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圖經》~
1. 果部卷第十六
2. 豆蔻
豆蔻,即草豆蔻也。生南海,今嶺南皆有之。苗似蘆,葉似山薑、杜若輩,根似高良薑。花作穗,嫩葉卷之而生,初如芙蓉,穗頭深紅色,葉漸展,花漸出,而色漸淡;亦有黃白色者。南人多采以當果實,尤貴。其嫩者並穗入鹽同淹治,疊疊作朵不散落。又以朱槿花同浸,欲其色紅耳。
其作實者,若龍眼子而銳,皮無鱗甲,中子若石榴瓣,候熟採之暴乾。根、苗微作樟木氣。其山姜花莖葉,皆姜也。但根不堪食,足與豆蔻花相亂而微小耳。花生葉間,作穗如麥粒,嫩紅色。南人取其未大開者,謂之含胎花,以鹽水淹,藏入甜糟中,經冬如琥珀色,香辛可愛,用其鱠醋,最相宜也。又以鹽殺治,曝乾者,煎湯服之,極能除冷氣,止霍亂,消酒食毒,甚佳。
白話文:
豆蔻,也就是草豆蔻。生長在南海一帶,現在嶺南地區也都有。它的幼苗像蘆葦,葉子像山薑、杜若之類的植物,根則像高良薑。花是成串的穗狀,嫩葉捲曲著生長出來,剛開始像芙蓉花,穗頭是深紅色,葉子漸漸展開,花也逐漸冒出,顏色也慢慢變淡,也有黃白色的。南方人大多採摘豆蔻當作果實食用,尤其以豆蔻的嫩芽最為珍貴。嫩芽連著花穗一起用鹽醃製,一層層疊起來像花朵一樣不會散開。也會和朱槿花一起浸泡,想讓顏色變紅而已。
豆蔻結出的果實,像龍眼核一樣呈尖狀,外皮沒有鱗甲,裡面的種子像石榴瓣。等到成熟時採摘曬乾。它的根和幼苗有淡淡的樟木氣味。至於山薑的花、莖、葉都像薑,只是根不能吃,外觀和豆蔻花很像但比較小。花從葉子間長出,像麥穗一樣,嫩的時候是紅色。南方人採摘還沒完全開放的花苞,稱為「含胎花」,用鹽水醃漬後,藏到甜酒糟中,經過冬天顏色像琥珀一樣,香氣和味道都很棒,用它來做生魚片沾醬最適合。另外,也可用鹽醃漬後曬乾,再煮湯喝,很能去除寒氣、止霍亂、解酒食中毒,效果非常好。
3. 葡萄
葡萄,生隴西、五原、敦煌山谷,今河東及近京州郡皆有之。苗作藤蔓而極長,大盛者,一、二本綿被山谷間。花極細而黃白色。其實有紫、白二色,而形之圓銳亦二種。又有無核者,皆七月、八月熟,取其汁可以釀酒。謹按《史記》云:大宛以葡萄為酒,富人藏酒萬餘石,久者十數歲不敗。
張騫使西域,得其種而還,種之,中國始有。蓋北果之最珍者。魏文帝詔群臣說葡萄。云:醉酒宿醒,掩露而食,甘而不飴,酸而不酢,冷而不寒,味長汁多,除煩解愪,他方之果,寧有匹之者?今太原尚作此酒,或寄至都下,猶作葡萄香。根、苗中空相通,圃人將貨之,欲得厚利,暮溉其根,而晨朝水浸子中矣。
故俗呼其苗為木通,逐水利小腸尤佳。今醫家多暴收其實,以治時氣發瘡疹不出者,研酒飲之,甚效,江東出一種實細而味酸,謂之蘡薁子。
白話文:
葡萄生長在隴西、五原、敦煌的山谷中,現在河東和靠近京城的州郡也都有。葡萄的藤蔓很長,長得茂盛的,一兩棵就能覆蓋整個山谷。花朵非常細小,呈黃白色。果實有紫色和白色兩種,形狀也有圓形和尖形兩種。還有一種沒有核的,都是在七、八月成熟。取其汁液可以釀酒。
根據《史記》記載,大宛國用葡萄釀酒,富人會儲藏上萬石的酒,放個十幾年也不會壞。
張騫出使西域,得到了葡萄的種子帶回來種植,中國才開始有葡萄。這可以說是北方水果中最珍貴的。魏文帝曾下詔讓大臣們稱讚葡萄。他說:「喝醉酒後宿醉未醒,在露水未乾時吃葡萄,味道甘甜而不膩,酸而不澀,冰涼而不寒冷,味道持久汁液豐富,能消除煩悶和憂愁,其他地方的水果,哪有能比得上的呢?」現在太原還在釀造葡萄美酒,有時會寄到都城,還能聞到葡萄的香味。葡萄的根和藤蔓中間是空心相通的,種植葡萄的人為了牟取暴利,會在傍晚澆灌根部,這樣早上水就會滲到果實裡面。
所以民間俗稱葡萄藤蔓為「木通」,有疏通水道、利小便的功效,效果特別好。現在醫生大多會曬乾葡萄果實,用來治療時氣病導致的瘡疹不出,把它研磨後用酒沖服,效果很好。江東有一種果實細小,味道酸澀的葡萄,叫做蘡薁子。
4. 蓬蘽
蓬蘽,覆盆苗莖也。生荊山平澤及冤句。覆盆子舊不著所出州土,今並處處有之。而秦吳地尤多,苗短不過尺,莖、葉皆有刺,花白,子赤黃如半彈丸大,而下有莖承,如柿蒂狀,小兒多食其實。五月採其苗,葉採無時。江南人謂之莓,蓋其地所生差晚,三月始有苗,八、九月花開,十月而實成,功用則同。
古方多用,亦榨其子取汁,合膏塗發不白,捋葉絞汁滴目中,去膚赤,有蟲出如絲線便效。昌容服之,以易顏。其法:四、五月候甘實成採之,曝乾。搗篩,水服三錢匕。安五臟,益精,強志,倍力,輕體不老,久久益佳。崔元亮《海上方》著此三名:一名西國草,一名畢楞伽,一名覆盆子。
治眼暗不見物,冷淚浸淫不止,及青盲、天行目暗等。取西國草,日曝乾,搗令極爛,薄綿裹之,以飲男乳汁中浸,如人行八、九里久。用點目中,即仰臥,不過三、四日,視物如少年,禁酒、油、面。
白話文:
蓬蘽,就是覆盆的幼苗和莖。它生長在荊山平坦的沼澤地以及冤句一帶。以前覆盆子沒有明確記載產自哪個州郡,現在各地都有了。其中秦地和吳地尤其多,幼苗很矮,不會超過一尺,莖和葉都有刺,開白色的花,果實是紅黃色的,像半個彈丸那麼大,下面有莖連接,形狀像柿子的蒂。小孩子喜歡吃它的果實。五月採收它的幼苗,葉子則是隨時都可以採。江南人稱它為莓,可能是因為當地生長得比較晚,三月才長出幼苗,八、九月開花,十月果實成熟,功效和覆盆子相同。
古代醫方經常使用蓬蘽,也會榨取它的果實汁液,調和成膏塗抹頭髮,可以防止頭髮變白。用手捋下葉子,擠出汁液滴入眼睛,可以去除眼部紅腫,如果眼裡有像絲線一樣的蟲子也會有效。昌容服用蓬蘽,可以使容顏變得年輕。做法是:四、五月等果實成熟後採收,曬乾,搗碎篩粉,用水送服三錢匕,可以安穩五臟,增益精氣,強化意志,增強體力,使身體輕盈不顯老,長期服用效果更好。崔元亮的《海上方》記載了蓬蘽的三個別名:西國草、畢楞伽、覆盆子。
蓬蘽可以治療眼睛昏暗看不清東西、不斷流冷淚、青盲、天行性眼疾等。取西國草(蓬蘽),曬乾後搗爛成泥,用薄棉布包好,浸在男子乳汁中,浸泡時間約為人步行八、九里路的時間。然後用浸泡後的汁液點入眼睛,接著仰臥休息,大約三、四天,就能看東西像年輕人一樣清楚了。期間要禁酒、油膩食物和麵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