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簡要方》~ 卷之五 (18)
卷之五 (18)
1. 松脂
主治。清熱。燥濕。祛風。安五臟強筋骨。潤心肺。消胃中伏熱。風痹。惡痹。療癰疽。惡瘡。疥癢頭瘍。生肌化膿止痛消毒。節葉根皮。功用略同。花主治。潤心肺。益氣止血除膿。四聖不老丹。明松脂一斤。以無灰酒砂鍋內桑柴火煮數沸。竹枝攪稠。住火傾入水結塊。
復以酒煮九遍。其脂如玉。不苦不澀乃止。研末。用十二兩入白茯苓末。黃菊花末。柏子仁去油取霜各半斤。蜜丸梧子大。空腹好酒下七十二丸。能強筋補髓。松梅丸。松脂用水桑柴火煮。拔三次。再以桑灰滴汁煮。七次扯拔。更以好酒煮二次。仍以水煮二次。色白不苦為度。
每一斤入九蒸地黃末十兩。烏梅末六兩。蜜丸梧子大。每服七十丸。空腹鹽湯下。健陽補中。強筋潤肌。小金絲膏。白膠香瀝青各二兩。乳香二錢。沒藥一兩。黃蠟三錢。以香油三錢同熬。至滴水不散。傾入水中。扯千遍。收貯。每用捻餅貼之。治一切瘡癤腫痛。松脂膏。
松脂黃連各七錢五分。黃芩苦參各一兩。蛇床子二錢五分。大黃枯白礬胡粉(合下水銀入水少許同研。以無星為度)各五錢。水銀一兩五錢。研末和勻。臘豬油調敷。治頭瘡久不瘥。又方。松香八兩。銅青二錢。蓖麻仁五錢。同搗作膏攤貼。治一切腫毒。松節酒。松節二十斤。
酒五斗。浸二七日。每服一合。日五六服。治歷節風痛。(或煎松節松葉取汁。和曲米釀造服之。),又方。油松節一塊如棗大。碎切。胡椒七粒。燒酒二三盞煮。乘熱入飛過白礬少許。噙漱三五口。治風熱牙痛立瘥。松花散。松花一兩五錢。生地鹿角膠(炒黃)薯蕷各一兩。
艾葉二錢五分。茜草根白茯苓紫菀人參百合刺薊炙草各五錢。研末每服二錢。米飲調下。治咳血久不止。又方。松脂馬勃木香花胭脂各二錢五分。枯礬五錢。研末。先以綿拭淨。再以藥末吹患處。治耳流膿水。
白話文:
松脂:主要功效為清熱、燥濕、祛風,能安五臟、強筋骨、潤心肺,並能消除胃中伏熱。可用於治療風痹、惡痹、癰疽、惡瘡、疥癬、頭瘍等症,具有生肌、化膿、止痛、消毒的功效。松脂、樹葉、樹根、樹皮的功效大致相同。松花則主要功效為潤心肺、益氣、止血、除膿。
四聖不老丹:將一斤松脂以無灰酒在砂鍋中用桑柴火煮沸數次,用竹枝攪拌至濃稠,離火後倒入水中使其凝結成塊,再用酒煮九遍,直到松脂變得像玉石般,不苦不澀為止。研磨成粉末,取十二兩與等量白茯苓末、黃菊花末、去油取霜的柏子仁末混合,用蜂蜜製成梧子大小的丸藥。空腹時服用,每次服用72丸,用好酒送服,能強筋補髓。
松梅丸:將松脂用水和桑柴火煮,反覆三次提煉,再用桑灰過濾的汁液煮,七次提煉,再用好酒煮兩次,最後用水煮兩次,直到顏色潔白不苦為止。每斤松脂加入十兩九蒸地黃末、六兩烏梅末,製成梧子大小的丸藥。每次服用七十丸,空腹時用鹽湯送服,能健陽補中、強筋潤肌。
小金絲膏:將白膠香、瀝青各二兩,乳香二錢,沒藥一兩,黃蠟三錢,與三錢香油一起熬製,直至滴水不散,倒入水中,反覆拉扯千遍後收存。使用時取適量塗敷患處,治療一切瘡癤腫痛。
松脂膏:將松脂、黃連各七錢五分,黃芩、苦參各一兩,蛇床子二錢五分,大黃、枯白礬、胡粉(與少許水銀一起研磨,直至無星點為止)各五錢,水銀一兩五錢,研磨成粉末混合均勻,再用臘豬油調和敷用,治療久治不愈的頭瘡。
另一方:將八兩松香、二錢銅青、五錢蓖麻仁搗碎製成膏藥敷貼,治療一切腫毒。
松節酒:將二十斤松節浸泡在五斗酒中,浸泡二十七天。每次服用一合,每天服用五到六次,治療歷節風痛。(也可煎煮松節和松葉取汁,與曲米一起釀造服用)。
另一方:將一塊棗子大小的油松節切碎,與七粒胡椒、二三盞燒酒一起煮沸,趁熱加入少許飛過的白礬,含漱三五口,治療風熱牙痛,效果迅速。
松花散:將一兩五錢松花、一兩生地、一兩炒黃的鹿角膠、一兩薯蕷、二錢五分艾葉、各五錢茜草根、白茯苓、紫菀、人參、百合、刺薊、炙草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二錢,用米湯送服,治療久咳不止的咳血。
另一方:將松脂、馬勃、木香、花胭脂各二錢五分,枯礬五錢研磨成粉末。先用棉花擦拭乾淨患處,再將藥粉吹入患處,治療耳流膿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