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簡要方》~ 卷之六 (1)
卷之六 (1)
1. 卷之六
2. 木部二
3. 黃柏
主治。滋陰。降火。清熱。殺蟲。壯骨髓。利下焦。瀉膀胱相火。補腎水不足。肌膚赤熱。氣逆脈衝黃疸。骨蒸。時行赤目。目昏耳鳴。鼻衄。喉腫。喉痹。心熱。心痛。五臟結熱腸風。痔血。血痢下血。陰痿消渴。尿多。小便不通。婦人妊娠下痢。陰蝕。小兒囟腫。臍瘡。
諸瘡作痛。癰疽。乳發。凍瘡。火毒瘡。熱泡瘡。頭瘡蟲瘡。口瘡。陰莖瘡。黃柏丸。黃柏五錢。赤芍四錢。研末。米飯和丸麻子大。每服一二十丸。食前米飲下。治小兒熱痢下血。又方。黃柏(微炒銼)當歸(微炒銼)各一兩。研末。煨大蒜和丸綠豆大。每服七丸。日三四次。
治小兒久白痢。腹脹㽲痛。黃柏散。黃柏一兩。五倍子二錢。密陀僧甘草各一錢。除柏外余均研末。清水調敷柏上。火炙三五次。將柏切片。臨臥貼之。天明即愈。治繭唇。又方。黃柏(蜜塗炙乾)白殭蠶(炒去絲)各等分。研末摻患處治濕瘡。又方。黃柏大黃朴硝雞子殼寒水石各等分。
研末水調塗。治湯火傷。又方。黃柏黃連防風各四錢。胡椒五錢大楓肉枯礬各二錢。大茴香花椒各三錢。雄黃硫黃各五分。檳榔二枚。斑蝥十個。潮腦一錢五分。研末臘豬油調塗。麻木者亦可擦。癢而搔破者擦破處。治手足皮枯。破則如水窠。或癢如疥癩。並治雁來風。黃柏湯。
黃柏黃連白頭翁升麻當歸牡蠣石榴皮黃芩寄生炙草各二分。犀角艾葉各一分。㕮咀。水煎服。治小兒下赤白痢如魚腦。頭痛身熱。或心煩壯熱及溫病熱盛。下血如魚腦者。
白話文:
黃柏
主治:滋陰降火、清熱解毒、殺蟲止癢,能壯骨髓、利下焦、瀉膀胱之火,治療腎水不足、肌膚赤熱、氣逆脈衝、黃疸、骨蒸、流行性眼紅腫痛、目昏耳鳴、鼻出血、喉嚨腫痛、喉痺、心煩熱痛、五臟積熱、腸風、痔瘡出血、血痢、陽痿、消渴、尿多、尿閉、孕婦腹瀉、陰部潰瘍、嬰兒囟門腫脹、臍瘡、各種瘡瘍疼痛、癰疽、乳腺炎、凍瘡、火毒瘡、熱泡瘡、頭瘡、蟲瘡、口瘡、陰莖瘡等症。
服用方法:
- 黃柏丸: 黃柏五錢,赤芍藥四錢,研磨成粉,用米飯和成麻子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一二十丸,飯前用米湯送服,治療小兒熱痢下血。
- 另一黃柏方劑: 黃柏(微炒研碎)、當歸(微炒研碎)各一兩,研磨成粉,用煨熟的大蒜和成綠豆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七丸,一日三到四次,治療小兒久治不愈的白痢,腹脹疼痛。
- 黃柏散: 黃柏一兩,五倍子二錢,密陀僧、甘草各一錢,除黃柏外,其餘藥材研磨成粉,用清水調和敷在炙烤過的黃柏片上,火炙三到五次,臨睡前將切片的黃柏貼於患處,天亮即可痊癒,治療繭唇。
- 另一黃柏方劑: 黃柏(蜜炙乾)、白殭蠶(炒去絲)等量,研磨成粉,撒在患處,治療濕瘡。
- 另一黃柏方劑: 黃柏、大黃、朴硝、雞蛋殼、寒水石等量,研磨成粉,用水調和塗抹,治療燙火傷。
- 另一黃柏方劑: 黃柏、黃連、防風各四錢,胡椒五錢,大楓子、枯礬各二錢,大茴香、花椒各三錢,雄黃、硫磺各五分,檳榔二枚,斑蝥十個,冰片一錢五分,研磨成粉,用豬油調和塗抹,治療手足皮膚乾燥、龜裂,或瘙癢如疥瘡,以及雁來風(一種皮膚病)。麻木者也可塗擦,若因瘙癢抓破,則塗擦於破損處。
- 黃柏湯: 黃柏、黃連、白頭翁、升麻、當歸、牡蠣、石榴皮、黃芩、寄生、炙甘草各二分,犀角、艾葉各一分,研磨後水煎服用,治療小兒赤白痢,症狀如魚腦(指糞便狀如魚腦),伴隨頭痛、發熱、心煩、壯熱,以及溫病熱盛,下血如魚腦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