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頌

《本草圖經》~ 菜部卷第十七 (2)

回本書目錄

菜部卷第十七 (2)

1. 紅蜀葵

紅蜀葵,文具冬葵條下。

白話文:

紅蜀葵

紅蜀葵,一名葵。其花大如盤,色紅而豔。夏秋開花,其色有赤、紫、黃、白數種。性涼,味甘。無毒。主治腸風下血,赤白痢疾,傷寒痞結,吐血衄血,經水不調,淋病,目赤,惡瘡。

文具冬葵

文具冬葵,又名天葵、酒葵、石葵。其花大如杯,淡紅紫色。春夏開花。性涼,味甘。無毒。主治解渴消腫,利小便。

2. 黃蜀葵

黃蜀葵,文具冬葵條下。

白話文:

冬葵條

冬葵花,似蜀葵。其子,可煎湯服之,甚佳。

現代白話文:

冬葵的花朵,與蜀葵相似。它的種子,可以煎湯服用,功效很好。

3. 落葵

落葵,文具冬葵條下。

白話文:

落葵

落葵,又名五方草、牛皮菜。性味甘寒,無毒。

功效

  • 清熱解毒:可治療熱痢、熱毒瘡瘍。
  • 利尿消腫:可治療水腫、腎炎。
  • 補血止血:可治療貧血、血尿。
  • 通便:可治療便祕。
  • 止咳化痰:可治療咳嗽、氣喘。
  • 降血糖:可減緩糖尿病症狀。
  • 抗菌:可治療細菌感染。
  • 抗氧化:可預防癌症、衰老。

4. 菟葵

菟葵,文具冬葵條下。

白話文:

菟葵

現代白話文:

菟葵,又名女萎,是一種寄生蔓生植物,纏繞在其他植物上生長。莖細長,有毛,葉片互生,呈圓形或卵形,表面有軟毛。花小,白色或黃色,果實為蒴果,裡面有許多細小的種子。

功效:

菟葵性味甘平,歸肝、腎經。具有補肝腎、益精血、明目、強筋壯骨、緩解腰膝痠痛的功效。常被用於治療肝腎陰虛、腰膝酸軟、頭暈目眩、精血不足等症狀。

5. 莧實

莧實,生淮陽川澤及田中,今處處有之。即人莧也。《經》云:細莧亦同,葉如藍是也。謹按莧有六種:有人莧、赤莧、白莧、紫莧、馬莧、五色莧。馬莧即馬齒莧也。自見後條。入藥者人、白二莧,俱大寒,亦謂之糠莧,亦謂之胡莧,亦謂之細莧,其實一也。但人莧小,而白莧大耳。

白話文:

莧實,生長在淮陽地區的川澤和田中,現在到處都有。就是人們常吃的莧菜。《本草綱目》中說:細莧也和莧菜一樣,葉片像藍草。謹慎地考證後發現,莧菜有六種:有人莧、赤莧、白莧、紫莧、馬莧、五色莧。馬莧就是馬齒莧,在後面會介紹。用於藥材的是人莧和白莧,兩種莧菜都非常寒涼,也叫糠莧,也叫胡莧,也叫細莧,其實都是同一樣東西。但人莧小,而白莧大。

其子霜後方熟,實細而黑,主翳目黑花,肝風客熱等。紫莧莖、葉通紫,吳人用染菜瓜者,諸莧中此無毒,不寒,兼主氣痢。赤莧亦謂之花莧,莖、葉深赤。《爾雅》所謂蕢,赤莧是也。根、莖亦可糟藏,食之甚美。然性微寒,故主血痢。五色莧,今亦稀有。細莧,俗謂之野莧,豬好食之,又名豬莧。

白話文:

這個植物的果實會在霜降之後才成熟,果肉細小而呈黑色,能治療視力模糊、眼前發黑、肝風熱邪等病症。紫莧的莖、葉皆為紫紅色,吳人常用它來染菜瓜,在諸莧之中,只有它無毒、不寒涼,還能治療腸胃燥熱、痢疾等。赤莧又名花莧,莖、葉皆呈深紅色。《爾雅》中記載的蕢,指的是赤莧。赤莧的根、莖若經過泡製處理,便可以作為泡菜食用,味道極為鮮美。但赤莧具有微寒的性質,所以能治療血痢。五色莧現今也比較少見了。細莧,民間俗稱野莧,豬非常喜歡吃,所以又稱豬莧。

《集驗方》治眾蛇螫人,取紫莧搗絞汁,飲一升,滓以水和塗瘡上。又射工毒中人,令寒熱發瘡,偏在一處,有異於常者,取赤莧合莖、葉搗絞汁,飲一升。日再,瘥。

白話文:

《集驗方》治療各種蛇咬傷的人,取紫莧菜搗碎絞汁,喝一杯,用渣滓加水塗抹在傷口上。又,有弓箭手中毒的人,會發熱發寒,長瘡,偏在一處,與尋常不同,取赤莧菜連莖葉一起搗碎絞汁,喝一杯。一天喝兩次,一定會痊癒。

6. 蕪菁

蕪菁及蘆菔,舊不著所出州土,今南北皆通有之。蕪菁即蔓菁也,蘆菔即下萊菔(音卜),今俗呼蘿蔔是也。此二菜北土種之尤多。蕪菁四時仍有,春食苗,夏食心,亦謂之苔子,秋食莖,冬食根。河朔尤多種,亦可以備飢歲。菜中之最有益者惟此耳。常食之,通中益氣,令人肥健。

白話文:

蕪菁和蘆菔,過去沒有記載出產的州郡,現在南北各地都有。蕪菁就是蔓菁,蘆菔就是下萊菔,現在俗稱蘿蔔。這兩種蔬菜在北方種植得特別多。蕪菁一年四季都有,春天吃嫩芽,夏天吃菜心,也叫做苔子,秋天吃莖,冬天吃根。黃河以北地區種植得尤多,也可以用來備荒。蔬菜中只有它最有益。經常吃它,可以疏通中氣、增強體質,使人肥胖強健。

《嘉話錄》云:諸葛亮所止,令兵士獨種蔓菁者,取其才出甲,可生啖,一也;葉舒可煮食,二也;久居則隨以滋長,三也;棄不令惜,四也;回即易尋而採之,五也;冬有根可斸食,六也。比諸蔬屬,其利不亦博乎。劉禹錫曰:信矣。三蜀江陵之人,今呼蔓菁為諸葛菜是也。

白話文:

《嘉話錄》裡提到:諸葛亮駐紮過的地方,都會命令士兵們種植蔓菁,這是因為:

第一,蔓菁長出的嫩芽可以生吃,非常方便。

第二,蔓菁的葉子可以煮熟食用。

第三,蔓菁的生長週期很長,可以持續供應食物。

第四,蔓菁即使被丟棄也不可惜。

第五,蔓菁很容易找到並採摘。

第六,蔓菁的根部在冬天也可以食用。

與其他蔬菜相比,蔓菁的好處是不是非常多呢?劉禹錫說:的確如此。三蜀江陵地區的人們,至今還把蔓菁叫做「諸葛菜」呢。

其實夏秋熟時採之。仙方亦單服。用水煮三過,令苦味盡,曝乾,搗篩,水服二錢匕,日三。久增服,可以辟穀。又治發黃,下小腸藥用之。又主青盲。崔元亮《海上方》云:但瞳子不壞者,療十得九愈。蔓菁子六升,一物蒸之,看氣遍,合甑下,以釜中熱湯淋之,乃曝令乾,還淋,如是三遍,即取杵篩為末。食上清酒服二寸匕,日再。

白話文:

實際上在夏秋成熟時採收。仙方也是單獨服用的。用水煮三次,讓苦味消失殆盡,曬乾,搗碎過篩,用開水送服兩錢湯匙,每天三次。長期增加服用量,可以闢穀。又可以治療黃疸,下小腸藥服用。還可以治療夜盲症。崔元亮在《海上方》中說:只要瞳孔沒有損壞的,十個治好九個。蔓菁子六升,和其他的東西一起蒸熟,看是否蒸到均勻,倒入蒸籠下面,用釜中的熱湯淋一下,然後曬乾,再淋,這樣做三次,然後取出碾碎成粉末。用清酒送服二寸湯匙,每天兩次。

面膏亦有用者。又療乳癰痛寒熱者。取蔓菁根並葉,淨擇去土,不用水洗,以鹽搗傅乳上,熱即換,不過三、五易之,即瘥。冬月無葉,但空用根,亦可,切須避風耳。南人取北種種之,初年相類,至二、三歲則變為菘矣。萊菔功用亦同,然力猛更出其右。斷下方亦用其根,燒熟入藥。

白話文:

塗面膏也有可用的。還可以用來治療乳房腫痛伴寒熱的症狀。取蔓菁根和葉子,洗淨去除泥土,不用水洗,用鹽搗碎敷在患處,熱了就換,不用超過三次到五次就能痊癒。冬季沒有葉子,只用根也可以,注意盡量避風。南方人種植北方品種的蔓菁,最初很相似,到了兩三年就會變成大白菜了。萊菔的作用與蔓菁相似,但藥效更強。斷下方也用它的根,燒熟後入藥。

尤能制面毒。昔有婆羅門僧東來,見食麥面者,云此大熱,何以食之。又見食中有蘆菔,云賴有此以解其性,自此相傳,食麵必啖蘆菔。凡人飲食過度飽,宜生嚼之,佳。子,研水服,吐風涎甚效。此有大、小二種:大者肉堅,宜蒸食;小者白而脆,宜生啖。《爾雅》所謂葖,蘆肥。

白話文:

尤其能剋制麵食的毒性。從前,有一個婆羅門僧東來,看見吃麥麵的人,說:這是大熱性的食物,怎能吃它呢?又看見菜中有蘿蔔,說:幸虧有這個來解它的熱性。從此相傳下來,吃麵食必定要吃蘿蔔。所有的人飲食過飽時,應該生嚼蘿蔔,很好。它的種子,研磨成粉末,用水送服,可以治療吐風涎很有效。蘿蔔有大、小兩種:大的肉質堅硬,適合蒸煮食用;小的白嫩脆甜,適合生吃。《爾雅》一書中說葖,也就是肥嫩的蘿蔔。

郭璞云:紫花菘也。俗呼溫菘。似蕪菁,大根。一名葖,俗呼雹突。然則紫花菘、溫菘,皆南人所呼也。吳人呼楚菘,廣南人呼秦菘。河朔蘆菔極有大者,其說舊矣,而江南有國時有,得安州、洪州、信陽者甚大,重至五、六斤,或近一秤,亦一時種蒔之力也。又今醫以治消渴,其方:出了子蘿蔔三枚,淨洗,薄切,曝乾,一味搗羅為散,每服二錢,煎豬肉湯澄清調下,食後臨臥,日三服,漸增至三錢,瘥。

白話文:

郭璞說:紫花菘也。俗稱溫菘。像是蕪菁,有大根。另一種名字叫葖,俗稱雹突。由此可知紫花菘、溫菘都是南方人的稱呼。吳人稱呼楚菘,廣南人稱呼秦菘。河朔的蘆菔特別大,這說法很早以前就有了,而江南也有,如果得到安州、洪州、信陽的蘆菔,特別大,可以重到五、六斤,或接近一秤,這也是一時的種植和播種的力量。此外,現在醫生用它來治療消渴症,其藥方是:取玉蘿蔔三枚,洗淨,切薄片,曬乾,全部搗碎成細末,每次服用二錢,用豬肉湯煎服,在飯後睡覺時服用,每天服用三次,漸漸增加到三錢,就可以治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