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頌

《本草圖經》~ 草部中品之上卷第六 (1)

回本書目錄

草部中品之上卷第六 (1)

1. 當歸

當歸,生隴西川穀,今川蜀、陝西諸郡及江寧府、滁州皆有之,以蜀中者為勝。春生苗,綠葉有三瓣;七、八月開花,似蒔蘿,淺紫色;根黑黃色。二月、八月採根,陰乾。然苗有二種,都類芎藭,而葉有大小為異,莖梗比芎藭甚卑下,根亦二種,大葉名馬尾當歸,細葉名蠶頭當歸,大抵以肉厚而不枯者為勝。謹按《爾雅》云:薜(布革切),山蘄(古芹字巨斤切)。

白話文:

當歸,生長在隴西川穀,現在四川、陝西各郡,以及江寧府、滁州都有,以四川的當歸最好。春天生出幼苗,綠色的葉子有三個花瓣;七、八月開花,像蒔蘿,淺紫色;根是黑黃色。二月、八月採收根部,陰乾儲藏。但是當歸幼苗有兩種,都類似芎藭,葉子的大小不同,莖稈比芎藭矮小,根部也有兩種,大葉的叫馬尾當歸,細葉的叫蠶頭當歸,總的來說,以肉質肥厚、不枯萎的當歸品質較佳。根據《爾雅》記載:薜(布革切),山蘄(古芹字巨斤切)。

郭璞注引《廣雅》云:山蘄,當歸也。似蘄而粗大。釋曰:《說文》云:蘄草也。生山中者名薜,一名山蘄。然則當歸芹類也。在平地者名芹,生山中而粗大者,名當歸也。

白話文:

郭璞在注釋《廣雅》時說:山蘄就是當歸。它和蘄草相似,但更粗壯。解釋說:《說文》中說:蘄是草。長在山中的叫薜,另一個名字是山蘄。那麼當歸就是芹菜類的植物。長在平地上的叫芹菜,長在山中且粗壯的,就叫當歸。

2. 秦艽

秦艽,生飛烏山谷,今河陝州軍多有之。根土黃色,而相交糾,長一尺以來,粗細不等;枝稈高五、六寸。葉婆娑,連莖梗俱青色,如萵苣葉;六月中開花紫色,似葛花,當月結子。每於春秋採根,陰乾。《正元廣利方》:療黃,心煩熱,口乾,皮肉皆黃。以秦艽十二分,牛乳一大升,同煮,取七合,去滓,分溫再服,瘥。

白話文:

秦艽,生長在飛烏山谷,現在河陝州軍有多生長。根土黃色,相互糾結,長一尺以上,粗細不等;枝稈高五、六寸。葉子婆娑,莖梗都是青色,像萵苣葉;六月中開花紫色,像葛花,當月結果。每逢春秋採根,陰乾。《正元廣利方》記載:治療黃疸,心煩熱,口乾,皮肉皆黃。以秦艽十二分,牛乳一大升,同煮,取七合,去渣,分兩次溫熱服用,可治癒。

此方出於許仁則。又崔元亮《集驗方》;凡發背疑似者,須便服秦艽牛乳煎,當得快利三五行,即瘥。法並同此。又治黃方,用秦艽一大兩,細銼,作兩貼子,以上好酒一升,每貼半升,酒絞,取汁,去滓,空腹分兩服,或利便止就中,好酒人易治。凡黃有數種:傷酒曰酒黃;夜食,誤食鼠糞亦作黃;因勞發黃多痰涕,目有赤脈,日益憔悴,或面赤、噁心者是。元亮用之,及治人皆得力,極效。

秦艽須用新好羅文者。

白話文:

此方是出於許仁則和崔元亮《集驗方》的。凡是背部發炎,懷疑是黃疸的,應當立即服用秦艽牛乳煎服,應當會在幾天之內快速地痊癒。做法同上。又治療黃疸,使用一大兩秦艽,切碎,製成兩副藥貼,以上好的酒一升,每副藥貼半升,將酒絞出,取汁,去除渣滓,空腹分兩次服用,或者利便止就喝完,容易治癒喜歡喝酒的人。黃疸共有幾種:傷酒造成的黃疸稱為酒黃;夜間進食,誤食了鼠糞也會造成黃疸;由於勞累發生的黃疸,痰液較多,眼睛具有紅色的脈絡,日漸憔悴,或面紅、噁心的都是。元亮使用過,及治療的人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秦艽須用新採且品質優良的上等羅文者。

3. 黃芩

黃芩,生秭歸山谷及冤句,今川蜀、河東、陝西近郡皆有之。苗長尺余、莖稈粗如箸;葉從地四面作叢生,類紫草,高一尺許,亦有獨莖者,葉細長青色,兩兩相對;六月開紫花;根黃,如知母粗細,長四、五寸。二月、八月採根,曝乾用之。《吳普本草》云:黃芩又名印頭,一名內虛。

白話文:

黃芩,生長在秭歸山谷和冤句,現在川蜀、河東、陝西附近的郡縣都有。苗長一尺多,莖稈和筷子一樣粗;葉子從地面四面叢生,像紫草,高一尺左右,也有獨莖的,葉子細長青色,兩兩相對;六月開紫花;根黃,像知母一樣粗細,長四、五寸。二月、八月採根,曬乾後使用。《吳普本草》說:黃芩又名印頭,一名內虛。

二月生,赤黃。葉兩兩四四相值;其莖空中,或方圓,高三、四尺;花紫紅赤。五月實黑;根黃,二月、九月採,與今所有小異。張仲景治傷寒心下痞滿,瀉心湯,四方皆用黃芩,以其主諸熱,利小腸故也。又太陽病下之,利不止,有葛根黃芩黃連湯,及主妊娠安胎散,亦多用黃芩。

白話文:

在二月份生長,莖葉呈赤黃色。葉片兩兩相對,成四方形排列;莖部伸展在空中,有的呈方形,有的呈圓形,高度可達三、四尺;花朵呈紫紅色或紅色。果實在五月成熟,呈黑色;根部呈黃色。在二月和九月採摘,與現在的小有差異。張仲景在治療傷寒時,如果患者出現心下痞滿的症狀,就會使用瀉心湯,而其中都會用到黃芩,因為黃芩具有清熱、利小腸的作用。此外,對於太陽病引起的腹瀉不止,張仲景會使用葛根、黃芩、黃連湯;而用於治療妊娠安胎的散劑中,也多會用到黃芩。

今醫家嘗用有效者因著之。又《千金方》巴郡太守奏加減三黃丸,療男子五勞七傷,消渴,不生肌肉,婦人帶下手足寒熱者。春三月,黃芩四兩,大黃三兩,黃連四兩;夏三月,黃芩六兩,大黃一兩,黃連七兩;秋三月,黃芩六兩,大黃二兩,黃連三兩;冬三月,黃芩三兩,大黃五兩,黃連二兩。

白話文:

現在的醫生經常使用過往有效的方法,因此記載下來。另外,《千金方》中記載了巴郡太守奏請加減的三黃丸,用於治療男性的五勞七傷、消渴症,不長肌肉,女性的帶下和手腳冰冷發熱等症狀。春天三個月,黃芩四兩,大黃三兩,黃連四兩;夏天三個月,黃芩六兩,大黃一兩,黃連七兩;秋天三個月,黃芩六兩,大黃二兩,黃連三兩;冬天三個月,黃芩三兩,大黃五兩,黃連二兩。

三物隨時合搗,下篩,蜜丸,大如烏豆,米飲服五丸,日三,不知稍增七丸,服一月,病愈。久服,走及奔馬近頻有驗。食禁豬肉。又陶隱居云:黃芩圓者,名子芩。仲景治雜病方多用之。

白話文:

將三種藥材隨時搗碎,過篩,加蜂蜜做成丸劑,每顆丸劑大小如烏豆。用米湯送服五丸,每天三次,不知道多少就漸漸增加到七丸,連續服用一個月,疾病就會痊癒。長期服用,即使快跑的馬也追不上,最近驗證有效。飲食要禁忌豬肉。此外,據陶隱居說:黃芩圓的,名叫子芩。仲景治療各種疾病的方劑中,經常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