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圖經》~ 草部中品之下卷第七 (2)
草部中品之下卷第七 (2)
1. 防己
防己,生漢中川穀,今黔中亦有之。但漢中出者,破之文作車輻解,黃實而香,莖梗甚嫩,苗葉小類牽牛。折其莖,一頭吹之,氣從中貫,如木通類。它處者青白虛軟,又有腥氣,皮皺,上有丁足子,名木防己。二月、八月採,陰乾用。木防己雖今不入藥,而古方亦通用之。
白話文:
防己,生長在漢中的川穀地區,現在黔中也有出產。但是,漢中產的防己,斷開後紋路像車輻條一樣,果實黃色且香,莖稈非常嫩,幼苗和葉子像牽牛花。折斷它的莖,從一端吹氣,氣可以從中間貫通,就像木通一樣。其他地方產的防己青白色,虛軟,有腥味,皮皺,上有小刺,叫做木防己。防己在二月和八月採收,陰乾後使用。木防己雖然現在不入藥,但古代方劑也通用它。
張仲景治傷寒有增減木防己湯,及防己地黃、五物防己、黃耆六物等湯。深師療膈間支滿,其人喘滿心下痞堅,面黧黑,其脈沉緊,得之數十日吐下之乃愈。木防己湯主之。木防己二兩,石膏二枚(雞子大,碎,綿裹),桂心二兩,人參四兩,四物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分再服,虛者便愈。實者三日復發汗,至三日復不愈者,宜去石膏,加芒硝三合。
白話文:
張仲景治療傷寒,有増減木防己湯、防己地黃湯、五物防己湯、黃耆六物湯等藥方。他精通治療隔間支滿症。這種症狀的患者會喘滿、心下痞堅、面色黧黑,脈象沉緊。得病數十天後,吐下才能治癒。木防己湯是主要治療藥方。木防己二兩、石膏二枚(雞蛋大小,搗碎,用紗布包裹)、桂心二兩、人參四兩。四種藥材加水六升,煮取二升,分兩次服用。虛證患者服用後即可痊癒。實證患者三日後再發汗,至三日後仍未痊癒,則應去除石膏,加入芒硝三合。
以水六升煮三味,取二升,去滓,內芒硝,分再服,微下利則愈。禁生蔥。孫思邈療遺溺,小溲澀,亦用三物木防己湯。
白話文:
把水六升煮三味藥材,取兩升,過濾掉藥渣,加入芒硝,分二次服用,稍微有點腹瀉就好了。就不能吃生蔥了。孫思邈拿它來治療遺尿症,小便澀滯,也用三種藥材來治療木防己湯。
2. 澤蘭
澤蘭,生汝南諸大澤旁,今荊、徐、隨、壽、蜀、梧州、河中府皆有之。根紫黑色,如粟根;二月生苗,高二、三尺;莖稈青紫色,作四稜;葉生相對,如薄荷,微香;七月開花,帶紫白色,萼通紫色,亦似薄荷花。三月採苗,陰乾。荊湖、嶺南人家多種之。壽州出者無花子。
白話文:
澤蘭,生長在汝南等地的眾多湖泊旁,現在荊州、徐州、隨州、壽州、蜀州、梧州、河中府都有。它的根是紫黑色,像小米的根;二月生長幼苗,幼苗可以長到二、三尺高;它的莖稈是青紫色的,有四個稜角;葉子相對生長,像薄荷,有微香;七月開花,花朵帶有紫白色,花萼是通透的紫色,花朵也像薄荷花。三月採摘幼苗,在陰涼處曬乾。荊湖、嶺南的人家大多種植它。壽州產的澤蘭沒有花子。
此與蘭草大抵相類,但蘭草生水旁,葉光潤,陰小紫,五、六月盛。而澤蘭生水澤中,及下濕地,葉尖,微有毛,不光潤,方莖紫節,七月、八月初採,微辛,此為異耳。今婦人方中最急用也。又有一種馬蘭,生水澤旁,頗似澤蘭,而氣臭味辛,亦主破血,補金創,斷下血。
白話文:
澤蘭與蘭草大致相似,但蘭草生長在水邊,葉子光滑有光澤,花朵為紫色,在五、六月盛開。而澤蘭生長在水澤中或潮濕的土地上,葉子尖細,略有絨毛,葉片不光滑,莖部呈現方形,節點為紫色,在七月、八月初採摘,味道微辛,這是它們的區別。現在婦女方劑中經常使用澤蘭。還有一種馬蘭,生長在水澤旁,很像澤蘭,但氣味刺鼻且辛辣,也具有破血、補金創、止下血的功效。
陳藏器以為《楚辭》所喻惡草即是也,北人呼為紫菊,以其花似菊也。又有一種山蘭,生山側,似劉寄奴,葉無椏,不對生,花心微黃赤,亦能破血,皆可用。
白話文:
陳藏器認為《楚辭》中所說的惡草就是它,北方人稱它為紫菊,是因為它的花朵像菊花。還有一種山蘭,生長在山坡上,形狀像劉寄奴,葉子沒有枝椏,不對稱生長,花心微黃偏赤,也有破血的作用,都可以使用。
3. 馬蘭
馬蘭,文具澤蘭條下。
白話文:
澤蘭,味酸、性寒,無毒。具有消散腫塊、止血、治療外傷的作用。
4. 地榆
地榆,生桐柏及冤句山谷,今處處有之。宿根三月內生,苗初生布地,莖直,高三、四尺;對分出葉,葉似榆少狹,細長,作鋸齒狀,青色;七月開花如椹子,紫黑色;根外黑裡紅,似柳根。二月、八月採,曝乾。葉不用,山人乏茗時,採此葉作飲亦好,古斷下方多用之。葛氏載徐平療下血二十年者,取地榆、鼠尾草各三兩、水二升,煮半,頓服。
白話文:
地榆這種草,主要生長在桐柏山和冤句山谷的附近,現在各地都有分佈。地榆是多年生草本植物,在三月時生長,幼苗剛開始生長的時候,枝葉會鋪滿地面生長,莖直立,可以長到三、四尺高;葉片對生,長得像榆葉但比較窄,細長,有鋸齒狀的邊緣,葉片顏色是青綠色;七月時開花,花朵像椹子,顏色是紫黑色;地榆的根部外面是黑色的,裡面是紅色的,形狀類似柳樹的根。地榆在 二月和八月採收,採收後必須晾曬乾燥。地榆的葉子一般不食用,但在山區,人們在沒有茶葉的時候,也會採摘地榆的葉子來沖泡飲用。在古時候,地榆常被用於治療各種疾病。葛氏記載:徐平曾經治療一位患有下血癥二十年的患者,他使用地榆和鼠尾草,每種三兩,加水二升,煮到剩下一半,然後讓患者一次服下。
不斷水漬屋塵,飲一小杯投之,不過重作乃愈。小兒疳痢,亦單煮汁如飴糖,與服便已。又毒蛇螫人,搗新根,取汁飲,兼以漬瘡良。崔元亮《海上方》,赤白下骨立者,地榆一斤,水三升,煮取一升半,去滓,再煎如稠餳,絞濾,空腹服三合,日再。
白話文:
-
使用水不斷地浸泡房屋中的灰塵,並飲用一小杯浸泡液,這樣做能治癒房屋灰塵積水引起的不適,並能治療小兒疳積痢疾,只需單獨煮出汁液,使其濃稠如糖漿,服用即可痊癒。
-
又能治療毒蛇螫咬傷人,將新鮮的地榆根搗碎,取汁飲用,並同時將傷口浸泡在汁液中,效果很好。
-
崔元亮的《海上方》中記載,赤白痢下骨立的患者,可以使用地榆一斤和三升水一起煮,直到煮成一升半的汁液,去除渣滓後再煎煮,直到汁液濃稠如粥,服用三合,每天服用兩次,空腹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