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頌

《本草圖經》~ 草部上品之上卷第四 (14)

回本書目錄

草部上品之上卷第四 (14)

1. 龍膽

龍膽,生齊朐山谷及冤句,今近道亦有之。宿根黃白色,下抽根十餘本,類牛膝;直上生苗,高尺余。四月生葉似柳葉而細,莖如小竹枝;七月開花如牽牛花,作鈴鐸形,青碧色;冬後結子,苗便枯。二月、八月、十一月、十二月採根,陰乾,俗呼為草龍膽。浙中又有山龍膽草,味苦澀,取根細銼,用生薑自然汁浸一宿,去其性,焙乾,搗,水煎一錢匕,溫服之。治四肢疼痛。

白話文:

龍膽草,生長在齊朐山谷和冤句,現在靠近道路的地方也有。宿根黃白色,根部有十幾條,類似牛膝;直接向上生長,高度一尺多。四月生長,葉子像柳葉,但更細長,莖像細小的竹枝;七月開花,花朵像牽牛花,呈鐘形,青綠色;冬季後結出果實,然後枯萎。在二月、八月、十一月和十二月採摘根部,陰乾,俗稱草龍膽。浙中還有山龍膽草,苦澀,取根部細銼,用生薑汁浸泡一夜,去除其性,焙乾,搗碎,水煎一錢匕,溫服。可治療四肢疼痛。

採無時候,葉經霜雪不凋,此同類而別種也。古方治疸多用之。《集驗方》谷疸丸苦參三兩,龍膽一兩,二物下篩,牛膽和丸,先食以麥飲服之,如梧子五丸,日三,不知稍增。《刪繁方》:治勞疸,同用此龍膽,加至二兩,更增梔子三七枚,三物同篩,搗、丸以豬膽,服如前法,以飲下之。其說云:勞疸者,因勞為名;谷疸者,因食而勞也。

白話文:

在沒有採收的時候,葉子經歷霜雪也不凋落,這是同一種類但不同品種的苦參。古方中治療疸病的藥方多使用它。《集驗方》中的谷疸丸,配方是苦參三兩,龍膽一兩,這兩種藥材研磨成粉末,用牛膽汁和丸,在吃飯前用麥子湯送服,每次五丸,一天三次,不知道效用如何可以逐漸增加。《刪繁方》中:治療勞疸,也使用這種龍膽,加到二兩,再增加梔子仁三到七枚,三種藥材混合研磨成粉末,搗碎後做成丸劑,用豬膽汁送服,服用方法同上。書中說:勞疸,是因為勞累而得名;谷疸,是因為飲食而勞累而得名。

2. 菟絲子

菟絲子,生朝鮮川澤田野,今近京亦有之,以冤句者為勝。夏生苗,如絲綜蔓延草木之上,或云無根,假氣而生;六、七月結實,極細如蠶子,土黃色。九月收採,曝乾。得酒良。其實有二種:色黃而細者,名赤網。色淺而大者,名菟累。其功用並同。謹按《爾雅》云:唐、蒙,女蘿。

白話文:

菟絲子,生長在朝鮮、川澤、田野,現在京畿附近也有,以冤句產的為佳。夏季生苗,像絲線一樣蔓延在草木之上,有人說它沒有根,寄附於其他植物而生;六、七月結果,果實極細,像蠶子,土黃色。九月採收,曬乾。用酒來浸泡效果很好。它的果實有兩種:顏色黃而細小的,叫赤網;顏色淺而大的,叫菟累。它們的功效相同。謹按《爾雅》說:唐、蒙,就是女蘿。

女蘿,菟絲。釋曰:唐也,蒙也,女蘿也,菟絲也,一物四名。而《本經》並以唐蒙為一名。又《詩》云:蔦與女蘿。《毛傳》云:女蘿,菟絲也。陸機云:今合藥菟絲也。而《本經》菟絲,無女蘿之名。別有松蘿條,一名女蘿,自是木類寄生松上者,亦如菟絲寄生草上,豈二物同名,《本經》脫漏乎?又書傳多雲:菟絲無根,其根不屬地。今觀其苗,初生才若絲,遍地不能自起,得他草梗,則纏繞隨而上生。

白話文:

女蘿,又稱菟絲。古籍中,唐、蒙、女蘿、菟絲皆為一種植物。而《本經》將唐蒙作另一種植物。此外,《詩經》有云:蔦與女蘿。《毛傳》解釋:女蘿,即菟絲。陸機也說:現在藥用的菟絲就是女蘿。然而《本經》中的菟絲,卻沒有女蘿這個名字。此外有一種松蘿,又稱女蘿,是寄生在松樹上的木本植物,就像菟絲寄生在草本植物上,難道這兩種植物同名,《本經》記載遺漏了嗎?另外,《書經》和《傳》中多雲:菟絲沒有根,它的根不著地。如今觀察它的幼苗,剛長出來的時候像絲一樣細,在遍地生長的植物中無法自行站立,一旦找到其他植物的莖稈,就會纏繞並跟著向上生長。

其根漸絕於地而寄空中,信書傳之說不謬矣。然云:上有菟絲,下有茯苓。茯苓抽,則菟絲死。又云:菟絲初生之根,其形似菟,掘取剖其血,以和丹服之。今人未見其如此者,豈自一類乎?仙方多單服者,取實酒浸,曝乾,再浸又曝,令酒盡,篩末,酒服。久而彌佳,兼明目。

白話文:

菟絲子的根逐漸絕於地表而寄居在空中,古書上的記載確實不假。有人說:菟絲子上面有菟絲,下面有茯苓。茯苓抽取出來,菟絲就會死。又說:菟絲子剛生出來的根,形狀很像菟絲,挖取出來剖開它的血,然後和丹藥一起服用。現在的人還沒有見過這種情況,難道菟絲子也是分類別的嗎?仙人開的藥方大多數都有單獨服用的,把它們浸泡在真正的酒裡,曬乾,再浸泡再曬,等酒液都浸沒了,過濾掉渣子,用酒服下。時間越久越好,而且能明目。

其苗生研汁,塗面斑,神效。

白話文:

此草苗研成汁液塗抹於臉部斑點處,效果顯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