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頌

《本草圖經》~ 玉石下品卷第三 (4)

回本書目錄

玉石下品卷第三 (4)

1. 伏龍肝

伏龍肝,文具石灰條下。

白話文:

伏龍肝

功效: 止血,化瘀,消腫,定痛,強筋健骨。

應用: 跌打損傷,腫痛,吐血,衄血,經血過多,惡露不止,風濕關痛,骨折。

文具(石灰)

功效: 收斂固澀,殺蟲,消炎,止痛。

應用: 腳氣,濕疹,水火燙傷,皮膚潰爛,牙齦出血。

2. 鐺墨

鐺墨,文具石灰條下。

白話文:

中醫古代文字:

鐺墨,文具。

現代白話文:

鐺墨,是一種文具。

3. 東壁土

東壁土,文具石灰條下。

白話文:

東壁土

藥材:石灰

現代白話文:石灰是一種礦物,呈白色或灰白色塊狀。

4. 梁上塵

梁上塵,文具石灰條下。

白話文:

樑上塵

石灰

石灰,味辛溫,無毒。主下氣破積,消癭瘤,逐水氣,解諸毒。用治積滯,脹滿,泄瀉,水腫,腳氣,喉痹,瘰癧,風疹瘙癢。

5. 冬灰

冬灰,文具石灰條下。

白話文:

冬灰

冬灰,別名石膏、石膽、石灰。

性味

甘、寒,無毒,歸肺、胃經。

功效

清熱解毒,散結消炎,止痛止血。

主治

  • **內科:**肺熱咳嗽,口瘡喉痛,暑熱中暑,胃熱嘔吐,虛火便血。
  • **外科:**瘡瘍腫毒,火傷燙傷,毒蛇咬傷。

用法用量

內服:研末,每次 3-9 克,溫開水送服。

外用:研末敷患處。

注意事項

  • 脾胃虛寒者慎用。
  • 久服傷腎,宜短期服用。

6. 煅灶灰

煅灶灰,文具石灰條下。

白話文:

煅竈灰,文具(石灰)條下。

7. 硇砂

硇砂,出西戎,今西涼、夏國及河東、陝西近邊州郡亦有之。然西戎來者,顆塊光明,大者如拳,重三、五兩,小者如指面,入藥最緊。邊界出者,雜碎如麻豆粒,又夾砂石,用之須飛,澄去土石訖,亦無力,彼人謂之氣砂。此藥近出唐世,而方書著古人單服一味伏火,作丸子,亦有兼硫黃、馬牙硝輩合餌者,不知方出何時,殊非古法。

白話文:

硇砂(硃砂):原產於西域,現在西涼、夏國,以及靠近河東、陝西邊境的州郡也有出產。但是西域產的硇砂顆粒光亮,大的像拳頭,重三、五兩,小的如指端,入藥最為緊要。邊界出產的硇砂,碎小如麻豆粒,還夾雜著砂石,使用前必須過濾,清除雜質後才能使用,效果也比較差,當地人稱之為氣砂。這種藥在唐代才開始使用,古書上記載古人通常單獨服用此藥,把它研磨成粉末,做成藥丸服用。也有人把硫磺、馬牙硝等藥物混在一起食用,但是不知道這種方法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的,與古法大不相同。

此本攻積聚之物,熱而有毒,多食腐壞人腸胃,生用又能化人心為血,固非平居可餌者,而西土人用淹肉,炙以當鹽食之無害,蓋積習之久。若魏武啖野葛不毒之義也。又名北庭砂,又名狄鹽。《本經》云柔金銀,可為焊藥。今人作焊藥,乃用鵬砂,鵬砂出於南海,性溫、平。

白話文:

這種藥物可以攻積聚之物,具有熱毒,大量食用會腐壞人的腸胃,生用又能使人心血化膿,所以平常不能隨便食用。然而西域的人們用醃肉,烤熟以後當鹽來吃,也沒有害處,蓋因他們食用久了,已成習慣。就像魏武帝食用野葛不中毒的道理一樣。這種藥物又叫北庭砂,還叫狄鹽。《本經》上說,這種藥物可以使金銀柔軟,可以做焊藥。現在人們製作焊藥,使用的是鵬砂,鵬砂產於南海,性情溫和、平和。

今醫家治咽喉,最為要切,其狀甚光瑩,亦有極大塊者,諸方亦稀用。

白話文:

如今的醫家在治療咽喉疾病時,最重要的是切除病變。病變的表面非常光滑明亮,也有非常大的塊狀病變,各家的醫方很少使用這些治療方法。

8. 蓬砂

蓬砂,文具硇砂條下。

白話文:

蓬砂,又稱硇砂,是一種產自海中的砂石,質地堅硬緻密。

功效:

  1. **收斂固澀:**可治療腹瀉、遺尿、白帶過多等症狀。
  2. **止血:**可用於治療外傷出血、咯血等症狀。
  3. **清熱解毒:**可治療暑熱引起的發燒、口渴、咽喉腫痛等症狀。
  4. **化痰止咳:**可用於治療痰多咳嗽等症狀。
  5. **利水消腫:**可治療水腫、小便不利等症狀。

9. 姜石

姜石,生土石間,齊州歷城來者良,所在亦有,今惟出齊州。其狀如姜,有五種,用色白者,以爛而不磣者好。採無時。崔氏療丁腫,單用白姜石末,和雞子清敷之,丁自出。乳癰塗之亦善。大凡石類,多主癰疽,北齊馬嗣明醫楊遵彥背瘡,取粗理黃石如鵝卵大,猛烈火燒令赤,內釅醋中,因有屑落醋里,頻燒淬石,至盡,取屑曝乾,搗篩和醋塗之,立愈。劉禹錫謂之煉石法:用之敷瘡腫無不愈者。

白話文:

姜石,生長在土石之間,齊州歷城出產的品質好,其他地方也有產出,但現在只有齊州出產。它的形狀像生薑,有五種,用白色的,以柔軟不堅硬的為好。採摘沒有特定的時間。崔氏治療丁腫,只用白姜石末,與雞蛋清混合敷上,丁腫自然消失。乳癰塗抹它也有效。通常石類藥材,大多主治癰疽,北齊馬嗣明醫生的楊遵彥背上長瘡,他取用粗糙的黃色石頭,像鵝蛋那麼大,用猛烈的火燒成赤紅色,放入濃醋中,由於有碎屑掉進醋裡,他反覆燒淬這塊石頭,直到用完,把碎屑曬乾,搗碎篩過,與醋混合塗抹,痊癒很快。劉禹錫稱之為煉石法:用它敷瘡腫,沒有治不好的。

世人又傳麥飯石,亦治發背瘡。麥飯石者,粗黃白,類麥飯,曾作磨磑者尤佳。中嶽山人呂子華方云:取此石碎如棋子,炭火燒赤,投米醋中浸之,良久,又燒如此十遍,鹿角一具,連腦骨者,二、三寸截之,炭火燒令煙出即止,白蘞末與石末等分,鹿角倍之,三物同搗篩,令精細,取三年米醋,於鐺中煎如魚眼沸即下,前藥調和,令如寒食餳,以篦敷於腫上,惟留腫頭如指面,勿令有藥,使熱氣得泄,如未有腫膿,即當內消,若已作頭,即撮令小。其病久,得此膏,直至肌肉爛落出筋骨者,即於細布上塗之,貼於瘡上,干即易之。

白話文:

人們還流傳用麥飯石也能治療背上生瘡。麥飯石的形狀粗糙,呈黃白色,類似於米飯,曾經用來作為磨刀石的更佳。中嶽山人呂子華的藥方說:取這種石頭碎成像棋子似的大小,用炭火燒紅,將它浸泡在米醋中,過很久,又這樣燒十遍,鹿角一個,連同腦骨的部分,截成二、三寸長,用炭火燒,讓它冒煙後立即停止,白蘞末與麥飯石末等分,配上鹿角末(它是那兩者的兩倍),三種藥物共同搗碎篩選,使它非常細膩,取三年份的米醋,在鍋中煎熬,像魚眼沸騰時,放進前面配好的藥物,攪拌調和,使它像寒食節時候的餳,用篦子塗敷在腫脹處,只讓腫脹的頭部露出一個指頭大的地方,不要讓藥物塗到那上面,這樣可以使熱氣得以宣洩,如果腫脹處還沒有生膿,那麼內部的腫脹就會消掉;如果已經生膿,那就把它捏小。這種疾病已經很久了,得到了這種膏藥,直到肌肉腐爛脫落,露出筋骨,就把它塗在細布上,貼在瘡口上,乾了就換掉。

但中隔不穴者,即無不瘥。其瘡腫時,切禁手觸,其效極神異。此方孫思邈《千金月令》已有之,與此大同小異,但此本論說稍備耳。又水中圓石,治背上忽腫,漸如楪子,不識名者,以水中圓石一、兩碗,燒令極熱,瀉入清水中,沸定後,洗腫處立瘥。

白話文:

即使中間隔著一層肉也不必針灸,這樣就沒有治不好的了。瘡腫發作的時候,一定禁止用手觸碰,療效非常神奇。這個偏方是孫思邈的《千金月令》中記載的,與此大致相同,只是這個方的論證略為詳細一些。另外,水中圓石可以治療背上突然腫痛,逐漸擴大的像荷葉一樣的疾病,不知道名稱的,可以用一、兩碗水中圓石,燒得非常熱,倒入清水中,沸騰後,洗患處立馬痊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