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頌

《本草圖經》~ 蟲魚上卷第十四 (10)

回本書目錄

蟲魚上卷第十四 (10)

1.

蟹,生伊洛池澤諸水中,今淮海、京東、河北陂澤中多有之,伊洛乃反難得也。八足二螯,大者箱角兩出,足節屈曲,行則旁橫。今人以食品之佳味,獨螯獨目及兩目相向者,皆有大毒,不可食。其黃能化漆為水,故塗漆瘡用之。黃並肉熬末,以內金瘡中,筋斷亦可續。黃並螯燒煙,可以集鼠於庭。

爪入藥最多。胡洽療孕婦僵仆,胎轉上搶心困篤,有蟹爪湯之類是也。《經》云:取無時。俗傳蟹八月一日,取稻芒兩枚,長一、二寸許,東行輸送其長,故今南方捕得蟹,差早則有銜稻芒者,此後方可食之。以前時長未成就,其毒尤猛也。蟹之類甚多,六足者名蛫(音跪),四足者名北,皆有大毒,不可食。

誤食之,急以豉汁可解。闊殼而多黃者名蠘,生南海中,其螯更銳,斷物如芟刈焉,食之行風氣。扁而最大,後足闊者,為蝤蛑,嶺南人謂之撥棹子,以後腳形如棹也。一名蠘,隨潮退殼,一退一長。其大者如升,小者如盞碟。兩螯無毛,所以異於蟹。其力至強,能與虎鬥,往往虎不能勝。

主小兒閃癖,煮與食之良。一螯大,一螯小者,名擁劍,又名桀步。常以大螯鬥,小螯食物。一名執火,以其螯赤故也。其最小者名彭螖(音滑),吳人語訛彰越。《爾雅》云:螖蠌(音澤),小者蟧(力刀切)。郭璞云:即彭螖也,似蟹而小,其膏可以塗癬,食之令人吐下至困。

彭蜞亦其類也蔡謨渡江誤食者,是此也。

白話文:

螃蟹,生長在伊水和洛水一帶的池塘沼澤等水中,現在淮河、海邊、京東、河北等地的水塘中很多,伊洛一帶反而比較難找到。牠們有八隻腳和兩隻螯,大的螃蟹,頭胸甲兩邊有像箱子的突出部分,腳的關節可以彎曲,走路時是橫著走的。現在人們認為螃蟹是一種美味的食物,但只有單隻螯、單隻眼睛、或是兩隻眼睛相對的螃蟹,都有劇毒,不可以食用。蟹黃可以把漆溶解成水,所以可以用來塗抹漆瘡。把蟹黃和蟹肉一起熬成粉末,塗在金瘡裡面,即使筋斷了也可以接上。把蟹黃和螯燒成煙,可以把老鼠聚集到庭院裡。

蟹爪入藥最多。胡洽用來治療孕婦突然昏倒、胎兒向上擠壓心臟導致情況危急,就有用到蟹爪湯之類的方劑。《本草經》上說:螃蟹任何時候都可以取用。民間傳說螃蟹在農曆八月初一,會叼著兩枚稻芒,約一、二寸長,從東邊送入體內,使身體增長,所以現在南方捕獲的螃蟹,如果比較早,就會有銜著稻芒的,之後的螃蟹才可以食用。在這之前的螃蟹,還沒有完全長成,毒性特別強。螃蟹的種類非常多,六隻腳的叫做蛫(音跪),四隻腳的叫做北,都有劇毒,不可以食用。

如果不小心誤食了,趕緊用豆豉汁可以解毒。外殼寬大且蟹黃多的叫做蠘,生長在南海中,牠的螯更為銳利,能像割草一樣切斷東西,吃了會產生風氣。身體扁平且體型最大,後腳寬大的叫做蝤蛑,嶺南人稱牠為撥棹子,因為牠的後腳形狀像船槳。牠也叫做蠘,會隨著潮水退去而脫殼,每脫一次殼就長大一些。大的蝤蛑像一升容器那麼大,小的像杯子碟子那麼小。牠的兩隻螯沒有毛,這點和螃蟹不同。牠的力氣非常大,能和老虎搏鬥,常常老虎都無法戰勝牠。

蝤蛑主要用來治療小兒因驚嚇而導致的腹部痞塊,煮熟後食用效果很好。一隻螯大,一隻螯小的螃蟹,叫做擁劍,又叫做桀步。牠常常用大螯打鬥,用小螯吃東西。也叫做執火,因為牠的螯是紅色的。最小的螃蟹叫做彭螖(音滑),吳地人說話口音導致發音為彰越。《爾雅》上說:螖蠌(音澤),是小螃蟹的名稱,古語又將其稱作蟧(力刀切)。郭璞說:就是彭螖,外形像螃蟹但比較小,牠的膏可以塗抹癬,食用會讓人上吐下瀉,非常難受。

彭蜞也是這類螃蟹。蔡謨渡江時誤食的,就是這種螃蟹。

2. 原蠶蛾

原蠶蛾,《本經》不載所出州土,今東南州郡多養此蠶,處處皆有之。此是重養者,俗呼為晚蠶。北人不甚復養,惡其損桑。而《周禮》禁原蠶者,鄭康成注云:為其傷馬,傷馬亦是其一事耳,《淮南子》曰:原蠶一歲再登,非不利也。然王法禁之者,為其殘桑是也,人既稀養,市中貨者亦多早蛾,不可用也。

至於用蠶沙、蠶退,亦須用晚出者。惟白殭蠶不著早晚,但用白而條直者。凡用蠶並須食桑蠶,不用食柘者。蠶蛾,益陽方中多用之。今方治小兒撮口及發噤者,取二枚炙黃,研末,蜜和,塗口唇內,便瘥。蠶沙、蠶退併入治風及婦人藥中用,蠶退;醫家多用初出蠶殼在紙上者。

一說蠶眠時所退皮用之,更有效。

白話文:

原蠶蛾這種藥材,《本草經》沒有記載它的產地,現在東南方的許多州郡都養蠶,到處都有。這種蠶是重複飼養的,俗稱晚蠶。北方人不太重複飼養,因為嫌它損耗桑葉。《周禮》禁止飼養原蠶,鄭康成註解說,因為牠會傷害馬,傷害馬只是其中一個原因,《淮南子》說,原蠶一年可以養兩次,並非沒有好處。但王法禁止的原因,是因為它會損害桑樹,現在人們很少飼養,市面上賣的也多是早期的蠶蛾,不能使用。

至於用蠶沙、蠶蛻,也必須用晚蠶產出的。只有白殭蠶不分早晚,但要用白色且形狀筆直的。凡是用蠶,都必須用吃桑葉的蠶,不能用吃柘樹葉的蠶。蠶蛾在益陽的藥方中用得很多。現在的藥方用來治療小兒口撮(嘴巴張不開)和發噤(抽搐)的,取兩隻蠶蛾烤黃,研成末,用蜂蜜調和,塗在嘴唇內,就會痊癒。蠶沙、蠶蛻也一起用於治療風症和婦科疾病的藥方中,蠶蛻,醫生多用剛從紙上脫落的蠶殼。

另一種說法是,用蠶睡眠時脫下的皮,效果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