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頌

《本草圖經》~ 草部下品之上卷第八 (1)

回本書目錄

草部下品之上卷第八 (1)

1. 大黃

大黃,生河西山谷及隴西,今蜀川、河東、陝西州郡皆有之,以蜀川錦文者佳。其次秦隴來者,謂之土蕃大黃。正月內生青葉,似蓖麻,大者如扇;根如芋,大者如碗,長一、二尺,旁生細根如牛蒡,小者亦如芋;四月開黃花,亦有青紅似蕎麥花者;莖青紫色,形如竹。二、八月採根,去黑皮,火干。

白話文:

大黃,生長在河西山谷和隴西,現在蜀川、河東、陝西等州郡都有,以蜀川錦紋的大黃最佳,其次是秦隴產的大黃,稱為土蕃大黃。正月裡長出青葉,像蓖麻,大的像扇子;根像芋頭,大的像碗,長一、二尺,旁邊長細根像牛蒡,小的也像芋頭;四月開花,是黃色的,也有些是青紅色的,像蕎麥花;莖是青紫色的,形狀像竹子。二、八月採收根,去黑皮,用火烘乾。

江淮出者曰土大黃,二月開黃花,結細實。又鼎州出一種羊蹄大黃,療疥瘙甚效。初生苗葉如羊蹄,累年長大,即葉似商陸而狹尖;四月內於抽條上出穗,五、七莖相合,花葉同色;結實如蕎麥而輕小,五月熟即黃色,亦呼為金蕎麥。三月採苗,五月收實,並陰乾;九月採根,破之亦有錦文。

白話文:

在江淮地區生長的,叫做土大黃。它在農曆二月的時候會開出黃花,並且結出細小的果實。另外,在鼎州地區還有一種叫做羊蹄大黃,它對於治療疥瘡和瘙癢有很好的效果。羊蹄大黃剛開始生長時,葉子像羊蹄子一樣,隨著年紀增長,葉子會變成像商陸葉子一樣,但比較狹窄和尖銳。在農曆四月,羊蹄大黃會在枝條上抽出穗狀花序,五到七支莖會聚合在一起,花葉的顏色相同。結出來的果實像蕎麥一樣,但更輕更小,在農曆五月成熟時會變成黃色,也被稱為金蕎麥。三月採收植株,五月採收果實,都必須陰乾保存。九月採收根部,切開後可以看到錦文。

日乾之,亦呼為土大黃。凡收大黃之法。蘇恭云:作時燒石使熱,橫寸截著石上煿之,一日微燥,乃繩穿眼之至干。今土蕃大黃,往往作橫片,曾經火煿。蜀大黃乃作緊片,如牛舌形,謂之牛舌大黃。二者用之皆等。《本經》稱大黃推陳致新,其效最神,故古方下積滯多用之,張仲景治傷寒用處尤多。

白話文:

它在太陽下曬乾後,也叫做乾地大黃。關於大黃的採集方法,蘇恭說:採集時把石頭燒得很熱,把大黃橫著一段一段切開,放在石頭上烘烤。曬一天,等到稍微乾燥後,用繩子從大黃的孔中穿過去,掛起來曬乾。現在的土蕃大黃,往往做成橫片狀,並且已經用火烤過。四川的大黃,則做成緊密的小片狀,形狀像牛舌,所以叫牛舌大黃。這兩種大黃的藥效都差不多。《本經》中說大黃可以推動身體排出陳舊的物質,生出新的物質。它的功效最為神奇,所以古方中很多去下積滯的藥方都用大黃。張仲景在治療傷寒時,也經常使用大黃。

又有三物備急丸,司空裴秀為散用,療心腹諸疾卒暴百病,其方用大黃、乾薑巴豆各一兩,須精新好者,搗篩,蜜和,更搗一千杵,丸如小豆,服三丸。老小斟量之。為散不及丸也。若中惡客忤,心腹脹滿,卒痛如錐刀刺痛,氣急口噤,停屍卒死者,以暖水若酒服之。若不下,捧頭起,灌令下喉,須臾瘥。

白話文:

還有一種三物備急丸,是司空裴秀用散裝的,用來治療心腹疾病,以及突發的各種疾病。其配方使用大黃、乾薑、巴豆各一兩,一定要用純淨新鮮的藥材。將藥材搗碎、篩選,加入蜂蜜混合,再搗一千杵,製成小豆大小的丸劑,服用三丸。老人小孩酌量服用。這種丸劑比散劑的效果要好。如果遇到中邪、被惡鬼騷擾,心腹脹滿,突然疼痛如錐刀刺痛,氣急口噤,停屍猝死,可以用溫水或酒將藥丸送服。如果服藥後沒有好轉,可以捧住頭部抬起,將藥丸灌入喉嚨,很快就能痊癒。

未知更與三丸,腹當鳴轉,即吐下便愈。若口已噤,亦須折齒灌之,藥入喉即瘥。崔知悌療小兒無辜閃癖,瘰癘,或頭干黃聳,或乍痢乍差,諸狀多者,皆大黃煎主之。大黃九兩,錦文新實者,若微朽即不中用,削去蒼皮,乃秤,搗篩為散,以上好米醋三升和之,置銅碗中,於大鐺中浮湯上,炭火煮之,火不用猛,又以竹木篦攪藥,候任丸,乃停。於小瓷器中貯。

白話文:

不知道情況更嚴重時喝了三丸藥粉,肚子就會咕嚕作響,隨即嘔吐腹瀉就會痊癒。如果口已經緊閉,也必須撬開牙齒灌進去,藥進入喉嚨自然會好轉。崔知悌治療小兒不明原因的閃癖、瘰癘,或者頭部腫脹、或者時而腹瀉時而症狀消失,症狀繁多的,都用大黃煎煮為主藥。大黃九兩,選擇紋路鮮豔新實的,如果稍微腐朽就不中用了,颳去黃皮,然後稱重,搗碎過篩成粉末,用上等米醋三升和勻,放入銅碗中,放在大鍋中沸水上,用炭火煮,火不要太猛,而且要用竹木篦攪拌藥物,等到成為丸狀,再停止。儲存在小瓷器中。

兒年三歲,一服七丸如梧子,日再服,常以下青赤膿為度。若不下膿,或下膿少者,稍稍加丸。下膿若多,丸又須減。病重者,或至七、八劑方盡根本。大人、小兒以意量之。此藥惟下膿宿結,不令兒利,須禁食毒物。食乳者,乳母亦同忌法。

白話文:

小孩三歲,服用七粒如梧桐子大小的藥丸,每天再服用一次,通常以下青、赤色膿液為度。如果沒有下膿,或者下膿量少,稍微加藥丸。下膿量多,則藥丸的量需要減少。病情嚴重的,可能需要七、八劑藥方纔能根治。大人、小孩都應根據病情斟酌用藥。這種藥只針對下膿,宿結的膿液,不讓小孩腹瀉,必須禁止食用「毒物」。喝母乳的小孩,哺乳的母親也應遵守相同的飲食禁忌。

崔元亮《海上方》:治腰腳冷風氣,以大黃二大兩,切如棋子,和少酥炒,令酥盡入藥中,切不得令黃焦,則無力,搗篩為末,每日空腹,以水三大合,入生薑兩片如錢,煎十餘沸,去姜,取大黃末兩錢,別置碗子中,以薑湯調之,空腹頓服。如有餘薑湯,徐徐呷之,令盡,當下冷膿及惡物等,病即瘥止。

白話文:

崔元亮在《海上方》中記載了治療腰腳受寒風的方劑:使用大黃兩大兩,切成如棋子大小的片狀,和少量的酥油一起炒,直到酥油完全滲入藥物中,但要注意不要讓大黃焦黃,否則會降低藥效。將炒好的大黃搗成細末,每日空腹時,用水三大杯,放入兩片如錢幣大小的生薑,煎煮十幾次,然後把生薑取出,取兩錢大黃粉末,放在另一個碗中,用薑湯調和,空腹時頓服。如果有剩餘的薑湯,慢慢喝完,直到喝完為止。服用後不久,腰腳部的寒氣和病症就會消失,疾病痊癒。

古人用毒藥攻病,必隨人之虛實而處置,非一切而用也。姚僧垣初仕梁,武帝因發熱欲服大黃。僧垣曰:大黃乃是快藥。至尊年高,不可輕用。帝弗從,幾至委頓。元帝常有心腹疾。諸醫咸謂宜用平藥,可漸宣通。僧垣曰:脈洪而實,此有宿妨,非用大黃無差理,帝從而遂愈。

白話文:

古代醫生用毒藥攻治疾病,一定要根據病人的體質虛實情況來處理,不能一概而論。姚僧垣剛開始在梁朝做官的時候,武帝因為發燒想服用大黃。姚僧垣說:大黃是烈性藥物。皇上年紀大了,不能輕易服用。武帝沒有聽從,結果病情加重,險些昏迷不醒。元帝經常有心腹疾病。所有的醫生都認為應該用平緩的藥物,可以慢慢緩解病情。姚僧垣說:脈搏洪大而有力,這是體內有宿疾,不用大黃的話沒有好轉的道理。元帝聽從了姚僧垣的建議,最終病癒。

以此言之,今醫用一毒藥而攻眾病,其偶中病,便謂此方之神奇;其有差誤,乃不言用藥之失,如此者眾矣,可不戒哉?

白話文:

據此可以說,當今的醫生用一種毒藥來攻治各種疾病,偶然應驗了疾病,就認為是此方神奇;如果治療出現了差錯,就不說用藥不當造成的,這樣的人很多啊,難道不該引以為戒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