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頌

《本草圖經》~ 草部上品之下卷第五 (7)

回本書目錄

草部上品之下卷第五 (7)

1. 芎藭

芎藭今關陝、蜀川、江東山中亦有之,而以蜀川者為勝。其苗四、五月間生。葉似芹、胡荽、蛇床輩,作叢而莖細。《淮南子》所謂夫亂人者,若芎藭之與藁本,蛇床之與蘼蕪是也。其葉倍香,或蒔於園庭,則芬馨滿徑。江東、蜀川人採其葉作飲香,云可以已泄瀉。七、八月開白花。

根堅瘦,黃黑色。三月、四月採,曝乾。一云:九月、十月採為佳。三月、四月非時也。關中所出者,俗呼為京芎,並通用惟貴。形塊重實,作雀腦狀者,謂之雀腦芎,此最有力也。蘼蕪一名蘄(古芹字,巨斤切),古方單用芎藭含咀,以主口齒疾。近世,或蜜和作指大丸,欲寢服之,治風痰殊佳。

白話文:

芎藭這種藥材,現在在關陝、四川、長江以東的山區都有生長,但以四川產的品質最好。它的幼苗在四、五月間生長,葉子像芹菜、胡荽、蛇床等植物,叢生成長,莖很細。《淮南子》所說的那些混淆視聽的人,就像芎藭和藁本、蛇床和蘼蕪這些外觀相似的植物一樣。芎藭的葉子氣味特別香,有人把它種在庭院裡,香氣就能瀰漫整個小路。長江以東和四川的人民採摘它的葉子用來泡茶喝,說可以止瀉。它在七、八月開白色的花。

芎藭的根部堅硬而且細瘦,呈黃黑色。一般在三、四月採收,曬乾。也有一種說法認為在九、十月採收品質最佳,三、四月採收則不是好時機。關中地區出產的芎藭,俗稱「京芎」,品質很好,也普遍被使用,但價格比較貴。外形呈塊狀,厚實,形狀像麻雀腦袋的,叫做「雀腦芎」,藥效最強。蘼蕪又叫蘄,古代的配方會單獨使用芎藭來咀嚼,主要用來治療口腔和牙齒的疾病。近代,有人將芎藭用蜂蜜調和製成手指般大小的藥丸,在睡前服用,治療風痰的效果非常好。

2. 蘼蕪

蘼蕪,文具芎藭條下。

白話文:

蘼蕪,它的產地和芎藭是同一個地方。

3. 續斷

續斷三月以後生苗,稈四稜,似苧麻;葉亦類之,兩兩相對而生;四月開花,紅白色,似益母花;根如大薊,赤黃色。七月、八月採。謹按《範汪方》云:續斷即是馬薊,與小薊菜相似,但大於小薊耳。葉似旁翁菜而小厚,兩邊有刺,刺人。其花紫色,與今越州者相類。而市之貨者,亦有數種,少能辨其粗良。醫人用之,但以節節斷、皮黃皺者為真。

白話文:

續斷在農曆三月之後開始長出幼苗,莖呈現四方形,外形類似苧麻;葉子也和苧麻相似,兩兩相對生長。農曆四月開花,花色紅白色,形狀像益母草的花;根部則像大薊,呈赤黃色。在農曆七月、八月採收。考據《範汪方》記載,續斷就是馬薊,和稱為小薊的野菜相似,只是比小薊大。葉子像旁翁菜但比較小而厚,兩邊有刺,會刺傷人。它的花是紫色的,和現在越州產的續斷相似。而市面上販售的續斷也有好幾種,很少人能分辨品質的好壞。醫生使用續斷時,只選擇莖節一節一節斷開、外皮呈黃色且有皺摺的才是真正的續斷。

4. 雲實

雲實,生河間川穀。高五、六尺,葉如槐而狹長,枝上有刺。苗名臭草,又名羊石子草。花黃白色,實若麻子大,黃黑色,俗名馬豆。十月採,曝乾用。今三月、四月採苗;五月、六月採實,實過時即枯落。治瘧藥中多用之。

白話文:

雲實這種植物,生長在河間地區的山谷中。植株高約五、六尺,葉子像槐樹葉但較為狹長,枝條上有刺。幼苗叫做臭草,又名羊石子草。花朵是黃白色,果實像麻子般大小,呈黃黑色,俗稱馬豆。在十月採收果實,曬乾後使用。現在則是在三、四月採收幼苗;五、六月採收果實,果實過了時節就會枯萎掉落。這種植物在治療瘧疾的藥物中常常被使用。

5. 徐長卿

徐長卿,生泰山山岩谷及隴西,今淄、齊、淮、泗間亦有之。三月生青苗;葉似小桑,兩兩相當,而有光潤;七、八月著子,似蘿摩而小;九月苗黃,十月而枯,根黃色,似細辛微粗長,有臊氣。三月、四月採,一名別仙蹤。

白話文:

徐長卿這種植物,生長在泰山的山崖山谷以及隴西一帶,現在淄州、齊州、淮河、泗水一帶也有。三月長出青綠色的幼苗;葉子像小桑樹葉,兩兩相對生長,而且有光澤潤滑;七、八月結果,果實像蘿摩,但是比較小;九月幼苗變黃,十月就枯萎了。它的根是黃色的,像細辛,稍微粗長一些,有股腥臊味。三、四月可以採收,它還有一個別名叫別仙蹤。

6. 杜若

杜若良薑而小辛味。子如豆蔻。二月、八月採根,曝乾用。謹按此草,一名杜蘅。而中品自有杜蘅條。杜蘅,《爾雅》所謂土滷者也。杜若,《廣雅》所謂楚衡者也。其類自別,然古人多相雜引用。《九歌》云:採芳洲兮杜若。又《離騷》云:雜杜蘅與芳芷。王逸輩皆不分別,但云香草也。古方或用,而今人罕使,故亦少有識之者。

白話文:

杜若這種植物,味道像是良薑但稍微辛辣一點。它的果實像豆蔻。通常在二月和八月採集根部,曬乾後使用。仔細研究這種草,它有一個別名叫杜蘅。但《神農本草經》中已經有單獨的杜蘅條目。杜蘅,《爾雅》書中稱之為「土滷」。而杜若,《廣雅》書中稱之為「楚蘅」。它們是不同的植物種類,但是古代的人常常將它們混淆使用。《九歌》中說:「在長滿香草的洲渚上採摘杜若。」《離騷》也說:「把杜蘅和白芷混在一起。」王逸等人都沒有區分它們,只把它們都當作香草。古代的藥方中有時會使用杜若,但現在很少有人用,所以認識它的人也很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