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頌

《本草圖經》~ 米部卷第十八 (1)

回本書目錄

米部卷第十八 (1)

1. 胡麻

胡麻,臣勝也。生上黨川澤。青蘘(音箱),臣勝苗也。生中原川穀,今並處處有之。皆園圃所種,稀復野生。苗梗如麻,而葉圓銳光澤。嫩時可作蔬,道家多食之。謹按《廣雅》云:狗蝨,臣勝也;藤苰,胡麻也。陶隱居云:其莖方者,名巨勝;圓者名胡麻。蘇恭云:其實作角八稜者,名巨勝;六稜、四稜者,名胡麻。

白話文:

胡麻又名「臣勝」,生長在上黨的川澤地區。青蘘是胡麻的苗,出產在中原地區的川穀,現在各地都有種植。胡麻通常在園圃中種植,很少有野生的。它的莖梗像麻,葉子圓潤尖銳,富有光澤。嫩的時候可以作為蔬菜食用,道家的人很喜歡吃。

《廣雅》中說,狗蝨也叫臣勝,藤苰也叫胡麻。陶隱居說,胡麻莖桿呈方形的叫巨勝,呈圓形的叫胡麻。蘇恭說,胡麻果實有八稜角的叫巨勝,六稜、四稜的叫胡麻。

如此臣勝、胡麻為二物矣;或云本生胡中,形體類麻,故名胡麻。又八谷之中,最為大勝,故名巨勝。如此似一物二名也。然則仙方乃有服食胡麻、巨勝二法,功用小別。疑本一物,而種之有二。如天雄附子之類。故葛稚川亦云:胡麻中,有一葉兩莢者為巨勝是也。食其實,當九蒸曝,熬搗之,可以斷谷。

白話文:

因此臣勝和胡麻是兩種不同的東西;或者有人說,它本生長在胡地,外形類似芝麻,所以稱之為胡麻。又,在八穀之中,是最能增益元氣的,所以稱為巨勝。這樣看來似乎是一種東西有兩個名字。然而,仙方中卻有服用胡麻和巨勝兩種方法,功用略有不同。懷疑本為一種東西,但種植出來卻有兩種。就如同天雄、附子之類的藥材。所以葛洪也說:胡麻中,有一片葉子、兩個莢的,就是巨勝。吃它的果實,應當九蒸九曬,熬煮搗碎,可以斷絕五穀。

又以白蜜合丸,曰靜神丸,服之益肺,潤五臟。壓取油,主天行熱秘腸結,服一合,則快利。花陰乾,漬汁溲麵,至韌而滑。葉可沐頭,令髮長。一說今人用胡麻,葉如荏而狹尖,莖方,高四、五尺。黃花,生子成房,如胡麻角而小。嫩葉可食,甚甘滑,利大腸。皮亦可作布,類大麻,色黃而脆,俗亦謂之黃麻。

白話文:

另以白蜜合丸,稱為靜神丸,服用它有益於肺部,並滋潤五臟六腑。壓榨芝麻,取油,可以治療流行傳染病引起的腹閉腸結,服用一合,則會很快通利。芝麻花在陰乾後,用其汁液浸泡麵粉,至麵粉變得很有韌性和光滑。芝麻葉可以用來洗頭,可以使頭髮長長。據說現在人們使用胡麻,它的葉子像荏葉,但更窄更尖,莖是方形的,高四、五尺。黃色的花,結出的種子成房狀,像胡麻角但更小。嫩葉可以食用,很甘甜爽滑,能滑利大腸。芝麻皮也可以做成布,和大麻相似,顏色是黃色的,但很脆,俗話也稱它為黃麻。

其實黑色,如韭子而粒細,味苦如膽,杵末略無膏油。又世人或以為胡麻乃是今之油麻,以其本出大宛,而謂之胡麻也。皆以烏者良,白者劣。本草注服胡麻油,須生榨者,其蒸炒作者,正可食及燃爾,不入藥用。又序例謂細麻即胡麻也,形扁扁爾。其方莖者,名巨勝。其說各異。

白話文:

其實黑色的胡麻,顆粒細小,味道苦澀像膽汁,搗碎後沒有油脂。又有世人認為胡麻就是現在的油麻,因為它最初產於大宛,所以叫做胡麻。大家都認為黑色的胡麻比較好,白色的胡麻比較差。本草注中記載,食用胡麻油,一定要用生榨的,而蒸炒過的胡麻油,只能用來食用或燃燒,不能用於藥用。序例中說,細麻就是胡麻,它的形狀扁平。而方形莖的胡麻,叫做巨勝。這些說法都各有不同。

然胡麻今服食家最為要藥,乃爾差誤,豈復得效也。

白話文:

然胡麻今服食家最為要藥,乃爾差錯,豈復得效也。

(現代白話文:但是,胡麻這種藥物,現在服食的人把它列為最重要的藥物,這就太錯了,怎麼還能有效呢?)

2. 青蘘

青蘘,文具胡麻條下。

白話文:

現代白話文:

青蘘之下,以胡麻條包裹。

3. 胡麻油

胡麻油,文具胡麻條下。

白話文:

胡麻油

麻油。

胡麻條下

將胡麻油塗抹在患處。

4. 油麻

油麻,《本經》舊不著條。然古醫方多用之。無毒,滑腸胃,行風氣,久食消人肌肉。生則寒,炒熟則熱,仙方蒸以辟穀,壓榨為油,大寒,發冷疾,滑精髓,發臟腑渴,令人脾困,然治癰疽熱病。《近效方》:婆羅門僧,療大風疾,並壓丹石熱毒,熱風,手腳不遂。

白話文:

油麻,在《本經》中沒有記載。但是,古代的醫生方子經常使用它。它沒有毒性,可以潤滑腸胃,促進血液循環,長期食用會消耗人體的肌肉。生的油麻是寒涼的,炒熟後是熱性的。道士的祕方是將它蒸熟後服用,可以闢穀。榨出的油是大寒性的,會引起發冷的疾病,使精髓流失,引起臟腑口渴,讓人脾虛。但是,它可以治療癰疽和熱病。《近效方》記載:婆羅門僧用油麻治療大風疾病,以及壓制丹石的熱毒、熱風,使手腳不靈活。

用硝石一大兩,生烏麻油二大升,合內鐺中,以土墼蓋口,以紙泥固濟,勿令氣出,細進火煎之,其藥未熟時氣腥候香氣發,即熱,更以生油麻油二大升和合,又微火煎之,以意斟量得所,即內不津器中。服法:患大風者,用火為使,在室中重作小紙屋子,外燃火,令患人在紙屋中發汗,日服一大合,病人力壯,日二服。服之,三七日,頭面疱瘡皆滅。

白話文:

用一兩硝石與二升生烏麻油,放入合內鍋中,用土坯蓋住鍋口,用紙泥使接縫處結實,不要漏氣,用小火慢慢煎煮。藥物沒有熟時,會有一股腥味,待散發出香味後,趕快把藥趁熱取出,再加入二升生烏麻油混合均勻,再用微火煎煮,依照個人情況斟酌用量,把藥放到不漏水的容器中。服用方法:風濕病患者,用火為引,在室內做一個小紙屋,外面點火,讓患者在紙屋子裡發汗,每天服用一大碗。病人體力壯的話,每天服用兩碗。服用三到七天,頭面上的瘡疹就能消滅。

若服諸丹石藥,熱發不得食熱物,著厚衣,臥厚床者,即兩人共服一劑。服法同前,不用食熱物,著厚衣,臥厚床者,即兩人共服一劑。服法同前,不用火為使,忌風二七日。若丹石發,即不用此法,但取一匙,內口中,待消咽葉,熱除,忌如藥法。劉禹錫《傳信方》:蚰蜒入耳,以油麻油作煎餅,枕臥,須臾蚰蜒自出而瘥。

白話文:

服用丹石藥,如果感到燥熱,則不要吃熱食,並穿著厚衣,躺在厚的牀上,如果兩個人一起服用一劑藥。服用方法同前,但不需要吃熱食,穿厚衣和躺在厚的牀上,兩個人一起服用一劑。服用方法同前,不要用火做媒介,忌風二七天。如果丹石發作,則不用此方法,只需要取一匙,放在嘴裡,等待它溶化嚥下,熱氣消除,忌口同服藥方法。劉禹錫《傳信方》中記載:蚰蜒爬進耳朵,可以用油麻油煎餅做枕頭,躺下不久,蚰蜒就會自動爬出來,並痊癒。

李元淳尚書,在河陽日,蚰蜒入耳,無計可為,半月後腦中哄哄有聲,腦悶不可徹,至以頭自擊門柱,奏疾狀危極,因發御藥以療之,無瘥者。其為受苦,不念生存。忽有人獻此方,乃愈。

白話文:

李元淳尚書,在河陽任職時,一隻蚰蜒鑽入耳朵,沒有辦法,半個月後腦袋裡轟轟作響,腦袋悶得難以忍受,甚至以頭撞擊門柱,病情危急,於是動用御藥來治療,但沒有痊癒。李元淳因此飽受痛苦,不想要活了。突然有人獻上這個方子,李元淳才得以康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