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頌

《本草圖經》~ 菜部卷第十七 (9)

回本書目錄

菜部卷第十七 (9)

1. 馬齒莧

馬齒莧,舊不著所出州土,今處處有之。雖名莧類,而苗、葉與人莧輩都不相似。又名五行草,以其葉青、梗赤、花黃、根白、子黑也。此有二種,葉大者不堪用,葉小者為勝。云其節葉間有水銀,每干之,十斤中得水銀八兩至十兩者。然至難燥,當以木槌搗碎,向日東作架曝之,三、兩日即干,如經年矣。

白話文:

馬齒莧,以前不知道它的生長地,現在到處都有它的蹤跡。雖然它也叫莧,但是它的枝葉與普通莧菜卻一點也不相似。它還有一個名字叫五行草,因為它的葉子是青色的、莖稈是紅色的、花是黃色的、根是白色的、種子是黑色的。馬齒莧有兩種,葉子大的不能用,葉子小的纔好。有人說,馬齒莧的節與葉之間有水銀,每10斤馬齒莧能提取8兩到10兩的水銀。但是馬齒莧非常難以乾燥,需要用木槌搗碎後,在太陽下搭一個架子曬。曬個三、兩天即可乾燥,似乎經過了一年一樣。

入藥則去莖節,大抵能肥腸,令人不思食耳。古方治赤、白下多用之。崔元亮《海上方》著其法云:不問老稚、孕婦,悉可服。取馬齒莧搗絞汁三大合,和雞子白一枚,先溫令熱,乃下莧汁,微溫取頓飲之,不過再作則愈。又治溪毒,絞汁一升,漸以傅瘡上,佳。又療多年惡瘡,百方不瘥,或痛焮走不已者,並爛搗馬齒莧傅上,不過三、兩遍。

白話文:

入藥時去除莖節,一般能夠滋潤腸道,令人失去食慾。古時候的藥方中,治療赤白帶下的病症時,經常使用馬齒莧。崔元亮在《海上方》中記載了一種方法,他說:不管老人小孩、孕婦,都可以服用。取馬齒莧搗碎,絞出汁液三大合,和一個雞蛋清混合,先溫熱一下,然後倒入馬齒莧汁,微溫後一口喝下,一般服用兩次就能痊癒。又可以治療溪毒,絞出馬齒莧汁一升,慢慢塗抹在瘡口上,效果很好。此外,還能夠治療多年未癒的惡瘡,無論是疼痛、灼熱、還是化膿,都可以用馬齒莧搗碎後敷在瘡口上,一般三、兩次就能痊癒。

此方出於武元衡相國。武在西川,自苦脛瘡焮癢不可堪,百醫無效。及到京城,呼供奉石濛等數人,療治無益,有廳吏上此方,用之便瘥,李絳紀其事云。

白話文:

這個方子出於宰相武元衡。武元衡在西川的時候,由於腿上瘡焮奇癢難忍,遍尋名醫診治都無效。等到他進入京城之後,請來供奉御醫石濛等幾個人給他看病,治療後也不見起色。有個廳吏將這個方子呈給武元衡,武元衡用後立刻痊癒。李絳把這件事記錄了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