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頌

《本草圖經》~ 蟲魚上卷第十四 (5)

回本書目錄

蟲魚上卷第十四 (5)

1. 鮑魚

鮑魚,文具蠡魚條下。

白話文:

鮑魚:

蠡魚條:鮑魚味甘鹹,性溫。能補陰,益精血,平肝潛陽,生津開胃。主女子帶下,血崩,男子虛勞,發熱,虛損,腳氣。

2. 鮧魚

鮧(音夷又音題)魚,舊不著所出州土,今江浙多有之。大首方口,背青黑,無鱗,多涎。其類有三:陶隱居云:即鯷(音題)魚也。魚即鮎(乃兼切)魚也;又有鱯(音護)魚相似而大;鮠(五回切)魚亦相似,色黃而美,三種形性皆相類,而小不同也。鮎亦名鰋。《詩小雅》云:魚麗於罶鰋鱧。

白話文:

鮧魚,過去沒有記載它出產的州土,現在江浙一帶很多。大的頭和方形的嘴,背部青黑色,沒有鱗片,有很多粘液。牠的種類有三個:陶隱居說,鮧魚就是鯷魚。鯷魚就是鮎魚;另外還有鱯魚,牠和鮧魚相似但比較大;鮠魚也和牠相似,但牠是黃色,非常美味。這三種魚的外形和習性都相似,只是有些微小的差別。鮎魚也叫做鰋魚。《詩經·小雅》中說:「魚網裡裝滿了鯉魚、鰋魚。」

《傳》云:鮎也。《爾雅·釋魚》:鰋,鮎。郭璞注云:今鰋額白魚,鮎,別名鯷,江東通呼鮎為鮧是也。今江浙多食之,不可與牛肝合食,令人患風多噎。涎,主三消。取生魚涎,溲黃連末作丸,飯後,烏梅煎飲下五、七丸,渴便頓減。鱯魚,四季不可食,又不可與野豬肉合食,令人吐瀉。

白話文:

《論語》中說:鮎魚也。《爾雅·釋魚》中記載:鰋魚指的就是鮎魚。郭璞在注釋中說:現在,鰋魚就是額頭白色的魚,鮎魚,別名鯷魚,江東一帶的人都稱鮎魚為鮧。現在江浙一帶的人們經常食用鮎魚,但不可與牛肝一起食用,否則會患風疾,容易被噎住。魚的涎液可以治療三消病。取用生魚的涎液,混合黃連粉末製成丸藥,在飯後用烏梅湯送服五到七丸,口渴的症狀就會立即減輕。鱯魚,一年四季都不能食用,也不能與野豬肉一起吃,否則會引起嘔吐和腹瀉。

鮠,秦人呼為䲚魚,能動痼疾,不可與野雞、野豬肉合食,令人患癩。此三魚大抵寒而有毒,非食品之佳味也。

白話文:

鮠:秦國人稱它為䲚魚,能夠治療頑固的疾病,但不能與野雞、野豬肉一起食用,否則會讓人患癩病。這三種魚大多性寒有毒,並不適合食用。

3. 鮠魚

鮠魚,圖、文具鱯魚條下。

白話文:

鮠魚

圖、文 具鱯魚條下

《本草綱目》記載:鮠魚,味甘、性溫,無毒。

特性: 鮠魚體形較小,約一尺長,背部呈青褐色,腹部呈白色。頭部較大,眼睛突出。

藥用價值: 鮠魚具有補血、補脾、益氣的功效,可治療貧血、脾虛、氣虛等症狀。

食用價值: 鮠魚肉質細嫩,味道鮮美,可清蒸、紅燒、燉湯等,是一種美味的食用魚。

4. 鯽魚

鯽魚,《本經》不載所出州土,今所在池澤皆有之。似鯉魚,色黑而體促,肚大而脊隆。亦有大者至重二、三斤。性溫,無毒。諸魚中最可食。或云稷米所化,故其腹尚有米色。又有一種背高腹狹小者,名䲙魚,功用亦與鯽同,但力差劣耳。又黔州有一種重唇石鯽魚,亦其類也。

白話文:

鯽魚,《本經》上沒有記載產自哪個州或地區,現在到處的池塘溝澤都有。外形像鯉魚,但顏色偏黑,身材較短,肚大,脊背隆起。也能長到很大塊,最重可以達到二、三斤。魚的性質溫和,無毒。在所有魚種中,最適合食用。有人說是用稷米化成的,因此腹部仍有米色。另有一種背部高,腹部狹小的品種,叫䲙魚,藥用價值與鯽魚相同,只是效果較差。另外,黔州還有一種重脣石鯽魚,也是同類魚種。

5. 蝟皮

蝟皮刺,尾長寸余,人觸近,便藏頭足,外皆刺,不可向爾。惟見鵲,則反腹受啄,或云惡鵲聲,故欲掩取之,猶蚌𧑐(音聿)也。此類亦多,惟蒼白色,腳似豬蹄者佳,鼠腳者次。其毛端有兩歧者,名山枳鼠。肉味酸者名虎鼠。味苦而皮褐色類兔皮者,名山㹠。凡此皆不堪用,尤宜細識耳。

白話文:

刺蝟的皮毛帶刺,尾巴長大約一寸多,人如果靠近它,它就會藏起頭和腳,滿身都是刺,不能直接接觸。只有看到喜鵲的時候,才會翻過肚子讓喜鵲啄食,有人說刺蝟討厭喜鵲的叫聲,所以想抓住喜鵲,就像蚌貝討厭蚌殼發出的聲音一樣。刺蝟種類也很多,只有灰白色、腳像豬蹄的刺蝟纔是好的,腳像老鼠腳的是次等的。其中,毛尖端有兩根分叉的,叫做山枳鼠。肉味酸的叫做虎鼠。肉味苦,皮毛褐色,像是兔皮的叫做山㹠。以上這些刺蝟都不適合使用,特別要注意仔細辨別。

採無時。勿使中濕。肉與脂皆中用,惟骨不可食,誤食之,則令人瘦劣。

白話文:

不隨時(食用)。避免受濕。肉和油脂都可以食用,只有骨頭不能食用,誤食則會使人消瘦虛弱(劣)。

6. 石龍子

石龍子,生平陽川穀及荊山山石間,今處處有之。一名蜥(音錫)蜴(音亦)。謹按《爾雅》云:蠑螈,蜥蜴。蜥蜴,鰋蜓。鰋蜓,守宮也。疏釋曰:《詩小雅正月》云:胡為虺蜴,蜴為此也。四者一物,形狀相類,而四名也。《字林》云:蠑螈,蛇醫也。《說文》云:在草曰蜥蜴,在壁曰鰋蜓。

白話文:

石龍子這種動物,牠們平時生活在陽川穀和荊山的山石之間,現在很多地方都能見到。牠們還有一個名字,叫做「蜥蜴」。

《爾雅》上說:蠑螈、蜥蜴、鰋蜓、守宮都是一種動物。

《詩經.小雅.正月》裡有提到:「胡為虺蜴?」這裡的「蜴」就是蜥蜴。這四種動物都屬於同一個物種,牠們的外形和生物習性相似,所以有四個不同的名字。

《字林》上說:蠑螈是蛇的醫生。

《說文解字》上說:如果牠們生活在草叢中,叫做蜥蜴,如果牠們生活在牆壁上,叫做鰋蜓。

《方言》云:秦晉西夏謂之守宮,或謂之蠦(音盧)𮔠(音釐),或謂之刺易,南陽人呼鰋蜓。其在澤中者,謂之易蜥,楚謂之蛇醫,或謂之螈蠑。又東方朔雲:非守宮,即蜥蜴。按此諸文,即是在草澤中者,名蠑螈、蜥蜴。在壁者,名鰋蜓、守宮也。然則入藥當用草澤者,以五色具者為雄而良,色不具者為雌,乃劣耳。

白話文:

《方言》中說:在秦晉西夏地區,人們把守宮叫做「守宮」,也有人把它叫做「蠦堧」,或者叫做「刺易」。在南陽地區,人們把它叫做「鰋蜓」。生活在水澤中的守宮,叫做「易蜥」。在楚國,人們把它叫做「蛇醫」,也有人把它叫做「螈蠑」。東方朔說,守宮就是蜥蜴。根據這些文獻,可以知道在草澤中生活的守宮叫做蠑螈、蜥蜴,在牆壁上生活的守宮叫做鰋蜓、守宮。因此,如果要入藥,應該選擇草澤中的守宮。其中,五種顏色齊全的守宮是雄性,品質較好。顏色不齊全的守宮是雌性,品質較差。

五月取,著石上令乾。

白話文:

五月把艾草摘下,放在石頭上曬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