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頌

《本草圖經》~ 草部上品之下卷第五 (9)

回本書目錄

草部上品之下卷第五 (9)

1. 五味子

五味子,生齊山山谷及代郡,今河東、陝西州郡尤多,而杭越間亦有。春初生苗,引赤蔓於高木,其長六、七尺;葉尖圓似杏葉;三、四月開黃白花,類小蓮花。七月成實,如豌豆許大,生青熟紅紫。《爾雅》云:菋,荎藸。注云:五味也。蔓生,子叢莖端。疏云:一名菋,一名荎藸。

今有數種,大抵相近,而以味甘者為佳;八月採,陰乾用。一說小顆皮皺泡者,有白色鹽霜一重,其味酸、咸、苦、辛、甘,味全者真也。《千金·月令》:五月宜服五味湯。取五味子一大合,以木杵臼細搗之。置小瓷瓶中,以百沸湯投之,入少蜜,即密封頭,置火邊良久,湯成,堪飲。

白話文:

五味子生長在齊山山谷和代郡一帶,現在河東、陝西等地的州郡更多,杭州、越州一帶也有。春天初長出幼苗,紅色的藤蔓攀附在高大的樹木上,可以長到六、七尺長;葉子尖端呈圓形,像杏葉;三、四月開黃白色的花,像小小的蓮花。七月結成果實,像豌豆那麽大,生的時候是青色,成熟後變成紅色或紫色。《爾雅》說:「菋,就是荎藸。」注釋說:「因為有五種味道。」藤蔓生長,果實長在莖的末端。註疏說:它又叫菋,又叫荎藸。

現在有許多種類,大致上都差不多,其中以味道甘甜的為佳;八月採收,陰乾後使用。還有一種說法,說顆粒小、外皮皺縮、有白色鹽霜的,這種五味子味道有酸、鹹、苦、辛、甘五種,五味俱全才是真的。《千金方·月令》說:五月適合服用五味湯。取一大合五味子,用木杵臼仔細搗碎。放入小瓷瓶中,倒入滾燙的開水,再加入少許蜂蜜,立即密封瓶口,放在火邊一段時間,湯就做成了,可以飲用。

2. 旋花

旋(徐願切)花,生豫州平澤,今處處皆有之。蘇恭云:此即平澤所生旋葍(音福)是也。其根似筋,故一名筋根。《別錄》云:根主續筋,故南人皆呼為續筋根。苗作叢蔓,葉似山芋而狹長;花白,夏秋生遍田野;根無毛節,蒸煮堪啖,甚甘美。五月採花,陰乾。二月、八月採根,日乾。

花今不見用者,下品有旋(徐元切)復花,與此殊別。人疑其相近,殊無謂也。《救急方》續斷筋法:取旋葍草根,淨洗去土,搗,量瘡大小敷之,日一、二易之,乃瘥止。一名肫腸草,俗謂鼓子花也。黔南出一種旋花,粗莖,大葉,無花,不作蔓,恐別是一物也。

白話文:

旋花這種植物,生長在古代豫州平坦的沼澤地帶,現在到處都有。蘇恭說,這種就是生長在平坦沼澤的旋葍。它的根部像筋一樣,所以又叫做筋根。《別錄》記載,它的根主要用於接續筋骨,所以南方人都叫它續筋根。它的莖蔓生呈叢狀,葉子像山芋但較為狹長;花是白色的,在夏秋季節生長於田野間;根部沒有毛和節,蒸煮後可以食用,味道很甜美。五月採花,陰乾。二月、八月採根,曬乾。

現在旋花的花沒有人使用,中藥材中品質較差的有旋覆花,與旋花不一樣。人們懷疑它們很相似,其實不是這樣。《救急方》記載接續斷筋的方法:取旋葍草的根,洗淨去除泥土,搗爛,根據傷口大小敷在上面,每天換一到兩次,直到傷口癒合。它又叫做肫腸草,俗稱鼓子花。貴州南部出產一種旋花,莖很粗,葉子很大,沒有花,不蔓生,可能又是另一種植物。

3. 地不容

地不容,生戎州。味苦,大寒,無毒。蔓生,葉青,如杏葉而大,厚硬,凌冬不凋;無花實;根黃白色,外皮微粗褐,累累相連,如藥實而圓大。採無時。能解蠱毒,闢瘴氣,治咽喉閉塞。鄉人亦呼為解毒子。

白話文:

地不容這種植物,生長在戎州一帶。味道苦,屬性大寒,沒有毒性。它是藤蔓植物,葉子是青色的,像杏葉但更大片,厚且堅硬,冬天也不會凋零;不會開花也不會結果;根部是黃白色的,外皮稍微粗糙呈褐色,一個個相連在一起,像藥材的果實一樣圓而大。採集沒有特定的時間限制。它能解蠱毒,驅除瘴氣,治療咽喉腫痛堵塞。鄉下人也稱它為解毒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