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頌

《本草圖經》~ 蟲魚上卷第十四 (9)

回本書目錄

蟲魚上卷第十四 (9)

1.

鱉,生丹陽池澤,今處處有之,以岳州、沅江其甲有九肋者為勝。取無時。仍生取甲,剔去肉為好,不用煮脫者,但看有連厭及干岩便真,若上兩邊骨出,是已被煮也。古今治瘕癖虛勞方中,用之最多。婦人漏下五色羸瘦者,燒甲令黃色,篩末,酒服方寸匕,日二。又合訶梨勒皮、乾薑三物等分為丸,空腹服三十丸,治癖最良。

白話文:

鱉,產於丹陽池澤,現在各地都有,以嶽州、沅江出產的背甲有九條肋骨的為最好。採捕沒有特定的時間。直接採集獲取背甲,剔除肉比較好,不用煮熟剝落的,只要看它是否連接著喉嚨和乾固的地方就是真的,如果背甲上下兩邊的骨頭凸出,那是已經被煮熟的。自古以來治療瘕癖、虛勞的方劑中,使用鱉甲最多。婦女漏下五色羸瘦的,將鱉甲燒成黃色,研末,用酒服用方寸匕,每天兩次。還可以將訶梨勒皮、乾薑三種藥材等分研末做成丸劑,空腹服用三十丸,治療瘕癖效果最好。

又醋炙令黃搗末,以牛乳一合,調一匙,朝日服之,主痃氣。其肉食之亦益人,補虛,去血熱。但不可久食,久食則損人,以其性冷耳。當胸前有軟骨謂之醜,食當去之。不可與莧菜同食,令生鱉瘕,久則難治。又其頭、足不能縮及獨目者,並大毒,亦不可食,食之殺人。其頭燒灰,主脫肛。

白話文:

將醋塗抹在龜板上,烤焦變黃後搗成粉末,用牛乳一合,調配一湯匙,每天早上服用,可以治療痃氣。吃龜肉也有益於人體,可以補虛,去血熱。但是不能長期食用,長期食用會損害身體,因為龜肉性寒。在龜胸前的軟骨叫做「醜」,食用時應將其去除。龜肉不能與莧菜同食,會引起鱉瘕,久則難以治療。此外,龜的頭、足不能縮及獨目的龜都有大毒,也不可食用,食用會致命。龜頭燒成灰,可以治療脫肛。

南人養魚池中,多畜鱉,云令魚不隨霧起。鱉之類,三足者為能(奴來切),大寒而有毒,主折傷,止痛,化血。生搗其肉及血傅之。道家云可闢諸厭穢死氣,畫像亦能止之。無裙而頭、足不縮者名𩹾,食之令人昏塞。誤中其毒,以黃耆、吳藍煎湯服之,立解。其殼亦主傳屍勞及女子經閉。

白話文:

南方人養殖魚池時,大多會在池中飼養鱉,據說這樣可以防止魚隨霧氣起飛。鱉是一種三足的動物,性情兇猛,在大寒冷的時候有毒,可以治療骨折、止痛、化瘀血。將其肉和血搗碎敷在患處。道家說鱉可以避除各種厭惡的死氣,畫上鱉的像也能止住死氣。沒有下巴,頭、腳都不能縮進殼中的鱉叫做盤蛇鱉,吃了它會讓人昏昏沉沉,塞住腸胃。如果誤食其毒,可以用黃耆、吳藍煎湯服用,立馬就能解毒。鱉殼還可以治傳屍勞和女子經閉。

其最大者為⿱天黽,江中或有闊一、二丈者,南人亦捕而食之。云其肉有五色而白多,卵大如雞、鴨子,一產一、二百枚,人亦掘取,以鹽淹可食。其甲亦主五臟邪氣,婦人血熱。又下有鮀(音駝)甲條云:生南海池澤,今江湖極多,即鼉也。形似守宮、陵鯉輩,而長一、二丈,背尾俱有鱗甲,善攻碕岸,夜則鳴吼,舟人甚畏之。

白話文:

其中最大的要屬「天黽」,可能在某個江中出現過寬一、二丈的巨鱷,南方人也捕捉它來當食物。有人說它的肉有五種顏色,但多為白色,卵像雞、鴨蛋一樣大,每次產下一百到二百枚卵,人也會去挖掘並用鹽醃製成食物。它的甲殼可以治療五臟的邪氣,也可以治療婦女的血熱症。另外,在「鮀(音駝)甲」條目下還說:鮀原產於南海的池澤,現在在江湖中有很多,其實就是鼉。鮀的形狀和守宮、陵鯉這些動物類似,可長到一、二丈,背部和尾部都有鱗甲,善於攻擊河岸,晚上會發出吼叫,船伕都很害怕它。

南人食其肉,云色白如雞,但發冷氣痼疾。其皮亦中冒鼓皮。及骨燒灰,研末,米飲服。主腸風痔疾,甚者入紅雞冠花末,白礬灰末,和之,空腹服便瘥。今醫方鮮有用黿、鮀甲者。

白話文:

南方人食用黿肉,說黿肉呈白色,好像雞肉,但有讓身體感到寒冷的特性,容易導致痼疾。黿的皮可以用來做鼓皮。用黿骨燒成的灰研磨成粉末,用米湯送服,可以治療腸風和痔瘡。如果病情嚴重,可以加入紅雞冠的花末和白礬的灰末,一起服用,空腹服用效果更佳。現代的醫方中很少使用黿和鮀的甲片。

2. 鮀魚甲

鮀魚甲,文具鱉甲條下。

白話文:

鮀魚甲

**翻譯:**龜甲

3. 烏賊魚

烏賊魚,出東海池澤,今近海州郡皆有之。云是䳁(音剝)烏所化,今其口腳猶存,頗相似,故名烏鰂。能吸波噀墨以溷水,所以自衛,使水匿不能為人所害。又云性嗜烏,每暴水上,有飛烏過,謂其已死,便啄其腹,則卷取而食之,以此得名,言為烏之賊害也。形若革囊,口在腹下,八足聚生口一旁。

白話文:

烏賊,出自東海池澤,如今靠近海邊的州郡都有。有人說牠是脫殼的烏鴉所變化,牠的嘴巴和腳至今依然存在,相當類似,因此得名烏賊。烏賊能吸水吐墨來混濁水質,作為自我防衛的方法,使藏身的水域無法被人發現而受到傷害。又有人說烏賊的本性喜歡吃烏鴉,牠常常浮出水面,只要有飛到牠上方的烏鴉,牠就會以為烏鴉已經死了,於是啄開烏鴉的肚子,然後捲起來並吞食牠,因此得名,意指烏鴉的賊害。烏賊的形狀像皮革做成的囊袋,嘴巴在腹部下方,八隻腳集中分佈在嘴巴的一側。

只一骨,厚三、四分,似小舟輕虛而白,又有兩須如帶,可以自纜,故別名纜魚。《南越志》云:烏賊有矴,遇風便虯前一須,下矴而住矴亦纜之義也。腹中血及膽,正如墨,中以書也,世謂烏賊懷墨而知禮,故俗謂是海若白事小吏。其肉食之益人。取無時。其無骨者名柔魚。

白話文:

只有一個硬骨,厚度為三、四分,像小船一樣輕飄飄的白色,還有一對像腰帶一樣的須,可以自己繫著,所以別名為纜魚。《南越志》說:烏賊有骨頭,遇到風就會把前面的須捲曲起來,把骨頭放下並固定住,骨頭也有纜的意思。腹中的血液和膽汁,就像墨汁一樣,可以用來書寫,人們說烏賊懷著墨汁,知道禮節,所以俗稱它是海中的白事小吏。它的肉可以食用,對人有益。獲取烏賊沒有時間限制。沒有骨頭的烏賊,叫做柔魚。

又更有章舉、石距二物,與此相類而差大,味更珍好,食品所貴重,然不入藥用,故略焉。

白話文:

除了章舉、石距這兩類物品,還有與它們種類相似但差異較大的其他物品,它們的味道更加珍貴而美味,在食物中被視為珍貴的食材,不過不屬於藥用,所以在此不作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