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圖經》~ 草部下品之上卷第八 (3)
草部下品之上卷第八 (3)
1. 芫花
芫花,生淮源川穀,今在處有之。宿根舊枝莖紫,長一、二尺。根入土深三、五寸,白色,似榆根;春生苗葉,小而尖,似楊柳枝葉;二月開紫花,頗似紫荊而作穗,又似藤花而細。三月三日採,陰乾。其花須未成蕊,蒂細小,未生葉時收之。葉生花落,即不堪用。《吳普本草》云:芫花,一名敗華,一名兒草,一名黃大戟。
二月生葉,加厚則黑。華有紫、赤、白者。三月實落盡,葉乃生是也。而今絳州出者,花黃謂之黃芫花。漢太倉公淳于意,治臨淄女子薄吾蟯(音饒)瘕。蟯瘕為病,腹大,上膚黃粗,循之慼慼然。意飲以芫花一撮,即出蟯可數升,病遂愈。張仲景治太陽中風,吐下嘔逆者,可攻十棗湯主之。
芫花熬、甘遂、大戟三物等分,停各篩末,取大棗十枚,水一升半,煮取八合,去滓,內諸藥,強人一錢匕,羸人半錢匕,溫服之。不下,明旦更加半匕,下後糜粥自養。病懸飲者,亦主之。胡洽治水腫及支飲、澼飲,加大黃、甘草,並前五物各一兩,棗十枚,同煮如法。一方又加芒硝一兩,湯成下之。
又《千金方》凝雪湯,療天行毒病七、八日,熱積聚胸中,煩亂欲死。起人死㩉方,取芫花一斤,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半,漬故布薄胸上,不過再三薄,熱則除,當溫四肢,護厥逆也。吳普又云:芫花根,一名赤芫根。神農:辛,雷公:苦,有毒。生邯鄲,八月、九月採,陰乾。
久服令人泄。古方亦入藥用。《古今錄驗》:療暴中冷,傷寒鼻塞,喘嗽喉中啞塞,失音聲者。取芫花根一虎口,切,曝乾。令病人以薦自縈就裹。舂芫花根令飛揚,入其七孔內,當眼淚出,口鼻皆羅䓶畢畢耳,勿住,令芫根盡則止。病必於此瘥。
白話文:
芫花,生長在淮河源頭的山谷,現在各地都有。多年生的根莖是紫色的,老枝莖長約一到二尺。根部深入土中約三到五寸,呈白色,像榆樹根;春天長出嫩葉,小而尖,像楊柳枝葉;二月開紫色花,很像紫荊花,但呈穗狀,又像藤花一樣細小。三月三日採摘,陰乾。採摘時要選擇花朵還沒長成花蕊,花蒂細小,還沒長出葉子的時候。等到葉子長出花朵凋謝,就不能用了。《吳普本草》說:芫花,又叫敗華、兒草、黃大戟。
二月長出葉子,葉子變厚就會變成黑色。花有紫色、紅色、白色三種。三月果實掉光,葉子才長出來。現在絳州產的,花是黃色的,稱為黃芫花。漢代的太倉公淳于意,治療臨淄一個女子薄吾的蟯蟲病。蟯蟲病會導致肚子脹大,皮膚黃色粗糙,摸起來會感到很不舒服。淳于意讓她喝下一撮芫花,就排出好幾升蟯蟲,病就好了。張仲景治療太陽中風,出現嘔吐、腹瀉等症狀,可以用十棗湯來攻下。
把芫花、甘遂、大戟三種藥材等分,分別研磨成粉末,取大棗十枚,用水一升半煮到剩八合,去除藥渣,放入這些藥粉,身體強壯的人服用一錢匕,身體虛弱的人服用半錢匕,溫服。如果沒有排便,隔天早上再加半錢匕,排便後就用粥來調養身體。這種藥方也適用於治療懸飲的病症。胡洽治療水腫和支飲、澼飲,加入大黃、甘草,和前面五種藥材各一兩,加上十枚大棗,一起煮,方法和前面一樣。另一個方子又加入芒硝一兩,煮好後服用。
《千金方》的凝雪湯,治療流行性瘟疫七八天後,熱邪積聚在胸中,煩躁不安,幾乎要死。這個方子可以救活瀕死之人,取一斤芫花,用水三升,煮到剩一升半,用布浸濕後敷在胸口上,敷個兩三次,熱就會退去,要溫暖四肢,預防厥逆。吳普又說:芫花的根,又叫赤芫根。神農認為它性味辛,雷公認為它味苦,有毒。生長在邯鄲,八月、九月採摘,陰乾。
長期服用會導致腹瀉。古代的方子也有把芫花根入藥的。《古今錄驗》記載:治療突然受寒、傷寒引起的鼻塞、咳嗽、喉嚨沙啞、失聲等症狀。取一虎口量的芫花根,切碎,曬乾。讓病人用草蓆把自己裹起來。把芫花根搗碎,讓粉末飛揚,進入病人的七竅,應該會流眼淚,口鼻也會感到刺痛,不要停止,直到芫花根用完為止。病就會這樣痊癒。
2. 澤漆
澤漆,大戟苗也。生泰山川澤,今冀州、鼎州、明州及近道亦有之。生時摘葉有白汁出,亦能齧人,故以為名。然張仲景治肺咳上氣,脈沉者,澤漆湯主之。澤漆三斤,以東流水五斗,煮取一斗五升,然後用半夏半升,紫參、生薑、白前各五兩,甘草、黃芩、人參、桂各三兩,八物㕮咀之,內澤漆汁中,煎取五升。每服五合,日三,至夜服盡。
白話文:
澤漆,就是大戟的幼苗。它生長在泰山一帶的河川沼澤邊,現在的冀州、鼎州、明州以及附近地區也有。採摘它新鮮的葉子會有白色汁液流出,這汁液會刺激皮膚,所以用它會讓人感覺像被咬了一樣,因此取名為澤漆。然而,張仲景用澤漆湯來治療肺部咳嗽氣喘,而且脈象沉弱的病症。澤漆湯的配方是:澤漆三斤,用從東方流來的河水五斗,煮成一斗五升的藥汁,然後加入半夏半升、紫參、生薑、白前各五兩、甘草、黃芩、人參、桂各三兩,這八種藥材搗碎後,放入澤漆藥汁中一起煎煮成五升。每次服用五合,一天三次,到晚上全部服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