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圖經》~ 草部中品之下卷第七 (5)
草部中品之下卷第七 (5)
1. 莎草
莎草根,又名香附子,舊不著所出州土,但云生田野,今處處有之,或云交州者勝,大如棗。近道者如杏仁許。苗、莖、葉都似三稜,根若附子,周幣多毛。今近道生者,苗葉如薤而瘦,根如箸頭大。二月、八月採。謹按《天寶單方圖》,載水香稜,功狀與此頗相類,但味差不同。
其方云:水香稜,味辛,微寒,無毒,性澀。元生博平郡池澤中,苗名香稜,根名莎結,亦名草附子,河南及淮南下濕地即有,名水莎。隴西謂之地藾根,蜀郡名續根草,亦名水巴戟,今涪都最饒,名三稜草。用莖作鞋履,所在皆有。單服療肺風,又云其藥療丈夫心肺中虛風及客熱,膀胱間連脅下時有氣妨,皮膚瘙癢癮疹,飲食不多,日漸瘦損,常有憂愁,心忪少氣等。並春收苗及花,陰乾,入冬採根,切,貯於風涼處。
有患前病者,取苗二十餘斤,銼,以水二石五斗,煮取一石五斗,於浴斛中浸身,令汗出五六度。浸兼浴,其肺中風,皮膚癢即止。每載四時常用,則癮疹風永瘥。其心中客熱,膀胱間連脅下氣妨,常日憂愁不樂,兼心忪者,取根二大斤,切,熬令香,以生絹袋盛,貯於三大斗無灰清酒中,浸之。春三月浸一日即堪服,冬十月後即七日,近暖處乃佳。
每空腹服一盞,日夜三、四服之,常令酒氣相續,以知為度。若不飲酒,即取根十兩,加桂心五兩,蕪荑三兩,和搗為散,以蜜和為丸,搗一千杵,丸如梧子大,每空腹,以酒及薑、蜜湯飲汁等,下二十丸,日再服,漸加至三十丸,以瘥為度。
白話文:
莎草的根,又叫做香附子。以前的醫書沒有記載它的產地,只說它生長在田野,現在到處都有。有人說交州產的品質最好,像棗子那麼大;近處的就只有杏仁大小。它的莖、葉都像三稜草,根像附子,周圍有很多毛。現在近處生長的,莖葉像細韭菜一樣,根像筷子頭那麼大。通常在二月和八月採收。
根據《天寶單方圖》記載,水香稜的功效和樣子都與莎草很相似,但味道有些不同。書中提到:水香稜,味道辛辣,性質微寒,沒有毒性,帶有澀味。原本生長在博平郡的池塘邊,它的苗叫做香稜,根叫做莎結,也叫做草附子。河南和淮南潮濕的地方也有,叫做水莎。隴西一帶稱它為地藾根,蜀郡則稱它為續根草,也叫水巴戟。涪都產量最多,稱它為三稜草。人們會用它的莖來製作鞋子,到處都有。單獨服用可以治療肺風。
書中又說,這種藥可以治療男子心肺中的虛風和外來的熱邪,以及膀胱與脅肋之間有氣阻礙、皮膚瘙癢起疹子、食量減少、日漸消瘦、常常憂愁、心悸氣短等症狀。春天採收它的苗和花,陰乾;冬天採收它的根,切片,放在陰涼通風的地方保存。
如果有人患有上述疾病,可以取莎草苗二十多斤,切碎,加水二石五斗,煮到剩一石五斗,在浴桶中浸泡身體,讓身體出汗五六次。浸泡和沐浴同時進行,可以止住肺風和皮膚癢。如果經常在四季都使用,就可以根治癮疹風。
如果心裡有外來的熱邪,膀胱與脅肋之間有氣阻礙,常常憂愁不快樂,又兼有心悸的人,可以取莎草根二大斤,切片,炒香,用生絹袋裝好,放入三大斗無灰的清酒中浸泡。春天三月浸泡一天就可以服用,冬天十月後要浸泡七天,放在稍微暖和的地方比較好。
每次空腹喝一小杯,一天喝三四次,要保持酒氣連續不斷,以身體的感覺為度。如果不喝酒,就取莎草根十兩,加桂心五兩,蕪荑三兩,一起搗成粉末,用蜂蜜調和做成藥丸,搗一千下,做成梧桐子大小的藥丸。每次空腹用酒或薑蜜湯送服二十顆,一天服用兩次,逐漸增加到三十顆,以病好為止。
2. 惡實
惡實,即牛蒡子也,生魯山平澤,今處處有之。葉如芋而長;實似葡萄核而褐色,外殼如慄球,小而多刺,鼠過之,則綴惹不可脫,故謂之鼠黏子,亦如羊負來之比。根有極大者,作菜茹尤益人。秋後採子,入藥用。根、葉亦可生搗,入少鹽花,以拓腫毒。又冬月採根,蒸曝之入藥。
劉禹錫《傳信方》,療暴中風,用緊細牛蒡根,取時須避風,以竹刀或荊刀刮去土,用生布拭了,搗絞取汁一大升,和灼然好蜜四大合,溫,分為兩服,每服相去五、六里。初服得汗,汗出便瘥。此方得之岳鄂鄭中丞,鄭頃年至潁陽,因食一頓熱肉,便中暴風,外生盧氏,為潁陽尉,有此方,當時便服,得汗隨瘥,神效。又《篋中方》:風頭及腦掣痛不可禁者,摩膏主之。
取牛蒡莖葉,搗取濃汁二升,合無灰酒一升,鹽花一匙頭,煻火煎,令稠成膏,以摩痛處,風毒散自止,亦主時行頭痛。摩時須極力,令作熱,乃速效。冬月無苗,用根代之亦可。
白話文:
惡實,就是牛蒡子,生長在魯山平坦的沼澤地,現在各地都有。它的葉子像芋頭但比較長;果實像葡萄核是褐色的,外殼像栗子的外殼,小而有很多刺,老鼠經過時,會被黏住無法脫身,所以又叫做鼠黏子,也像羊背負東西一樣。牛蒡的根有非常大的,做成蔬菜食用特別有益於人。秋天採收它的種子,可以入藥使用。牛蒡的根和葉也可以新鮮搗爛,加入少許鹽,用來敷腫毒。冬天採挖牛蒡的根,蒸過後曬乾也可以入藥。
劉禹錫《傳信方》記載,治療突然中風,使用細長的牛蒡根,採收時要避風,用竹刀或荊棘刀刮去泥土,用乾淨的布擦拭乾淨,搗爛絞取汁液一大升,和熱騰騰的好蜂蜜四大合,加溫後分兩次服用,每次服用時間間隔五、六里路。第一次服用如果能發汗,汗出病就好。這個藥方是從岳鄂鄭中丞那裡得到的,鄭中丞曾經到潁陽,因為吃了一頓熱肉,就突然中風,當時外生盧氏是潁陽的縣尉,有這個藥方,馬上服用就發汗病好了,效果非常好。另外,《篋中方》記載,治療風邪引起的頭痛及腦部抽痛到無法忍受時,可以用藥膏來塗抹。
取牛蒡的莖葉,搗爛取濃汁兩升,加入無灰酒一升,鹽花一匙頭,用微火熬煮,讓它變成濃稠的膏狀,用來塗抹疼痛的地方,風邪引起的毒素就會自然消散,也可以治療時令性的頭痛。塗抹時必須用力,讓塗抹處發熱,這樣效果才會快。冬天沒有莖葉時,可以用牛蒡根代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