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頌

《本草圖經》~ 玉石上品卷第一 (6)

回本書目錄

玉石上品卷第一 (6)

1. 芒硝

芒硝,文具朴硝條下。

白話文:

芒硝

此硝俗稱土硝,味鹹、性寒、無毒。入大腸經。

功效:

  • 瀉熱通便,消積化痞,治小腸實熱,腹脹滿悶,大便祕結。
  • 清熱宣肺,治肺熱咳嗽,痰多黃稠。
  • 清化濕熱,治濕熱黃疸,小便短赤。

2. 硝石

硝石,文具朴硝條下。

白話文:

硝石

硝石,味鹹微苦,寒。主一切火症,除熱毒,消腫痛,解毒。

凡一切發熱,壯熱,口渴,大便祕結,小便赤黃,斑疹,丹毒,遍身發熱,喉痛,口舌生瘡,牙齦腫痛,咽喉腫痛,乳癰,癰疽,痘證瘡毒,痄腮,風火牙痛,目赤腫痛,口糜,大頭瘟,中暑,遍身疼痛者,皆可用之。

外用能消腫毒,退熱止痛,治痘丹,目熱,口糜,鼻疳。

文具朴硝條

朴硝,味鹹,寒。主卒中昏迷,口噤不語,牙關緊閉,筋掣拘攣,腳氣,口瘡糜爛,鼻疳。

外用能消腫止痛,退熱解毒,治口糜,鼻疳。

3. 生硝

生硝,文具朴硝條下。

白話文:

生硝,也就是俗稱的硝石,在藥材分類上屬於朴硝的條狀。

4. 馬牙硝

馬牙消,文已具樸消條中。

白話文:

馬齒草已消,見於樸消條中。

5. 礬石

礬石,生河西山谷及隴西、武都、石門。今白礬則晉州、慈州、無為軍,綠礬則隰州溫泉縣、池州銅陵縣,並煎礬處出焉。初生皆石也,採得碎之,煎煉乃成礬。凡有五種:其色各異,謂白礬、綠礬、黃礬、黑礬、絳礬也。

白話文:

礬石,生長在河西的山谷中,以及隴西、武都、石門等地。現在的白礬產自晉州、慈州、無為軍,綠礬則產自隰州溫泉縣、池州銅陵縣,這些地方都是以煎煉礬石聞名的。礬石最初都是石頭,採集後將其搗碎,經過煎煉才能生成礬。礬石總共有五種,它們的顏色各不相同,分別是白礬、綠礬、黃礬、黑礬、絳礬。

白礬則入藥,及染人所用者;綠礬亦入咽喉口齒藥及染色;黃礬丹灶家所須,時亦入藥;黑礬惟出西戎,亦謂之皂礬,染須鬢藥或用之;絳礬本來綠色,亦謂之石膽,燒之赤色,故有絳名,今亦稀見。又有礬精、礬蝴蝶,皆煉白礬時,候其極沸,盤心有濺溢者,如物飛出,以鐵匕接之,作蟲形者,礬蝴蝶也,但成塊光瑩如水晶者,礬精也。此二種入藥,力緊於常礬也。

白話文:

白礬用於藥物,也是染料。綠礬也用於咽喉口齒藥物和染色。黃礬是煉丹爐所需要的,也有時用於藥物。黑礬只產於西戎,也叫做皁礬,用於染鬍鬚和鬢角的藥物。紅色礬原本是綠色的,也稱石膽,燒成紅色,所以叫紅色礬,現在已經很少見。還有礬精、礬蝴蝶,都是煉製白礬時,等到它極沸,盤子中間有濺溢出來的東西,好像東西飛出來一樣,用鐵製的湯匙接住,做成蟲子的形狀,這就是礬蝴蝶;做成塊狀,光亮如水晶的,就是礬精。這兩種東西入藥,藥效比普通的礬要強。

又有一種柳絮礬,亦出礬處有之,煎煉而成輕虛如棉絮,故以名之。今醫家用治痰壅,及心肺煩熱甚佳。劉禹錫《傳信方》治氣痢巴石丸,取白礬一大斤,以炭火淨地燒令汁盡,則其色如雪,謂之巴石。取一大兩細研,治以熟豬肝作丸,空腹飲下丸數隨氣力加減,水牛肝更佳。

白話文:

還有一種柳絮礬,也是產自礬礦的地方,經過煎煉製成,輕盈鬆散如棉絮,因此得名。現今醫家常用於治療痰液壅塞,以及心肺煩熱的疾病,效果很好。劉禹錫在《傳信方》中記載了治氣痢巴石丸的方法,取白礬一斤,用炭火乾淨地燒,直到汁液燒盡,顏色變為白色,稱為巴石。取一兩二錢研磨成細粉,用熟豬肝做成丸劑,空腹服用,丸劑數量根據體力加減,用水牛肝效果更好。

如素食人,蒸餅丸之亦通,或云白礬中青黑者,名巴石。又治蛇咬蠍螫,燒刀子頭令赤,以白礬置刀上,看成汁,便熱滴咬處,立瘥,此極神驗。得力者數十人。正元十三年,有兩僧流向南到鄧州,俱有蛇齧,令用此法救之,敷藥了便瘥,更無他苦。

白話文:

如果齋戒茹素的人食用蒸餅丸也有通暢效果、有人說白礬中青黑色者,叫做巴石。又可以治療蛇咬蠍螫。先燒刀子頭使其呈現赤熱,再把白礬放在刀子上頭,待其化成汁液後即趁熱滴到被咬的地方,立刻就能治癒。此法極其神效。痊癒者多達數十人。正元十三年間,有兩位僧人流浪到南方,到達了鄧州,都遭遇了蛇的咬傷,於是教他們使用這個方法治療,敷了藥之後就痊癒了,沒有其他的痛苦。

又崔氏方治甲疽,或因割甲傷肌,或因甲長侵肉,遂成瘡腫痛,復緣窄靴,研損四邊腫焮,黃水出浸淫相染,五指俱爛,漸漸引上腳趺,泡漿四邊起,如火燒瘡,日夜倍增,醫方所不能療者,綠礬石五兩,形色似朴硝而綠色,取此一物,置於鐵板上,聚炭封之,囊袋吹令火熾,其礬即沸,流出色赤如融金汁者是真也。看沸定汁盡,去火待冷,取出挼為末,色似黃丹,收之。

白話文:

崔氏有治療甲疽的方子,有可能是因為修剪指甲時傷到了甲牀,或是指甲太長長到刺入肉中,而造成傷口腫脹疼痛。如果再穿窄靴子,會讓傷口周圍摩擦破損腫脹,黃水流出浸淫感染,最後五個腳趾頭都爛掉。感染逐漸蔓延到腳背,周圍起了水泡,像是被火燒過的傷口,日夜疼痛加劇,一般醫生的方法都治不好。

用綠礬石五兩,形狀和顏色類似朴硝但偏綠色。將綠礬石放在鐵板上,周圍放上木炭加熱,用袋子吹氣讓火勢更旺,綠礬石就會沸騰,流出像融化的金汁的紅色液體,是真品。等到沸騰停止,液體都流光了,把火移開讓它冷卻,取出後研磨成粉末,顏色像黃丹,保存起來。

先以鹽湯洗瘡,拭乾,用散敷瘡上,惟多為佳。著藥訖,以軟帛緩裹,當日即汁斷,瘡干。若患痛急,即塗少酥,令潤,每日一遍,鹽湯洗濯,有膿處,常洗使淨,其痂干處不須近。每洗訖,敷藥如初。但急痛即塗酥,五日即覺上痂,漸剝起,亦依前洗敷藥,十日即瘡漸漸剝盡痂落,軟處或更生白膿泡,即捺破敷藥,自然總瘥。

白話文:

先用鹽水清洗傷口,擦乾,再將藥粉敷在傷口上,敷得越多越好。藥敷好後,用柔軟的布料輕柔地包覆傷口,當天就能止住膿汁,傷口漸漸乾燥。如果傷口疼痛劇烈,立即塗抹少量酥油,使傷口滋潤,每天塗抹一次,用鹽水清洗傷口,如有膿液,要經常清洗乾淨,不要靠近已經結痂的地方。每次清洗完畢,像剛開始一樣敷藥。如果傷口仍然疼痛,立即塗抹酥油,大約五天後會感覺到傷口上結痂,痂皮漸漸脫落,仍按照先前的方式清洗傷口並敷藥,約十天後,傷口上的痂皮會逐漸脫落乾淨,若是較柔軟的地方可能會再長出膿泡,立即弄破膿泡並敷藥,傷口自然就會痊癒。

刑部張侍郎親嬰此病,臥經六十日,困頓不復可言,京眾醫並經造問,皆隨意處方,無效驗,惟此法得效如神,故錄之,以貽好事者。又有皂莢礬,亦入藥,或云即綠礬也。《傳信方》治喉痹用之,取皂莢礬入好米醋,或常用釅醋亦通,二物同研,咽之立瘥。如苦喉中偏一傍痛,即側臥,就痛處含之,勿咽。

白話文:

刑部張侍郎親自患了這個病,臥牀已經六十天了,病情困頓不堪,京城的醫生都來看過病,都隨便開藥方,沒有任何效果。只有這個藥方像神藥一樣有效,所以我把它記錄下來,留給有需要的人。

另外,皁莢礬也入藥,有人說它就是綠礬。《傳信方》用來治療喉痹,取皁莢礬放入好米醋中,或直接用濃醋也可以,二味藥同研,含在嘴裡就能立刻痊癒。如果喉嚨中一側疼痛,就側臥,將藥含在疼痛處,不要吞下去。

云此法出於李謨,甚奇。黃礬入藥,見崔元亮《海上方》滅瘢膏,以黃礬石燒令汁出,胡粉炒令黃,各八分,惟須細研,以臘月豬脂和,更研如泥,先取生布揩令痛,即用藥塗五度,又取鷹糞、白燕窠中草,燒作灰,等分,和人乳塗之,其瘢自滅,肉平如故。

白話文:

這種方法出於李謨,十分奇特。黃礬入藥,見崔元亮《海上方》滅瘢膏,以黃礬石燒製讓汁液流出,胡粉炒至呈黃色,各取八分,研磨細碎,以臘月豬脂調和,再次研磨至如泥狀。首先用生布擦拭患處使其疼痛,緊接著將藥物塗抹五次,再取鷹糞、白燕窩中的草,燒成灰燼,等量混合,用人乳調和塗抹。於是疤痕便會自行消除,皮膚恢復平整如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