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頌

《本草圖經》~ 獸禽部卷第十三 (3)

回本書目錄

獸禽部卷第十三 (3)

1. 熊脂

熊脂並膽,出雍州山谷,今雍、洛、河東及懷衛山中皆有之。熊形類犬、豕、而性輕捷,好攀緣上高木,見人則顛倒自投地而下。冬多入穴而藏蟄,始春而出。脂謂之熊白,十一月取之,須其背上者。寒月則有,夏月則無。其腹中肪及它處脂,煎煉亦可作藥,而不中啖。膽陰乾用,然亦多偽,欲試之,取粟顆許,滴水中一道若線不散者為真。

白話文:

熊脂和熊膽,產於雍州的山谷之間。現在雍州、洛州、河東和懷衛山區都有。熊的外形像狗和豬,但很輕盈敏捷,喜歡爬上高樹,見到人就會倒立著從樹上往下跳。到了冬天便鑽到洞裡冬眠,春天開始纔出來活動。熊脂被稱為「熊白」,在十一月的時候採集,必須是熊背上的纔是最好的,寒冷的時候纔有,夏天沒有。熊腹中的脂肪和其他部位的脂肪,煎煉之後也可以用作藥物,但不能食用。熊膽需要陰乾後才能用,但也有很多假冒的。如果想測試真假,可以取一粒米大小的熊膽,滴入水中,如果像細線一樣不散開,那就是真的。

其足蹯,為食珍之貴,古人最重之,然臑之難熟,多食之,令人耐寒;腦髓作油摩頭,可去白屑。有痼疾者不可食熊,令人終身不愈。熊惡鹽,食之則死。

白話文:

熊的腳掌,是珍貴的佳餚,古人非常看重它。然而,熊掌很難煮熟,吃多了,會令人耐寒。熊腦可以做成油來擦頭,可以去除頭屑。有頑固疾病的人不能吃熊肉,否則會讓人終身不愈。熊討厭鹽,吃了鹽就會死。

2. 阿膠

阿膠,出東平郡,煮牛皮作之,出東阿,故名阿膠。今鄆州皆能作之,以阿縣城北井水作煮為真。造之,用阿井水煎烏驢皮,如常煎膠法。其井官禁,真膠極難得,都下貨者甚多,恐非真。尋方書所說:所以勝諸膠者,大抵以驢皮得阿井水乃佳耳。《廣濟方》療攤緩風及諸風手腳不遂,腰腳無力者,驢皮膠炙令微起,先煮蔥豉粥一升,別貯,又以水一升,煮香豉二合,去滓,內膠,更煮六、七沸,膠烊如餳,頓服之。及暖,吃前蔥豉粥任意多少;如冷吃,令人嘔逆。

白話文:

阿膠產自東平郡,是用牛皮熬製而成的,產在東阿縣,所以取名為阿膠。現在鄆州也能生產阿膠,用阿縣城北的井水熬製出來的纔是正宗的。製作阿膠時,用阿井水熬煮烏驢皮,按照常規熬製膠的方法。阿井水是官府嚴格管制的,所以真正的阿膠很難得到,市面上流通的阿膠很多都是假的。查閱方書記載:阿膠之所以勝過其他膠類,主要原因是驢皮配合上阿井水才能獲得上乘的阿膠。《廣濟方》中記載,治療中風偏癱、各種風疾引起的四肢不遂、腰腿無力等疾病,可以將驢皮膠炙烤微起泡,先煮一升蔥豉粥,盛放一旁。再取一升水,煮二合香豉,去渣,加入驢皮膠,繼續煮沸六、七次,使驢皮膠融化如餳,立即服用。趁熱服用,配上蔥豉粥任意食用;如果冷了再吃,會令人嘔吐反胃。

頓服三、四劑即止。禁如藥法。又膠之止泄,得蠟、黃連尤佳。《續傳信方》著張仲景調氣方云:治赤白痢,無問遠近,小腹㽲痛不可忍,出入無常,下重痛悶,每發麵青,手足俱變者。黃連一兩去毛,好膠手許大,碎蠟如彈子大,三味以水一大升,先煎膠令散,次下蠟,又煎令散,即下黃連末,攪相和,分為三服,惟須熱吃,冷即難吃,神妙。此膠功用,皆謂今之阿膠也。

白話文:

服用三、四劑便可止瀉。禁止按照藥方服用。膠類止瀉,添加蠟、黃連效果更佳。《續傳信方》記載,張仲景調理氣血的方劑:治療赤白痢,不論病程長短,小腹絞痛難耐,內急無常,下腹沉重悶痛,每次發作時臉色發青,手腳都變色的人。黃連一兩去毛,好膠手心大,碎蠟如彈子大,三味藥材用一大升水,先煎煮膠至溶解,然後加入蠟,再煎煮至蠟溶解,最後加入黃連末,攪拌均勻,分為三份服用,一定要熱吃,冷了就難吃了,非常神奇。這裡的膠,都是指現在的阿膠。

故陳藏器云:諸膠皆能療風,止泄,補虛,而驢皮膠主風為最。又今時方家用黃明膠,多是牛皮。《本經》阿膠亦用牛皮,是二皮亦通用。然今牛皮膠製作不甚精,但以膠物者,不堪藥用之。當以鹿角所煎者,而鹿角膠,《本經》自謂之白膠,云出雲中。今處處皆得其法,可以作之。

白話文:

因此陳藏器說:各種膠類都能治療風疾,止泄,補虛,而以驢皮膠治療風疾的效果最好。現在醫方使用黃明膠,大多是用牛皮做的。《本經》中阿膠也使用牛皮,這兩種皮都能通用。但是現在牛皮膠製作不夠精細,只供黏著用途者,不能用於藥用。應當使用鹿角煎製的膠,而鹿角膠,《本經》中叫做白膠,說產於雲中。現在各地都能得到它的製作方法,可以製作出來。

但功倍勞於牛膠,故鮮有真者,非自制造,恐多偽耳。

白話文:

(此配方)但效果很好,卻比牛皮膠還費工,所以市面上很少有真品。如果不是親自製作,恐怕都是假貨。