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絳囊撮要》~ 通治 (5)

回本書目錄

通治 (5)

1. 觀音大士救苦神膏

各七個打碎,煎湯送丸下,不必服甘草湯。

一難產逆生,胞衣不下,作丸熱酒送下,立刻便產。產門小腹,煎甘草湯水頻洗,不可服。

一小兒驚風,目翻上,氣喘痰壅不通。作條塞鼻孔,貼一膏於臍上。如急極,作丸服之。勿飲甘草湯。

一小兒諸疳症,貼臍上。口疳貼牙床。 口疳不必飲甘草湯。

一經閉不通,貼丹田。如病久,作丸服之。小腹上,用甘草末調敷,蔥汁塗之。不可服甘草湯。

一血塊痞積,貼臍上,並貼痞上。飲甘草湯。人健壯者,作丸日服,便泄為上。

一外科疔瘡,內服外貼。勿飲甘草湯。

背疽一切癰癤毒,俱貼患處。日飲甘草湯,作丸服。 兼貼肺俞穴,勿服甘草湯。

一臁瘡腳氣,針孔反貼上。蓋以紙帶縛定,一日洗換,十日愈矣。

一腸風下血,夢遺白濁,俱貼肚臍。飲甘草湯。

一痔漏,內則卷條插入,外則貼之。

一跌打損傷,貼患處。飲甘草湯。

一吐血鼻血,貼兩腳心。飲甘草湯。

孕婦忌用。

白話文:

觀音大士救苦神膏使用方法:

所有藥材各取七份,打碎後煎湯服用,並以藥丸送服,不需服用甘草湯。難產胎兒逆向生產、胎盤不下時,將藥丸用熱酒送服,即可立刻生產。產後產道或小腹疼痛,可用甘草湯水頻繁清洗,但不可內服。小兒驚風,眼球上翻,呼吸急促,痰多阻塞不通時,將藥膏製成條狀塞入鼻孔,並在肚臍貼上藥膏。情況危急時,可將藥膏製成藥丸服用,切勿服用甘草湯。小兒各種疳症,將藥膏貼於肚臍,口疳則貼於牙床,口疳也不需服用甘草湯。經閉不通,將藥膏貼於丹田。若病情久治不癒,可將藥膏製成藥丸服用,並在小腹部使用甘草末調和敷貼,再塗上蔥汁,切勿服用甘草湯。血塊瘀積,將藥膏貼於肚臍和瘀積處,並服用甘草湯。體質強健者,可將藥膏製成藥丸每日服用,大便通暢為佳。外科疔瘡,內服外敷皆可,切勿服用甘草湯。背疽、一切癰疽腫毒,皆貼於患處,每日服用以甘草湯送服的藥丸,並貼於肺俞穴,切勿服用甘草湯。臁瘡、腳氣,將藥膏貼於針孔處,以紙帶固定,每日清洗更換,十天即可痊癒。腸風下血、遺精、白濁,皆貼於肚臍,並服用甘草湯。痔漏,內部則將藥膏製成條狀插入,外部則貼敷。跌打損傷,貼於患處,並服用甘草湯。吐血、鼻出血,貼於雙腳心,並服用甘草湯。孕婦禁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