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圖經》~ 蟲魚上卷第十四 (6)
蟲魚上卷第十四 (6)
1. 露蜂房
露蜂房,生䍧牱山谷,今處處山林中皆有之。此木上大黃蜂窠也。大者如甕,小者如桶。其蜂黑色,長寸許,螫牛馬及人乃至欲死者,用此尤效。人家屋間,亦往往有之,但小而力慢,不堪用。不若山林中得風露氣者佳。古今方書治牙齒湯多用之。七月七日採,又云十一月、十二月採者佳。
亦解蠱毒,又主乳石發動,頭痛,煩熱口乾,便旋赤少者。取十二分炙,以水二升,煮取八合,分溫再服,當利小便,諸惡毒隨便出。又療熱病後毒氣衝目。用半大兩,水二升,同煎一升,重濾,洗目三、四過。又瘰癧成瘻作孔者,取二枚炙末,臘月豬脂和塗孔上,瘥。
白話文:
露蜂房,生長在山谷,現在各地山林中都有。這是樹上大黃蜂的巢穴。大的像甕,小的像桶。那種蜂是黑色的,身長約一寸,牠們螫牛馬或人,被螫的人甚至會痛到快死,用露蜂房來處理這種情況特別有效。有些人家屋簷下也有蜂巢,但通常比較小且藥效較慢,不適用。不如在山林中,吸取風露氣的蜂巢來得好。從古至今,許多治療牙痛的藥方都用它。最好在農曆七月七日採摘,也有人說農曆十一月、十二月採摘的比較好。
露蜂房也能解蠱毒,還能治療乳石病發作,導致頭痛、煩躁發熱、口乾、小便次數少且顏色偏紅的症狀。取十二分露蜂房炙烤後,加水兩升煎煮成八合,分兩次溫服,可以利小便,各種毒素會隨著小便排出。它還能治療熱病後,毒氣上衝眼睛的狀況。用半大兩露蜂房,加水兩升煎煮成一升,仔細過濾後,用來洗眼睛三、四次。對於瘰癧病,已經形成潰瘍或有孔洞的,取兩枚炙烤後的露蜂房磨成粉末,用臘月豬油調和後塗在孔洞上,就能治好。
2. 樗雞
樗雞,生河內川穀樗木上,今近都皆有之。形以寒螿而小,七月採,曝乾。謹按《爾雅》云:螒(音翰),天雞。郭璞注云:小蟲,黑身赤頭。一名莎雞,又曰樗雞。李巡曰:一名酸雞。《廣雅》謂之樗鳩。蘇恭云:五色具者為雄,良:青黑質白斑者是雌,不入藥。然今所謂莎。
雞者,亦生樗木上,六月後出飛,而振羽索索作聲,人或畜之樊中。但頭方腹大,翅羽外青內紅,而身不黑,頭不赤,此殊不類,蓋別一種而同名也。今在樗木上者,人呼為紅娘子頭、翅皆赤,乃如舊說,然不名樗雞,疑即是此,蓋古今之稱不同耳。古今大麝香丸用之,近人少用,故亦鮮別。
白話文:
樗雞這種蟲子,生長在河內一帶山谷中的樗樹上,現在靠近都城的地方也都有。牠的形狀像寒蟬但比較小隻,在農曆七月採集,曬乾後使用。
根據《爾雅》記載:「螒」,又稱天雞。郭璞註解說,這是一種小蟲,身體黑色,頭是紅色的。牠還有一個名字叫做莎雞,也叫做樗雞。李巡說牠也叫做酸雞。《廣雅》稱呼牠為樗鳩。蘇恭說,身上有五種顏色的就是雄性,品質比較好;身體青黑色帶有白色斑點的則是雌性,不能入藥。
然而,現在人們所說的莎雞,也是生長在樗樹上,在農曆六月過後會飛出來,振翅時會發出索索的聲音,有些人會把牠養在籠子裡。但這種莎雞頭是方形的,肚子很大,翅膀外面是青色,裡面是紅色,而且身體不是黑色的,頭也不是紅色的,這和古書描述很不一樣,應該是另一種蟲子,只是名稱相同罷了。
現在在樗樹上看到的,人們稱呼為紅娘子,頭和翅膀都是紅色的,這就和古書描述的比較像,但牠不叫做樗雞,我猜想這才是真正的樗雞,只是古今稱呼不同罷了。古代製作大麝香丸會使用樗雞,但現在的人很少用,所以也很少有人能夠分辨牠們的差別了。
3. 蚱蟬
蚱(音笮又音側)蟬,《本經》不載所出州土,但云生楊柳上,今在處有之。陶隱居以為啞蟬。蘇恭以為鳴蟬。二說不同。按字書解蚱字云:蟬聲也。《月令》:仲夏之月,蟬始鳴,言五月始有此蟬鳴也。而《本經》亦云:五月採。正與《月令》所記始鳴者同時。如此蘇說得之矣。
蟬類甚多。《爾雅》云:蝒,馬蜩。郭璞注云:蜩中最大者為馬蟬。今夏中所鳴者,以眾蟬最大。陶又引《詩》:鳴蜩嚖嚖。云是形大而黑,昔人所啖者。又禮冠之飾附蟬者,亦黑而大,皆此類也。然則《爾雅》所謂馬蜩,詩人所謂鳴蜩,月令禮家所謂蟬,本草所謂蚱蟬,其實一種。
蟬類雖眾,而為時用者獨此一種耳。又醫方多用蟬殼,亦此蟬所蛻殼也,又名枯蟬。本生於土中,云是蜣螂所轉丸,久而化成此蟲,至夏便登木而蛻。採得當蒸熟,勿令蠹。今蜀中有一種蟬,其蛻殼頭上有一角如花冠狀,謂之蟬花,西人有齎至都下者,醫工云入藥最奇。
白話文:
蚱蟬,這個名稱的發音有「笮」和「側」兩種。《本草經》沒有記載它產於哪個州,只說它生長在楊柳樹上,現在到處都有。陶弘景認為它是啞蟬,蘇恭認為它是會鳴叫的蟬,兩種說法不同。根據字書解釋,「蚱」字的意思是蟬的叫聲。《月令》說:「仲夏之月,蟬開始鳴叫」,意思是五月開始有這種蟬鳴叫。《本草經》也說:「五月採集」,正好與《月令》記載開始鳴叫的時間一致。這樣看來,蘇恭的說法是對的。
蟬的種類很多。《爾雅》說:「蝒,就是馬蜩」。郭璞註解說:「蜩中最大的是馬蟬」。現在夏天鳴叫的蟬,以群蟬中最大的一種為馬蟬。陶弘景又引用《詩經》的「鳴蜩嚖嚖」,說那種蟬體型大且黑,是古人吃的。又說古代禮帽上裝飾的蟬也是黑且大,都屬於這種蟬。所以說《爾雅》裡說的馬蜩、《詩經》裡說的鳴蜩、《月令》和禮儀典籍裡說的蟬、《本草》裡說的蚱蟬,其實都是同一種。
蟬的種類雖然很多,但只有這一種被用來入藥。而且醫方大多使用蟬殼,也是這種蟬蛻變的殼,又叫做枯蟬。蟬本來生長在土中,傳說是蜣螂滾動的土丸,經過很久才變成這種蟲,到了夏天就爬上樹木脫殼。採集到蟬之後要蒸熟,以免被蟲蛀。現在四川有一種蟬,它的蛻殼頭上長著像花冠一樣的角,叫做蟬花,有西方人帶到京城,醫生說入藥效果極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