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簡要方》~ 卷之五 (19)
卷之五 (19)
1. 桂
主治。疏肝。健胃。攻冷。祛風。心腹寒冷疼痛。頭痛。腰痛。通理血脈。補下焦不足。表虛自汗。桂心補陽。活血。益精。通九竅。治一切風氣。補五勞七傷。續筋骨消瘀血。破痃癖癥瘕。殺三蟲。行月經。桂枝。溫經。通脈。發汗。解肌。止煩。止吐。利肺氣。調營衛。
治傷寒自汗。傷風頭痛。中風自汗。表虛自汗。骨節攣痛。風痹。鼻齆。咳嗽。手足痛風脅風。桂心丸。桂心當歸赤芍丹皮沒藥檳榔各五錢。青皮乾漆(炒至煙盡)各七錢五分。大黃桃仁三稜(煨)玄胡索鱉甲(炙酥)厚朴(制)各一兩。研末蜜丸梧子大。每服三四十丸。
食前溫酒下。治產後血氣不散。積聚成塊。上攻心腹。或成寒熱。四肢羸瘦煩疼。桂心散。桂心漏蘆威靈仙川芎白芷當歸白殭蠶(炒)木香地龍(炒)各五錢。研末。每服二錢。溫酒調下。治風走注疼痛。桂心白朮湯。桂心白朮防風甘草川芎附子各等分。每服五錢。加生薑大棗水煎服。
治傷寒陰痙。桂枝人參湯。桂枝炙草各四兩。人參白朮乾薑各三兩。水九升先煎四味取五升。納桂更煎取三升。溫服一升。日二夜一次。治太陽病外證未除。數下後脅熱而利。心下痞硬。表裡不解。及胸痹之虛者。桂枝大黃湯。桂枝白芍各二錢五分。甘草五分。大黃一錢五分。
銼碎。加生薑一片。水煎服治腹痛便閉。桂枝川芎防風湯。桂枝芍藥生薑各一兩五錢。甘草川芎防風各一兩。每服一兩。加大棗六枚。水煎服。治柔痙。桂附湯。桂枝芍藥(酒洗)生薑各三兩。炙草二兩。大棗十二枚。附子(炮)一枚。水七升煎至三升。去滓服一升。治太陽病發汗遂漏不止。
其人惡風。小便難。四肢微急。難以屈伸者。若一服汗止。停後服。桂枝加黃耆湯。桂枝白芍生薑各三兩。甘草黃耆各二兩。大棗十二枚。水八升煎取三升。服一升。治黃汗黃疸之脈浮者。服後取汗。不汗再服。桂枝去芍加麻辛附子湯。桂枝生薑各三兩。大棗十二枚。甘草麻黃細辛各二兩。
附子(炮)一枚。水三升先煎麻黃去沫。納諸藥煎取二升。分溫三服。治氣分心下堅大如盤。邊如旋杯。服後汗出。如蟲行皮中即愈。桂枝去芍加皂莢湯。桂枝生薑各三兩。甘草二兩。大棗十二枚。皂莢一枚。(去皮核酥炙焦)水七升。微火煮取三升。分溫三服。治肺癰吐涎沫初起有表邪者。
,桂枝去芍加蜀漆牡蠣龍骨救逆湯。桂枝三兩。甘草二兩。大棗十二枚。生薑蜀漆(洗去腥)各三兩。牡蠣(煅)五兩龍骨四兩。水一斗二升。先煎蜀漆減二升。納諸藥煎取三升。溫服一升。治傷寒脈浮被火迫劫。亡陽驚狂起臥不安。及火邪。桂姜枳實湯。桂枝生薑各三兩。
枳實五兩。水六升煎取三升。分溫三服治心中痞。諸逆。心懸痛。桂枝芍藥知母湯。桂枝白朮知母防風各四兩芍藥三兩。甘草麻黃附子(炮)各二兩。生薑五兩。水七升。先煎麻黃減二升去沫。納諸藥煎取二升。分溫日三服。治肢節疼痛。身體尫羸。腳腫如脫。頭眩短氣。
白話文:
【桂】
主要功效:疏肝解鬱、健胃助消化、驅寒暖身、祛風止痛。
-
治療病症:
-
心腹冷痛、頭痛、腰痛。
-
調理血脈、補下焦虛弱、自汗。
-
桂心補陽、活血化瘀、益精強身、通九竅。
-
治療各種風邪、補勞損、續筋骨、消瘀血。
-
破積瘤、殺蟲、調經。
-
桂枝功效:溫經通脈、發汗解肌、止煩嘔吐、調和營衛。
-
適用於傷寒自汗、風寒頭痛、中風自汗、關節痛、風溼痹痛。
-
桂心丸用於產後氣血不散、積塊、心腹痛。
-
桂心散用於產後氣血不散、寒熱交替、四肢瘦弱。
-
桂心白朮湯用於風痛。
-
桂枝人參湯用於傷寒陰痙。
-
桂枝大黃湯用於腹痛便祕。
-
桂枝川芎防風湯用於風溼痛。
-
桂附湯用於太陽病發汗後漏汗不止。
-
桂枝加黃芪湯用於黃疸。
-
桂枝去芍加麻辛附子湯用於氣分心下堅大。
-
桂枝去芍加皂莢湯用於肺癰初期。
-
桂枝去芍加蜀漆牡蠣龍骨救逆湯用於傷寒脈浮。
-
桂姜枳實湯用於心下痞滿。
-
桂枝芍藥知母湯用於肢節疼痛。
-
桂枝桃仁湯用於經前腹痛。
-
桂枝茯苓丸用於腸覃。
-
桂枝解毒湯用於疹子。
-
桂枝龍骨牡蠣湯用於男子失精、女子夢交。
-
桂枝姜附湯用於寒溼傷陽。
-
桂花散用於虛聾。
-
桂附丸用於風冷入心絡。
-
桂附地黃丸用於命門火衰。
-
桂苓甘露飲用於臟腑寒熱。
-
桂香散用於死胎不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