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圖經》~ 玉石上品卷第一 (6)
玉石上品卷第一 (6)
1. 朴硝
出蜀部者瑩白如冰雪,內地者小黑,皆蘇脆易碎,風吹之則結霜泯泯如粉,熬之烊沸,亦可熔鑄。以水合甘草、豬膽煮之減半,投大盆中,又下凝水石屑,同漬一宿,則凝結如白石英者,芒硝也。掃地霜煎煉而成,如解鹽而味辛苦,燒之成焰都盡,則硝石也。能化金石,又性畏火而能制諸石使拒火,亦天地之神物也。
牙硝則芒硝是也。又有生硝,不因煮煉而成,亦出蜀道,類朴硝而小堅也。其論雖辯,然與古人所說殊別,亦未可全信也。張仲景《傷寒論》療膀胱急,小腹滿,身盡黃,額上黑及足下熱,因作黑癉,大便必黑,腹臚脹滿如水狀,大便溏者,女勞得之,非水也。腹滿者難療,硝石礬石散主之。
硝石熬黃,礬石燒令汁盡,二物等之,合夾絹篩,大麥粥汁和服方寸匕,日三,重衣復取微汗,病隨大小便去,小便正黃,大便正黑也。大麥用無皮者。《千金方》硝石用二分,礬石用一分。劉禹錫《傳信方》,著石旻山人甘露飲療熱壅涼膈,上歐積滯。
蜀朴硝成末,每一大斤,用蜜,冬用十三兩,春、夏、秋用十二兩,先搗篩朴硝成末後,以白蜜和令勻,便入新青竹筒,隨小大者一節,著藥得半筒以上即止,不得令滿,卻入炊甑中,令有藥處在飯內,其虛處出其上,不妨甑簞即得,候飯熟取出,承熱綿濾入一瓷缽中,以竹篦攪,勿停手,令至凝即藥成,收入閤中。如熱月即於冷水中浸缽,然後攪。
每食後或欲臥時含一匙半匙,漸漸咽之。如要通轉亦得。
白話文:
朴硝
四川產的朴硝潔白如冰雪,內地產的則略帶黑色,都質地鬆脆易碎,風吹會結霜,像粉末一樣。熬煮沸騰,也能熔化鑄造。將它與甘草、豬膽汁一起用水煮,直到體積減半,再放入大盆中,加入凝水石屑,浸泡一夜,就會凝結成像白石英一樣的芒硝。掃地霜經煎煉而成,像解鹽一樣,味道苦鹹,燃燒時會產生火焰,燒盡後則成硝石。硝石能溶解金石,又怕火,卻能使其他礦石耐火,可謂天地間的神物。
牙硝就是芒硝。還有一種生硝,沒有經過煮煉,也產自蜀道,類似朴硝,但較堅硬。關於這些說法雖然有爭論,但與古人的記載有所不同,也不一定完全可信。張仲景《傷寒論》中治療膀胱急痛、小腹脹滿、全身發黃、額頭發黑、腳底發熱,並因此出現黑色斑點,大便必定發黑,腹部脹滿像裝滿水一樣,大便稀溏的症狀,女性勞累後容易患此病,這不是普通的腹瀉。腹脹者難以治療,硝石礬石散主治此病。
將硝石熬至呈黃色,礬石燒至水分完全蒸乾,兩種藥材等量混合,用夾絹過篩,用大麥粥水調和服用一湯匙,每日三次,穿著厚衣服微微出汗,病症就會隨著大小便排出,小便顏色恢復正常為黃色,大便顏色恢復正常為黑色。大麥要用去皮的。 《千金方》中硝石用二分,礬石用一分。劉禹錫《傳信方》記載,石旻山人甘露飲用於治療熱邪壅塞、氣機阻滯。
將四川產的朴硝研磨成粉末,每斤用蜜,冬天用十三兩,春夏秋用十二兩。先將朴硝研磨成粉,再用白蜜拌勻,放入新的青竹筒中,裝至半筒以上即可,不要裝滿,然後放入蒸籠中,藥物部分浸在米飯裡,空的部分露在上面,不影響蒸飯即可。待米飯蒸熟後取出,趁熱用棉布過濾到瓷碗中,用竹筷不停攪拌,直到凝固,藥就做好了,放入櫃子中保存。如果在炎熱的季節,可以將瓷碗放在冷水中浸泡,然後再攪拌。
飯後或睡前含服一匙或半匙,慢慢咽下。如果需要通便,也可以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