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圖經》~ 木部上品卷第十 (1)
木部上品卷第十 (1)
1. 茯苓
茯苓,生泰山山谷,今泰、華、嵩山皆有之。出大松下,附根而生,無苗、葉、花、實,作塊如拳在土底,大者至數斤,似人形、龜形者佳。皮黑,肉有赤、白二種。或云是多年松脂流入土中變成,或云假鬆氣於本根上生。今東人採之法:山中古松久為人斬伐者,其枯折搓篝,枝葉不復上生者,謂之茯苓撥。
白話文:
茯苓,生長在泰山山谷裡,但現在泰山、華山、嵩山都有。出現在大松樹下面,附著在根部而生,沒有幼苗、葉子、花朵、果實,在土底形成塊狀,如拳頭大小,大的可以達到幾斤重,形狀類似人形、龜形的是上品。茯苓皮色發黑,肉有赤、白兩種顏色。有人說它是松脂流入土中多年後形成的,也有人說它是松樹氣息在根部上生長的。現在東方人採集的方法是:在山中找到很久以前被砍伐的古松,只剩下枯枝斷根,不再長出枝葉的,稱為茯苓撥。
見之,即於四面丈餘地內,以鐵頭錐刺地;如有茯苓,則錐固不可拔,於是掘土取之。其撥大者,茯苓亦大。皆自作塊,不附著根上。其抱根而輕虛者為茯神。然則假氣而生者,其說勝矣。二月、八月採者,良,皆陰乾。《史記·龜策傳》云:伏靈在菟絲之下,狀如飛鳥之形。
白話文:
如果看見(伏苓),就在伏苓周圍四面丈餘的地面上,用鐵頭錐刺地;如有伏苓,錐就會刺入其中,無法拔出,於是就挖土取出它。那些掘出的大的塊狀物,是伏苓;小的塊狀物,是茯苓的根。伏苓都各自成塊,不附著在根上。伏苓中含有大量的澱粉,因此抱著根部但很輕的,就是茯神。這樣看來,認為茯苓是由氣體凝聚而成的說法,比較可信。在二月、八月採集伏苓,是最好的,採收後都用陰乾的方法保存。《史記·龜策傳》上說:伏苓生長在菟絲底下,它的形狀像飛鳥的形狀。
新雨已,天清靜無風,以夜捎(或作燒)兔絲去之,即篝燭此地(篝音溝,籠也,蓋然火而籠罩其上也),火滅即記其處,以新布四丈環置之,明乃掘取,入地四尺至七尺得矣,此類今固不聞有之。神仙方多單餌之。其法:取白茯苓五斤,去黑皮,搗篩,以熟絹囊盛,於二鬥米下蒸之,米熟即止,曝乾又蒸,如此三過,乃取牛乳二斗和合,著銅器中,微火煮如膏,收之。每食以竹刀割取,隨性任飽服之,則不飢。
白話文:
當春季新雨後的雨天,天氣晴朗而且無風時,晚上找一個空地,燒掉兔子的毛,然後在此地搭起一個火籠(火籠就像竹籠一樣,是覆蓋在火上的竹籠),當火熄滅後,記住這個地方,用一塊四丈的新布圍起來,在太陽出來後開始挖取。通常挖到地下四到七尺的深度就能找到了。這樣的做法如今已經很少見了,這是神仙們常用的單一藥餌。
方法如下:
-
取新鮮的白茯苓五斤,去除黑色的表皮,搗成粉末並過篩,裝入乾淨的絹布袋中。
-
將茯苓粉袋放入蒸籠中,在底部放上兩鬥米,蒸至米飯成熟即可。
-
然後取出茯苓粉袋,晾乾後再重複蒸飯的動作,如此反覆三次。
-
取兩鬥牛奶,與茯苓粉混合,放入銅器中,用小火煮成膏狀,然後將膏狀物收好。
-
每當進食時,用竹刀刮取適量茯苓膏,可以隨意適量食用,吃了之後可以不感到飢餓。
如欲食,先煮葵菜汁飲之,任食無礙。又茯苓酥法云:取白茯苓三十斤,山之陽者甘美,山之陰者味苦,去皮薄切,曝乾蒸之。以湯淋去苦味,淋之不止,其汁當甜。乃曝乾篩末,用酒三石,蜜三升相和,內末其中,並置大甕,攪之百匝,封之,勿泄氣。冬五十日,夏二十五日,酥自乳出酒上。
白話文:
如果想吃東西,先煮蕹菜汁喝,就可以隨便吃東西,沒有障礙。另外,茯苓酥的做法是:取白茯苓三十斤,生長在山陽的茯苓甘美,生長在山陰的茯苓味道苦,去皮切薄片,曬乾蒸熟。用熱水淋去苦味,一直淋到淋出來的水變甜。然後曬乾篩成粉末,用三石酒與三升蜂蜜和在一起,把茯苓粉末倒進去,一起放入大甕中,攪拌一百圈,封起來,不要讓氣體洩漏出來。冬天放五十天,夏天放二十五天,茯苓酥就會從酒上面浮出來。
掠取之,其味極甘美。以作餅大如手掌,空室中陰乾,色赤如棗。飢時食一枚,酒送之,終日不須食,自飽,此名神仙度世之法。又服食法:以合白菊花,或合桂心,或合術,丸、散自任,皆可常服,補益殊勝。或云茯苓中有赤筋,最能損目。若久服者,當先杵末,水中飛澄熟挼,去盡赤滓,方可服。
白話文:
挖掘茯苓並取走它,味道非常甘美。將它做成手掌大小的餅,在空曠的地方陰乾,顏色會變成像棗子一樣的紅色。飢餓的時候吃一片,並配著酒喝,一整天都不需要吃東西,就能自己飽,這種方法被稱為神仙養生的方式。又有一種服用茯苓的方法:將茯苓與白菊花、桂心或術,一起製成丸狀或散劑,都可以長期服用,補益效果非常顯著。有人說茯苓中帶有紅筋,最容易損害眼睛。如果長期服用,應該先把茯苓搗成粉末,放在水中讓粉末沉澱,再將沉澱物過濾出來,去除掉所有的紅色渣滓,才能服用。
若合他藥,則不須爾。凡藥有茯苓,皆忌米醋。舊說琥珀,是千年茯苓所化,一名江珠。張茂先云:今益州永昌出琥珀,而無茯苓。又云:燒蜂窠所作。三說張皆不能辨。按《南蠻地誌》云:林邑多琥珀,云是松脂所化,又云楓脂為之。彼人亦不復知。地中有琥珀,則旁無草木,入土淺者五尺,深者或八、九尺,大者如斛,削去皮,初如桃膠,久乃堅凝。其方人以為枕,然古今相傳是松類,故附於茯苓耳。
白話文:
如果與其他藥物一起使用,則不必如此。凡是藥物中含有茯苓的,都忌諱米醋。過去有人說琥珀是千年茯苓變成的,又叫「江珠」。張茂先說:現在益州永昌盛產琥珀,但那裡並不產茯苓。他也說:琥珀是燒蜂窩而成的。張氏對這三個說法都不能辨別。在《南蠻地誌》中提到:林邑多產琥珀,當地人說琥珀是松脂變成的,也有人說琥珀是楓脂變成的。當地人自己也不知道。地底下有琥珀的位置附近不會有草木,埋得淺的琥珀約有五尺,埋得深的琥珀約有八、九尺,大的琥珀約有一個斛的容量,削掉琥珀的皮,剛開始像桃膠,久而久之就會堅硬凝固。當地人用琥珀做枕頭,然而古往今來都說琥珀是松樹的某個部位形成的,因此才附記在茯苓之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