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圖經》~ 草部下品之上卷第八 (5)
草部下品之上卷第八 (5)
1. 側子
烏頭、烏喙,生朗陵山谷。天雄生少室山谷。附子、側子生犍為山谷及廣漢,今並出蜀土。然四品都是一種所產,其種出於龍州。種之法:冬至前,先將肥腴陸田耕五、七遍,以豬糞糞之,然後布種,遂月耘耔,至次年八月後方成。其苗高三、四尺以來,莖作四稜,葉如艾,花紫碧色作穗,實小紫黑色如桑椹。
本只種附子一物,至成熟後有此四物,收時仍一處造釀方成。釀之法:先於六月內,踏造大、小麥曲,至收採前半月,預先用大麥煮成粥,後將上件曲造醋,候熟淋去糟。其醋不用太酸,酸則以水解之。便將所收附子等去根鬚,於新潔甕內淹浸七日,每日攪一遍,日足撈出,以彌疏篩攤之,令生白衣。後向慢風日中曬之百十日,以透干為度。
若猛日曬,則皺而皮不附肉。其長三、二寸者,為天雄。割削附子旁尖芽角為側子,附子之絕小者亦名為側子。元種者,母為烏頭。其餘大小者皆為附子。以八角者為上。如方藥要用,須炮令裂去皮臍,使之。綿州彰明縣多種之,惟赤水一鄉者最佳,然收採時月與《本經》所說不同。
蓋今時所種如此。其內地所出者,與此殊別,今亦稀用。謹按《本經》冬採為附子,春採為烏頭。而《廣雅》云:奚毒,附子也。一歲為萴(與側同)子,二歲為烏喙,三歲為附子,四歲為烏頭,五歲為天雄。今一年種之,便有此五物,豈今人種蒔之法,用力倍至,故爾繁盛也。
雖然藥力當緩,於歲久者耳。崔氏治寒疝心腹脅引痛,諸藥不可近者,蜜煎烏頭主之。以烏頭五枚大者,去芒角及皮,四破,以白蜜一斤,煎令透潤,取出焙乾,搗篩,又以熟蜜丸,冷鹽湯吞下二十丸如梧子,永除。又法:用煎烏頭蜜汁,以桂枝湯五合解之。飲三合不知,加五合。
其知者如醉,以為中病。《續傳信方》治陰毒傷寒煩躁,迷悶不知悟人,急者用大附子一個,可半兩者,立劈作四片,生薑一大塊,立劈作三片,如中指長,糯米一撮,三味以水一升,煎取六合,去滓,如人體溫,頓服,厚衣覆之。或汗出,或不出,候心神定,即別服水解散,太白通關散之類,不得與冷水。
如渴,更將滓煎與吃。今人多用有效,故詳著之。
白話文:
側子
烏頭和烏喙生長在朗陵山谷。天雄生長在少室山谷。附子和側子生長在犍為山谷及廣漢一帶,現在都出產於四川地區。但這四種東西其實是同一種植物所產生的,它們的種子來自龍州。種植的方法是:在冬至之前,先將肥沃的旱田翻耕五到七遍,用豬糞施肥,然後播種,每個月都要除草培土,直到第二年八月之後才能收成。它的幼苗長到三、四尺高,莖呈四方形,葉子像艾草,花是紫藍色的穗狀,果實是小小的紫黑色,像桑椹。
本來只種植附子一種,等到成熟後會長出這四種東西,收成時還是在同一個地方進行加工處理才能完成。加工的方法是:先在六月份製作大小麥麴,等到收成的前半個月,預先用大麥煮成粥,然後將上面的麥麴製成醋,等到醋熟了之後淋去殘渣。這醋不要太酸,太酸就用水稀釋。接著把收成的附子等去除根鬚,放在新乾淨的甕裡浸泡七天,每天攪拌一遍,時間到了就撈出來,放在竹篩上攤開,讓它長出白色的黴菌。然後放在陰涼通風的地方曬一百多天,曬到完全乾燥為止。
如果在大太陽下曬,就會皺縮而且皮肉分離。長度三、二寸的稱為天雄。削掉附子旁邊尖尖的芽角稱為側子,附子中最小的也稱為側子。最原始的種子,母體稱為烏頭。其他大小的都稱為附子。以有八個角的品質最好。如果藥方需要使用,必須炮製到外皮裂開,去除中心部分才能使用。綿州彰明縣大多種植這種植物,只有赤水一帶出產的品質最好,但是收成的時間與《本經》所記載的不同。
現在種植的方式是這樣的。內地所出產的,與這裡的有很大的差別,現在也很少使用了。謹慎考證《本經》所記載,冬天採收的是附子,春天採收的是烏頭。《廣雅》記載:「奚毒」就是附子。一年生長的是側子,二年生長的是烏喙,三年生長的是附子,四年生長的是烏頭,五年生長的是天雄。現在一年種植,就可以產生這五種東西,難道是現在人們種植的方法更加努力,所以才更加繁盛嗎?
雖然藥效應該是年代久遠的才緩慢,但也有人運用。崔氏用蜜煎烏頭來治療寒疝引起的腹部、脅肋疼痛,這種病很多藥都不能用。方法是:用五個大的烏頭,去除芒角和外皮,切成四塊,用一斤白蜜煎煮到完全吸收,取出烘乾,搗成粉末過篩,再用熟蜜製成丸子,用冷鹽水吞下二十個像梧桐子大小的丸子,就可以永遠根除。還有一個方法是用煎過烏頭的蜜汁,用桂枝湯五合來解藥性。先喝三合,如果沒有感覺,就再加五合。
如果有反應,就像喝醉了一樣,就表示藥效起作用了。《續傳信方》記載治療陰毒傷寒引起的煩躁、昏迷不醒人事,急救時用一個大附子,大概半兩重,劈成四片,生薑一大塊,劈成三片,約中指長,糯米一小把,三種藥材加一升水煎煮,取六合,去除藥渣,溫度像人體體溫一樣,一口喝下去,用厚衣服覆蓋。可能會出汗,也可能不會出汗,等心神安定後,再另外服用解藥性的水,像是太白通關散之類的,不能喝冷水。
如果口渴,就把剩下的藥渣再煮一下給他喝。現在很多人使用這個方法有效,所以詳細記錄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