳皮各二兩,炙甘草、乾薑各五錢,茯苓一兩。研磨成粗末,每次服用一兩,水煎服。主治脾胃虛寒,腹部脹滿,時痛時止。

厚朴煎丸:厚朴切片,生薑二斤切片,加水五升,煮至厚朴汁液乾涸,焙乾厚朴。再用乾薑四兩,甘草二兩,加水五升,煮至厚朴乾燥,除去甘草,焙乾薑和厚朴,研磨成粉末。另用棗肉和生薑一起煮熟,去皮,搗爛棗肉,與藥粉混合製成梧子大小的丸藥。每次服用五十丸,溫中降氣,化痰消食,治療怕冷、腹瀉、嘔吐等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