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圖經》~ 草部下品之上卷第八 (6)
草部下品之上卷第八 (6)
1. 烏頭
烏頭,文具側子條下。
白話文:
烏頭,指的是附子這種藥材,它生長在側子(附子的母根)的旁邊。
2. 天雄
天雄,文具側子條下。
白話文:
天雄,是附子(一種中藥材)側根上長出來的條狀物。
3. 附子
附子,文具側子條下。
白話文:
附子,指的是長在烏頭根部旁邊的側生子根。
4. 羊躑躅
羊躑躅葉似紅花;莖高三、四尺;夏開花,似凌霄、山石榴、旋覆輩,而正黃色;羊誤食其葉,則躑躅而死,故以為名。三月、四月採花陰乾。今嶺南蜀道山谷遍生,皆深紅色,如錦繡然。或云此種不入藥。古大方多用躑躅,如胡洽治時行赤散,及治五嗽四滿丸之類,及治風諸酒方,皆雜用之。
又治百病風濕等,魯王酒中亦用躑躅花。今醫方捋腳湯中多用之。南方治蠱毒下血,有躑躅花散甚勝。
白話文:
羊躑躅的葉子像紅花;莖大約有三、四尺高;夏天開花,花朵像凌霄花、山石榴、旋覆花之類,但顏色是正黃色;羊如果誤食了它的葉子,就會因中毒而徘徊不前最終死亡,所以因此得名。在三月、四月採摘花朵,然後陰乾。現在嶺南、四川的山谷中到處都生長著這種植物,花色都是深紅色,像錦繡一樣。有人說這種羊躑躅不入藥。古代的許多大處方中常常使用躑躅,例如胡洽治療時疫的赤散,以及治療五嗽四滿的藥丸之類,還有治療風邪的各種藥酒配方,都混合使用這種藥材。
另外,它也可以治療各種疾病,例如風濕等,魯王酒中也用了躑躅花。現在醫方的洗腳湯中大多會用到它。南方地區治療蠱毒、下血,使用躑躅花散效果很好。
5. 茵芋
茵芋三、四尺,莖赤;葉似石榴而短厚,又似石南葉;四月開細白花,五月結實;三月、四月、七月採葉連細莖,陰乾用,或云日乾。胡洽治賊風,手足枯痹,四肢拘攣。茵芋酒主之。其方茵芋、附子、天雄、烏頭,秦艽、女萎、防風、防己、躑躅、石南、細辛、桂心各一兩,凡十二味,切,以絹袋盛,清酒一斗漬之,冬七日,夏三日,春秋五日,藥成。初服一合,日三。
漸增之,以微痹為度。
白話文:
茵芋這種植物大約三、四尺高,莖是紅色的;葉子像石榴葉但比較短而且厚,也像石南葉;四月開細小的白色花,五月結果實;三月、四月、七月採摘它的葉子連著細莖,放在陰涼處陰乾使用,也有人說放在太陽下曬乾。胡洽用茵芋來治療賊風,也就是手腳麻木、四肢蜷曲的病症,可以使用茵芋酒來治療。製作方法是將茵芋、附子、天雄、烏頭、秦艽、女萎、防風、防己、躑躅、石南、細辛、桂心各一兩,總共十二種藥材切碎,用絹布袋裝好,放入一斗清酒中浸泡,冬天浸泡七天,夏天三天,春天和秋天五天,藥酒就完成了。剛開始服用時,一次喝一合,一天三次,然後慢慢增加劑量,以感到稍微麻木為度。
6. 射干
射(音夜)干,生南陽山谷田野,今在處有之。人家庭院間亦多種植,春生苗,高二、三尺;葉似蠻姜,而狹長橫張,疏如翅羽狀,故一名烏翣,謂其葉耳;葉中抽莖,似萱草而強硬;六月開花,黃紅色,瓣上有細文紋秋結實作房,中子黑色;根多須,皮黃黑,肉黃赤。三月三日採根,陰乾。
陶隱居云:療毒腫方多作夜干。今射亦作夜音。又云別有射干,相似而花白莖長,似射人之執竿者。故阮公詩云:射干臨層城是也。此不入藥用。蘇恭:射干此說是鳶尾,葉都似射干,而花紫碧色,不抽高莖,根似高良薑,而肉白,根即鳶頭也。又按荀子云:西方有木焉,名曰射干,莖長四寸,生於高山之上,而臨百仞之淵,其莖非能長也,所立者然也。楊倞注云:當是草,而云木誤也。
今觀射干之形,其莖梗疏長,正如長竿狀,得名由此耳。而陶以夜音為疑,且古字音呼固多相通,若漢官僕射主,射而亦音夜,非有別義也。又射干多生山崖之間,其莖雖細小,亦類木梗。故荀子名木,而蘇謂陶說為鳶尾。鳶尾花亦不白,其白者自是射干之類,非鳶尾也。鳶尾布地而生,葉扁闊於射干。
蘇云:花紫碧色,根如高良薑者是也。《本經》云:生九嶷山谷,今在處有,大類蠻姜也。三月採。一云:九月、十月採根,日乾。
白話文:
射干這種植物,生長在南陽的山谷和田野間,現在各地都有。人們的庭院也常種植,春天長出苗,高約二三尺;葉子像蠻姜,但比較狹長,橫向伸展,像鳥的翅膀一樣分散,所以又叫烏翣,這是指它的葉子。葉子中間會抽出莖,像萱草但比較硬挺;六月開花,黃紅色,花瓣上有細紋。秋天結果實像房屋的樣子,裡面種子是黑色的。根有很多鬚,外皮黃黑色,裡面是黃紅色。三月初三採挖根部,陰乾。
陶隱居說,治療毒瘡的藥方,大多用「夜干」。現在「射」也讀作「夜」的音。他又說,另外還有一種射干,樣子相似但花是白色的,莖很長,像射箭的人拿的竿子。所以阮籍的詩說:「射干臨層城」,指的就是這種。這種不入藥使用。蘇恭認為,這種射干其實就是鳶尾,葉子都像射干,但花是紫藍色的,不會長出高莖,根像高良薑,但肉是白色的,這種根就是鳶頭。另外,根據荀子所說:「西方有種樹木叫射干,莖長四寸,生長在高山上,靠近很深的懸崖,它的莖並不是真的長,而是因為它所處的地勢造成的。」楊倞註解說,這應該是草,說成樹木是錯的。
現在觀察射干的樣子,它的莖梗細長,就像長長的竿子一樣,因此得名。而陶隱居把「射」讀作「夜」的音,這是值得懷疑的,而且古代字音本來就有很多是相通的,就像漢朝的官名「僕射」的「射」也讀作「夜」的音,並沒有別的意思。另外,射干大多生長在山崖之間,它的莖雖然細小,但也像樹木的枝梗。所以荀子把它當作樹木,而蘇恭說陶隱居說的是鳶尾。鳶尾的花也不是白色的,花是白色的應該是射干的種類,不是鳶尾。鳶尾是貼著地面生長的,葉子比射干寬而扁平。
蘇恭說,花是紫藍色,根像高良薑的,才是鳶尾。《本經》記載,射干生長在九嶷山的山谷,現在各地都有,樣子很像蠻姜。三月採挖。也有人說,九月或十月採挖根部,曬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