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頌

《本草圖經》~ 草部中品之下卷第七 (3)

回本書目錄

草部中品之下卷第七 (3)

1. 白前

白前苗似細辛而大,色白,易折;亦有葉似柳,或似芫花苗者,並高尺許。生洲渚沙磧之上,根白,長於細辛,亦似牛膝、白薇輩。今用蔓生者,味苦,非真也。二月、八月採根,曝乾。深師療久咳逆上氣,體腫,短氣,脹滿,晝夜倚壁不得臥,常作水雞聲者,白前湯主之。

白話文:

白前苗像細辛但更大,顏色白色,很容易折斷;也有葉子像柳樹,或像芫花苗的,都高約一尺多。生長在洲渚、沙磧之上,根部白色,比細辛長,也像牛膝、白薇一類。現在用的是蔓生野草,味道苦澀,不是真的白前。二月、八月採集根部,曬乾。深師用來治療久咳、逆上氣、身體浮腫、呼吸急促、腹脹,晝夜靠著牆壁才能睡覺,經常發出像水雞一樣的聲音的病人,用白前湯為主藥。

白前二兩,紫菀半夏,洗,各三兩,大戟七合,切,四物以水一斗,漬一宿,明旦煮取三升,分三服。禁食羊肉、餳,大佳。

白話文:

白前四錢,紫菀、半夏各六錢,洗淨,大戟一錢四分,切碎。將以上四物以水兩升浸泡一夜,次日早煮取七、八兩,分三次服。期間禁止吃羊肉、饅頭,效果更佳。

2. 百部

百部春生苗,作藤蔓;葉大而尖長,頗似竹葉,面青色而光;根下作撮如芋子,一撮乃十五、六枚,黃白色。二月、三月、八月採,曝乾用。古今方書治嗽多用。葛洪主卒嗽,以百部根、生薑二物,各絞汁,合煎,服二合。張文仲單用百部根,酒漬再宿,大溫,服一升,日再。

白話文:

百部在春天長出苗,呈現蔓藤狀;葉片大而尖長,很像竹葉,表面是青色且有光澤;根部形狀像芋頭,一撮有十五、十六片,色澤黃白。採收季節在二月、三月、八月,曬乾後即可使用。古今中醫方劑中,治療咳嗽多使用百部。葛洪認為百部根可以治療久咳,方法是將百部根和生薑一起榨汁,混合煎煮,服用二合。張文仲則單獨使用百部根,浸泡在酒中一晚,溫熱後服用一升,一天兩次。

《千金方》療三十年嗽,以百部根二十斤,搗絞取汁,煎之如飴,服方寸匕,日三,驗。

白話文:

《千金方》之中治療長達三十年的咳嗽,使用百部根部二十斤,搗碎後絞取汁液,煎煮成像飴糖般的膏狀,每次服用一湯匙,每日三次,有效。

3. 王瓜

王瓜,生魯地平澤田野及人家垣牆間,今處處有之。《月令》:四月王瓜生,即此也。葉似栝蔞,圓無叉缺,有刺如毛。五月開黃花;花下結子如彈丸,生青熟赤;根似葛,細而多糝,謂之土瓜根。北間者,其實累累相連,大如棗,皮黃肉白,苗葉都相似;但根狀不同耳。三月採根,陰乾。

白話文:

王瓜,生長在低窪平坦的田野以及人家圍牆之間,現在各地都有。根據《月令》一書的記載,農曆四月王瓜開始生長,就是指的這種植物。王瓜的葉子像栝蔞,但葉片呈現圓形,沒有分叉或缺口,葉面上有刺毛。五月時會開黃色的花朵,並會在花下結出果實,初長時是青色的,成熟後會變成紅色。王瓜的根部形狀類似葛根,但較細並且會長出很多小塊莖,稱之為「土瓜根」。在北方生長的王瓜,果實會一串一串地連在一起,果實長得像棗子,果皮黃色、果肉白色,植株的枝葉都與南方的王瓜相似,只是根部的形狀不同。南方王瓜的根應在三月時採收,採收後陰乾即可。

均房間人,呼為老鴉瓜,亦曰菟瓜。謹按《爾雅》曰:蔩(羊善切),菟瓜。郭璞注云:似土瓜。而土瓜自謂之藈(與睽同)菇(與姑同),又名鉤菇,蓋菟瓜別是一種也。又云:芴(音物)菲,亦謂之土瓜,自別是一物。《詩》所謂採葑採菲者,非此土瓜也。大凡物有異類同名甚多,不可不辨也。

白話文:

所有的瓜類植物,人們都稱呼它為「老鴉瓜」,也叫「菟瓜」。《爾雅》中說,「蔩(音:羊善切)」就是「菟瓜」。郭璞註解說,「菟瓜」像「土瓜」。而「土瓜」又叫做「藈(與「睽」字同音)菇(與「姑」字同音)」,又稱「鉤菇」,所以菟瓜是另一種瓜。另外,「芴(音:物)」跟「菲」,也叫「土瓜」,是一種與上述不同的瓜類植物。《詩經》中提到的「採葑採菲」,不是指的這種「土瓜」。總之,世界上有很多不同類別的東西都有相同的名字,所以我們不能不加分辨。

葛氏療面上痱瘰子用之,仍得光潤皮急,以土瓜根搗篩,漿水勻和,入夜先漿水洗面,傅藥,旦復洗之,百日光華射人。小兒四歲發黃,生搗絞汁三合,與飲,不過三飲,已。

白話文:

  1. 葛氏用於治療臉上的痱子及痤瘡的方法,能使皮膚變得光潤緊緻。具體方法如下:將冬瓜根搗碎篩出汁液,與水均勻混合。晚上先用汁液洗臉,然後塗抹藥物。第二天早上再用汁液洗臉。連續使用一百天,皮膚就會變得光滑細膩,容光煥發。
  1. 如果小孩四歲發黃,用生冬瓜汁搗碎絞汁,每次三湯匙,服用三次,即可痊癒。

白話文:

若小兒四歲黃疸,用生冬瓜汁搗碎絞汁,每次飲用三湯匙,服用三次,可痊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