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頌

《本草圖經》~ 蟲魚下卷第十五 (6)

回本書目錄

蟲魚下卷第十五 (6)

1. 螻蛄

螻蛄,生東城平澤,今處處有之。穴地糞壤中而生,夜則出求食,人夜行,忽見出,多打殺之,言其為鬼所使也。夏至後取曝乾,以夜出者良。其自腰以前甚澀,主止大小便,或云止小便;自腰以後甚利,主下大小便。若出拔刺,多用其腦。此一名𧎅;《爾雅》云:𧎅,天螻。

白話文:

螻蛄,生長在東城平原的澤地中,現在到處都有。牠在泥土中挖洞穴而生,到了晚上就會出來覓食,如果人類在晚上行走,忽然看到螻蛄,大多會打死牠,因為民間傳說這是鬼派出來的。夏至後捕捉螻蛄,曬乾後備用,在晚上外出時使用效果最好。螻蛄的身體在腰部之前較為乾澀,主要用來治療大小便失禁,有人說只能治療小便失禁;螻蛄的身體在腰部之後較為滑利,主要用來治療大小便不通暢。如果要拔除刺,可以用螻蛄的腦漿。螻蛄又叫𧎅,《爾雅》中說:𧎅,就是天螻。

《夏小正篇》云:三月𧎅則鳴是也。《廣雅》云:一名碩鼠,易晉如碩鼠。孔穎達《正義》云:有五能,而不能成技之蟲也。又引蔡邕《勤學篇》云:碩鼠五能不成一技術。注云:能飛不能過屋;能緣不能窮木;能遊不能度谷;能穴不能掩身;能走不能免人。《荀子》云:梧鼠五技而窮,併為此螻蛄也。

白話文:

《夏小正》一書雲:「三月老鼠鳴叫。」《廣雅》一書雲:「老鼠又名碩鼠,說起碩鼠,如同《詩經》裡說的『碩鼠碩鼠,無食我黍』的情形。」孔穎達在《正義》中雲:「老鼠有五種技能,但沒有一種能達到精通的程度。」又引述蔡邕在《勤學篇》中的話雲:「老鼠有五種技能,但沒有一種能達到專精的地步。」注釋雲:「老鼠會飛,但飛不過房屋;老鼠會爬樹,但爬不到樹頂;老鼠會游泳,但遊不過河谷;老鼠會打洞,但洞穴不能藏身;老鼠會跑,但跑不過人。」《荀子》一書雲:「老鼠有五種技能,但都做不到位,就好像螻蛄一樣。」

而《魏詩》碩鼠刺重斂。《傳》注:皆謂大鼠。則《爾雅》所謂碩鼠,關西呼為鼩(音瞿)鼠者。陸機云:今河東有大鼠,能人立,交見兩腳於頸上,跳舞善鳴,食人禾苗,人逐則走木,空中亦有五技,或謂之雀鼠,其形大。然則螻蛄與此鼠二物而同名碩鼠者也。螻蛄有技而窮,此鼠技不窮,故不同耳。

白話文:

《詩經.魏風.碩鼠》是諷刺官府盤剝百姓,像碩鼠一樣危害農民的詩歌。《傳》的註解說:大鼠就是碩鼠。那麼,《爾雅》中說的碩鼠,也就是關西一帶稱呼的鼩鼠。陸機說:如今河東有種大老鼠,能夠站立起來,把兩隻腳交疊在脖子上,會跳舞且鳴叫,吃人的禾苗,人追趕時就爬到樹上逃走,空中也有五種本領,有人稱牠們為雀鼠,體型很大。這樣看來,螻蛄與這個老鼠是兩種不同的生物,但都叫碩鼠。螻蛄有本領,但還是會被捉住;而這個老鼠有本領,所以不會被捉住,這纔是兩者最大的不同。

螻蛄又名梧鼠,《本經》未見也。今方家治石淋導水,用螻蛄七枚,鹽二兩,同於新瓦上鋪蓋焙乾,研末。溫酒調一錢匕,服之即愈。

白話文:

螻蛄,又名梧鼠,《本經》中沒有記載。現在醫生治療石淋導水,用螻蛄七隻,鹽二兩,一起放在新瓦上鋪蓋焙乾,研成末。用溫酒調一錢匕服用,即可痊癒。

2. 蜣螂

蜣螂,生長沙池澤,今處處有之。其類極多,取其大者。又鼻高目深者,名胡蜣螂,用之最佳,五月五日取,蒸而藏之,臨用當炙,勿置水中,令人吐。小兒疳蟲方多用之。蜣螂心,主丁瘡,而《本經》不著。唐·劉禹錫《纂柳州救三死方》云:元和十一年得丁瘡,凡十四日,日益篤善,藥傅之皆莫能知。長樂賈方伯,教用蜣螂心,一夕而百苦皆已。

白話文:

蜣螂生長在沙池沼澤地,現在到處都有。蜣螂有很多種類,需要選擇較大的。其中,鼻樑高聳、眼睛深邃的那種,叫做“胡蜣螂”,是藥用效果最好的。在五月五日採摘蜣螂,然後蒸熟收藏起來。使用時,要烤一烤,不要把它放在水中,以免蜣螂把藥吐出來。兒童疳蟲的方劑中,經常使用蜣螂。蜣螂的心臟,可以用來治療丁瘡。《本經》中沒有記載蜣螂心臟的藥用價值。唐朝劉禹錫在《纂柳州救三死方》中記載:元和十一年,自己患上了丁瘡,病情越來越嚴重,用過的藥物都沒有效果。長樂賈方伯告訴他使用蜣螂心臟,一個晚上,所有的痛苦都消失了。

明年正月,食羊肉又大作,再用亦如神驗。其法一味貼瘡,半日許,可再易,血盡根出遂愈。蜣螂心,腹下度取之,其肉稍白是也。所以云食羊肉又大作者,蓋蜣螂畏羊肉故耳。用時須禁食羊肉。其法蓋出葛洪《肘後方》。又主箭鏃入骨不可拔者,微熬巴豆與蜣螂,並研勻,塗所傷處,斯須痛定必微癢,且忍之,待極癢不可忍,便撼動箭鏃,拔之立出。此方傳於夏侯鄆。

白話文:

明年正月,吃了羊肉又發病了,再用此法也很見效。用法是:只用這種藥一種貼敷瘡口,大約半天的功夫,可以再換一次藥,把瘡口裡面的膿血完全清理乾淨,病根自然就消除了。蜣螂的心臟,從蜣螂肚子下面取出來,顏色稍微偏白的肉就是。為什麼說吃了羊肉病又發作了,因為蜣螂害怕羊肉的緣故。用藥期間一定要忌口不吃羊肉。這種方法是出自葛洪的《肘後方》。

另外,還能治療箭鏃射入骨頭裡拔不出來的。把巴豆和蜣螂稍微煎煮一下,研磨均勻,塗抹在傷口上,一會兒疼痛就止住了,肯定會有一點微癢的感覺,必須忍住,等到實在癢得忍無可忍的時候,就能撼動箭鏃,一拔就出來了。這個方子是夏侯鄆傳下來的。

鄆初為閬州錄事參軍,有人額上有箭痕,問之。云:隨馬侍中徵田悅中射,馬侍中與此藥,立可拔鏃出,後以生肌膏藥傅之,遂無苦,因並方獲之。云:諸瘡亦可療。鄆得方後,至洪州逆旅,主人妻患瘡呻吟,方極以此藥試之,立愈。又主沙塵入眼不可出者,取生蜣螂一枚,手持其背,遂於眼上影之,沙塵自出。

白話文:

鄆某人當初在閬州擔任錄事參軍,有個人額頭上有箭傷痕,鄆某人問他是怎麼回事。他說:我曾經跟隨馬侍中徵討田悅,當時被箭射中。馬侍中給我這帖藥,藥一敷上,箭頭就拔出來了。之後再用生肌膏藥敷上,就完全康復了。因此我也得到了這個藥方。他說:這個藥方也可以治療其他各種瘡。得到藥方以後,鄆某人來到洪州的一家客棧住宿,客棧主人的妻子患瘡,呻吟不止,鄆某人就用這個藥方試著給她治療,結果很快痊癒。另外,如果沙塵進入眼睛裡無法自行取出,可以取一隻活的蜣螂,用手捏著它的背,然後在眼睛上輕拍,沙塵自然就會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